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加水和升高温度只能使其变得更加不饱和,而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增加溶质的量,加入硝酸钾固体可以使其变饱和。
6.向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
考查目的:对饱和溶液的理解,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答案:C。 解析:一定温度下,不饱和氯化铵溶液中可以继续溶解一部分氯化铵固体,到达饱和以后不能够继续溶解氯化铵固体,所以溶质质量先增加,后不变,C图符合。
7.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
考查目的: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答案:D。 解析: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就是在温度不变时,向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就是饱和溶液。
8.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考查目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答案:D。 解析:加入溶质或者蒸发水都可以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3温度也可以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
9.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10g固体,充分搅拌后,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又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溶液是一定饱和溶液
B.加水前,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加水后,溶液一是不饱和溶液
考查目的: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答案:A。 解析:加水前,由于还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加水后,没有不溶解的固体,所以无法确定是否饱和,可能不饱和或者恰好饱和。
10.杯20℃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是( )
A.蒸发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降低至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加入10g硝酸钾固体,仍有硝酸钾固体
D.保持温度不变,加入少许硝酸钾固体,硝酸钾固体不减少
考查目的:对饱和溶液的判断 答案:D。 解析: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就是保持温度不变,看是否可以继续溶解该溶质。
二、填空题
11. 结晶的方法有 和。
考查目的:了解两种结晶方法。 答案: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溶剂。 解析:对于不同溶质可以采取不同的结晶方法。
12.常温下,在三只烧杯中盛有等量的水,然后依次加入30克、40克、50克蔗糖,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溶解,最后情况如图,请你判断:中溶液一定饱和,中溶液一定不饱和;中和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考查目的: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答案:C A B C 。 解析: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所以C一定是饱和溶液,由于B中溶解了40g固体,可以推知A中溶解30g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中溶液可能不饱和,也可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有可能和C中的质量分数相同。
13.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考查目的:对溶液的形成以及饱和溶液的理解 答案:B ,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在在相同温度下,50g水可以溶解比20g更多的甲,所以B烧杯加入20g甲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