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2课时)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丘头中学 周辉欣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2.知道浓硫酸的特性。
3.初步学会稀释浓硫酸。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稀释的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及稀释浓硫酸实验,培养善于观察、总结、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三、教学难点 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纸小、木棍、布、玻璃棒、导管、双孔橡皮塞、锥形瓶、试管、浓硫酸、浓盐酸。 五、教学过程
环节 | | | | | [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酸碱指示剂,学会了用自制的指示剂区别生活中的酸和碱,实验室中我们常用哪些酸? | | | | 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浓盐酸和浓硫酸的面纱,看他们有哪些性质。 [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 请两位同学帮我轻轻摇晃一下这2个试剂瓶,并观察现象,然后揭开瓶盖,小心扇闻味道,给同学们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交流讨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为什么会产生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浓硫酸没有白雾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提问]:有两瓶装着盐酸和硫酸的未贴标签的试剂瓶,如何简单将其区分开? [提问]:我们消化不良去看医生时,医生通常会提供含一定量稀盐酸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是为什么? 硫酸和盐酸还有其他很多的用途,大家快速浏览书上52页的表格。 | 两位学生角色扮演,为两种浓酸做自我介绍。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如实的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课本表中 学生交流讨论后总结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产生白雾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没有白雾说明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 学生根据其物理性质说出很多种区分方法:轻轻摇晃观察液体是否黏稠、打开瓶盖看其是否出现白雾、闻其是否有气味、打开盖放置看其前后质量变化等。 学生查阅课本52页表格了解到胃液中含有盐酸, 认真阅读,思考,了解硫酸和盐酸的用途 | 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强调注意安全措施,培养学生实验过程的安全意识。角色扮演、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两种酸物理性质,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两种酸在生活中用途的印象。 | 大家对浓硫酸应该略有耳闻,除了上述性质,你还了解哪些特殊的性质? [表演]:请两位同学协助表演“‘白水’写黑字”、“水滴布穿”等趣味实验,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提问]: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受到哪些启发? [小结]:以上实验均说明了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她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甚至皮肤等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的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我们把这一特性叫作“脱水性”。 [过渡]:刚才我们观察到的硫酸是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 [演示]:教材第52页实验10-4 让学生触摸烧杯的外壁,感受温度的改变,同时体会:同体积的浓硫酸和水的质量大小 [思考: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交流讨论]: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溅在皮肤或者衣物上会有什么结果?应该怎么处理?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 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浓硫酸的资料,最多的是浓硫酸的腐蚀性。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填写教材第53页的表格,然后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发表自己受到哪些启发。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脱水性,明确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脱水性是化学性质。 学生会说:“容易,只需加点水就可以了。” 观察正确的稀释操作方法,用手触摸烧杯壁,概括总结现象——烧杯壁温度升高,得出结论:浓硫酸稀释放热。 学生观看教材图10-6,理解稀释规则: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加,不断搅。
阅读教材,了解处理方法。利用已有知识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应急方案。 | 趣味实验将学生注意力转移至课堂。协助实验能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同时提高实验技能。学生目睹浓硫酸腐蚀性,再次意识到使用浓硫酸要特别小心!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大胆猜想,再通过错误操作,强化正确操作的必要性,学生从浓硫酸的腐蚀性中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贵,同时学会处理应急伤害的方法。 | | 反思与小结: 通过浓硫酸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和想法?还有哪些疑问? 1.浓酸的物理性质 2.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溶解放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