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 | | | | | | | 展示晚明传教士图片及介绍,展示《坤舆万国全图》,《几何原本》,自鸣钟模型等史料。 (1)提问:这些人物有哪些相同的身份与经历? (2)提问: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哪些知识?体现了当时的一个文化现象是什么? (3)晚明致力于西学东渐的中国代表人物是谁?这些现象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 | 对晚明西学东渐历史教材表述比较简略,教师补充部分典型史料,有利于学生了解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为与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比较奠定基础。 | | 展示人物简介任务单,简单介绍要求,要求同桌合作完成。 | | 通过本活动,一是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阅读与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提高课堂效率,对魏源、容闳、郭嵩焘等人物有全面的了解。三是熟悉介绍历史人物的一般做法 | | 呈现史料,逐一引导学生分析,突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然后提问: (1)三人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2)为何在此时提出? (3)要求学生列表比较晚明西学东渐与晚清开眼看世界的差异。 | 学生阅读史料,思考归纳三人思想主张的相同点。并结合近代中国史实,理解其思想主张提出的背景。并列表比较与晚明西学东渐的差异。 | 目的是在归纳晚清提倡学习西方的人物的共同思想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与晚清西方工业文明输入的不同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 | 合作学习: 1.分析关于《海国图志》的遭遇。提问: (1)对于《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遭遇,你有何看法? 2.分析关于容闳教育计划夭折的史料。提问: (1)容闳的教育计划为何中途夭折? 3.展示郭嵩焘的命运及其遭遇。 (1)满朝士大夫为何人人唾骂郭嵩焘?你对此有何看法? 综合思考:“开眼看世界”的三人经历有什么相同之处?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 |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问题思考探究中体会中国近代走向近代化之艰难,并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及归纳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该自然思考“为什么会如此艰难?”。为下一问题思考打下基础。 | | 引导学生从文化、政治、外交等方面回顾知识,说明近代学习西方的艰难之因。并结合史料分析还有哪些原因。 | | 通过本环节,回顾综合探究七的有关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从文化层面思考中国近代化如何如此艰难。 | | 由教师与学生合作对本课进行总结。思考问题: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 | | 通过本环节,培育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检测重点与难点落成程度。同时培育学生以史鉴今的意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
五、板书设计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1.西学东渐的含义 2.晚明时期:徐光启、利玛窦等 3.晚期时期:“开眼看世界” (1)人物:林则徐──《四洲志》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学者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容闳──留学生 幼童留美计划 郭嵩焘──外交史臣 《使西纪程》 (2)共同点:提倡向西方学习;历程艰难 六、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针对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获取信息,自主分析史料,培育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突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教学以有机结合的五个环节结合而成,把分散的人物主线,糅合成以人物简介、思想与反思为主线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课时内容。并通过补充典型史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把握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培育了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与史论结合的意识。 3.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高,兴致盎然,能积极思考,积极作答,对问题的思考深入且有自己的看法,这一探究课的特点是符合的。 (二)不足之处 1.选择的史料多为文字资料,为尊重史实,基本保持文言风格,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部分字句难以解读,教师在史料解读方面的引导时间过多。 2.教学中学生提出部分颇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难道不对吗?为什么同样是面临侵略日本却如此欢迎《海国图志》一书?,限于时间与教师思考深度,只能将这些问题延后解决,总觉得有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