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下午6时是18︰00,18-9=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教师应对策略: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时,学生中可能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推算出坐火车经过的时间,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最后再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推算方法。 4.检验结果,回顾反思。 教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计算经过时间时都用到了 哪些方法? 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思考时,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分析和解答,对不同的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都予以呈现和肯定,并通过比较和分析进行必要的优化,凸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的理念。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横跨两天,用分段计算思考比较容易。 2.练习十八第4题。 (1)春风饭店晚上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 (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理解题意,知道营业牌上用的是24时计时法。一天的营业时间=上午的营业时间+下午的营业时间。 3.填一填。 (1)两个剧场上午共放映( )场,下午共放映( )场。 (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 (3)小龙下午3时买当天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 4.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为什么? 让学生逐步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上的数学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题、理解、分析的过程中,会主动地调用相关知识去解答,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巩固。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知识,有效发展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