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下册《我的“长生果”》公开课教案优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长生果”》公开课教案1
  学习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身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默读考虑:“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经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依样画葫芦、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显而易见。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身作文中不只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褒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身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长生果”》公开课教案2
三维目标:
1. 根据标志性的词句理清文章思路。
2.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
3. 理解文中论述的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结合实际认识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道理。
4. 领悟阅读与写作对个人生长、社会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借以激发同学提升心智、丰富生命、完善自我。
预习导引:
1. 目标点击
(1)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2)感受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阅读写作的愉悦之情,进而理解作者所论述的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3)发掘阅读与写作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借此提升心智,丰富生命。
2. 学法指导
(1)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的结构,例如,抓住标示时间的词语:“五十年代初”、“开始”、“后来”、“小学”、“小学三年级”、“上初中后”、“初中二年级”、“至今”等,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三个局部。
(2)运用列表的方法,概括主体局部的主要内容。
(3)找出议论抒情的句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通过赏析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特色。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叶文玲,女,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闻名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600多万字36本作品集和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散文集有《不了情》、《枕上诗篇》、《叶文玲文集》等多种。其作品曾多次获海内外多种奖项。
2. 背景资料
作者少年时期的生活是很充盈的,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是满足的,因为有书籍的随同。作者将自身阅读和写作的感受出现给了读者。
3. 题目解说
“古今伟大思想均永载于书籍之中。”人们把书比喻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作者以“我的长生果”为题,突出记叙了书在作者生长中的作用。
4. 知识链接
连环画:按故事情节连续排列的许多幅画。一般每幅画都有文字说明。
教学过程:
一. 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字音认读
一阙(què) 赢家(yíng) 囫囵(húlún) 馈赠(kuì)
羞赧(nǎn) 黯然(àn) 酵母(jiào)
2. 字形辨识




3. 词语补注
流光溢彩:流光,闪烁流动的光;溢彩,充溢了色彩。形容画面光彩美丽。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生吞活剥: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不必咬文嚼字。现指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冗繁:事务繁忙。
二. 课文内容讲解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亦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一种娓娓交谈的方式,用朴实的话语,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真诚抒写了阅读和写作带给自身的愉悦,字里行间融注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给人考虑和启迪。
全文以“长生果”(书籍)为线索,层次清晰。依照作者的思路,可分为三局部。
第一局部(第1、2段),开篇以比喻点题,新颖且耐人寻味,形象点明书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作用,接着又借助一连串优美的比喻,渲染出少年时代读书生活带给“我”的愉悦之感,并自然引出文章主体局部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回忆。
第二局部(第3~17段),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用实例说明读书对“我”的影响,特别是对写作的影响。其中,第3段交代有关背景,追忆自身少年时代因读书而欢悦的心情。“接触了书,爱读书,只觉得自身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一句,巧妙领起下文少时读书的几个阶段和读书对“我”的影响。从小学,到“上初中”到“初中二年级时”;从最早的“香烟人”小画片,到“真正的连环画”,到“文化站几百册图书”;从“饱览”到“痴迷”,再到“迷醉”,最后到“如痴如醉”,年龄由小到大,阅读量由少到多,阅读范围不时扩大,而“我”对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热爱读书的程度越来越浓烈、执著。作者情真意切的记述,使少年时代的“我”对知识的无限渴求,无比迷醉和永不满足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如饥似渴、如痴如醉的读书生活和体验,也自然给了“我”极大的影响。文中表示读书对“我”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激起对文学越来越浓的兴趣,“就是因为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我才对文学发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二是陶冶了思想情操,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如第7段“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经常使我牵肠挂肚”,第8段“路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暗然伤神,编织他的凄惨身世”,第10段“我把秋天比作一个衣着金色裙的仙女……”等等;三是培养和提高了想像力、记忆力、理解力等诸多方面能力,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如第8段“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像力”,第9、10段写《秋天来了》作文时的想象,第13段“这时我也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四是不时提高了写作水平。作者列举了两次作文的实例和一次“发明”小说的经历。两次作文使“我”悟出了两个道理,作文构思要新颖,要写真情实感,一次“发明”使“我”明白了读书的真谛: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
这一局部内容涉和的时间跨度大,事情杂,头绪多,但无不围绕文章中心,抒写读书的重要与愉悦,说明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点充沛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第三局部(第18、19段),由对少时的回忆转到实际,抒发感慨,并从读真正的书转到读社会人生这部大书,使全文发散开去,扩展了文章的内容,引人深思,启人考虑。
2. 结构图示

3. 句段品鉴
(1)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和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品析:这一段作者运用博喻的修辞手法,从视、听两个方面形容少年时代的生活,尤其是读书生活带给自身的愉悦之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读书的那种愉悦感受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
(2)“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段文字中“嵌”字用得怎样?
品析: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亮像玉盘一样镶嵌在蓝色的天幕中,给人一种宁静、恬美的感觉。一个“嵌”字把月亮与蓝色的天幕连接起来,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4. 写法探究
(1)读言优美,形象感强。
如第一段:“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又如作者把读书生活比作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比作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这形象的比喻,不只增添了文采,而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再如用“痴迷”,“迷醉”写自身醉心读书的程度,用“依样画葫芦”、“呕心沥血”、“大显身手”等成语写读书为写作胜利带来的收获,突出了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我”的“长生果”这一中心思想。
(2)衔接自然,照应切合。
先看过渡。第5段,是过渡段。从“看得津津有味”到“不过瘾”,去阅读“真正的连环画”,这是儿时阅读生活的变化。前后两个阶段的内容,借助这个过渡段,自然地连接起来。第7段和第13段的开头,都布置了过渡性的语句,用以连接前后的内容,使结构层次和叙事的条理更为清晰,上下文的联系紧密。
再看照应。第一局部里,有“忆和……”的说法标明转入回忆,第三局部则以“至今……”诸语加以照应。又如第3段中的“欢悦”,第6段里的“痴迷”、“迷醉”、“酷爱”,以和后面的“荣光”、“如痴如醉”、“说不出地高兴”等,前后连成一气。再如,第13段中提到“记书中优美的词语”,第14段就有“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之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15段结尾与第16段的开头,前边提到“发明”,后边紧承此意,两段之间语意和文气连接得十分紧凑,“我终于开始学着‘发明’了”,一句既是照应,又是过渡。
作者注重过渡和照应,使文章内容的整体感增强了,眉目也更加清楚。
5. 难点探究
(1)本文是怎样突出中心的?
本文内容涉和的时间跨度大,事情头绪也比较多,但无不围绕着一个中心––––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说明阅读与写作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是平常所讲的“形散神不散”。
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有典型的资料。本篇详细记述了两次作文的情况以和从中悟出的道理,揭示了读与写的内在联系。学写小说一事,记述得虽然简略,但作者叙事之后马上和以议论,用力地扣在中心上––––“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字”。
除了选取典型事例以外,作者在行文中还时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揭示中心,比方:––––“那时,就是因为酷爱书到了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我才对文学发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能力……”
––––“……平常看的那些描写苦恼烦闷心境的词全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这样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资料有“面”也有“点”,又注意不时地显示中心,本篇散文的中心就既集中又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作者读过的书,与她所说的“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有什么不同?
书一旦成为书,它就定型了,凝固了,虽然来源于社会人生的土壤,但已经属于过去的事物,代表着过去的认识。“社会人生”则不然,它时时刻刻在变化,发展,随时有新的事物,新的情况出现,随时有新的矛盾,新的问题等待人们去认识去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笔写的书再多,也只是“社会人生”这棵大树的一个果实。此外,笔写的书是从“社会人生”中来的,不联系书的母体,就不能真正把书读懂;读了书不去实践,懂了道理学了知识不去运用和验证乃至发展,读书的意义也就丧失了。总之,一本书容易读懂,而“社会人生”之书,要想读通,绝非易事。作者因此颇有感慨,这也启发读者–––应该把醉心读书与深入实践结合起来。正如古人所言,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始于“博学”而终于“笃行”。
考点指津:
例:“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这样说有何好处?
考点说明:此题意在考查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修辞的作用。
名师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作者说的长生果指的什么,还应明白从语言的角度上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修辞的运用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使叙述更生动。
参考答案:指的“我”所读的书籍,这样说新颖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课后习题讲解:
第一题:“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书,人们称之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作者对这样的比喻感到特别亲切。因为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书籍在人的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滋养心灵,提升心智,丰盈灵魂,丰富人生,作者体悟自身的人生经历尤感如此。
第二题:第一次作文,“我”因“用自身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身的感受去写秋天”,写出了一篇佳作,从中“我”悟到了一点作文的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依样画葫芦,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而第二次作文,“我”因完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获得好评,这次“我”又悟到“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身呕心沥血的发明”。两次作文的经历和感受,一起之处在于都与课外的阅读密不可分,厚积而薄发。
第三题:依据课文的相关内容,“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以和“我”作文胜利的感悟等,作者认为“发明”之源是大量的阅读,丰厚的积淀和生活的体验。
第四题:1.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是前一组比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是后一组比喻。两组比喻前后照应,两组中前句是从视觉,后句是从听觉来分别设喻的。
2. 前后两组比喻用“视”、“听”两种感觉联络,用“愉悦”一词统领。前一组,对仗工整,所描绘的景色与天籁之音富有诗情画意,这是追忆少年时代美好时光的愉悦;后面一组,以“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和“一阙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具体而形象地强调“读书”的愉快,紧扣了课题,又形成对立和递进的关系。
第五题:注意表述中应紧紧扣住作文“发明”中的“乐趣”来写,突出“发明”的愉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长生果”》公开课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同学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身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身收获的经历。
  课时布置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依样画葫芦,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身呕心沥血的发明。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身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同学结合自身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身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学多才,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幼稚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生吞活剥,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时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时地生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显而易见、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积累释放
   1.誊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身的读书卡中。
   3.把自身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5: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