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4-24 11:34:59
|
只看该作者
三、通过游戏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1.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
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我们班的幼儿能相互合作,把简单的绳子玩出了花样,除跳绳外还玩出了集体性的蜘蛛网游戏,这需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高难度的游戏,这种创造性游戏满足了幼儿的情绪、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又如,在区角游戏中大家通过角色的扮演来完成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2.在游戏中,注重对个别幼儿的教育。
游戏中,总有个别胆小,害羞,懦弱的幼儿,他们往往不敢与同伴交往,更不会主动投入游戏中去。为培养其自信心,我一般采用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大胆地加入同伴的游戏中,我班的元元是一个孤僻儿童,他不愿与别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对别人的话从来都是"听而不闻",不看不睬不反映,尽管老师对他特别的关心,但他对老师及小朋友的问话一般不予理会,在游戏过程中我不断地对他进行鼓励和表扬。为他提供交朋友的机会,教给他交朋友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平时也要抽出一定时间与他亲热一番,用温柔、和蔼、可亲的语调与讲话,给他讲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多让他和老师所扮的角色一起玩,这样使他逐渐克胆怯的心理。慢慢敢于表达自己的愿望了,投入到游戏中以后,我即时给予表扬,让他体验成功的乐趣。一次成功,胜过百次说教,元元的自信心就会有效地得到培养。
3.在游戏的趣味中感受规则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幼儿意志品质
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也较差,针对这一共性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游戏中将被动遵守规则转变成为一种主动行为,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
例如,在“熊与大石头人”的游戏中,将幼儿分为红队和绿队,再请几名幼儿扮“熊”。游戏开始,“熊”在前面玩耍, “石头人”在后面任意模仿,当听到口令时,“熊”们猛一回头,这时,“石头人”最后不论什么动作,也决不能再变动,任凭“熊”随意骚扰,能坚持不动为胜者,胜者多为胜队。在游戏中,孩子们为了获胜,都努力地控制自己,一定要坚持到底。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本队的荣誉,增强了集体意识,懂得了如何在集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体验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趣味中使幼儿愉快地接受了规则。同时,自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发挥家庭作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通力协作,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幼儿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育的,家长的思想行为、是非爱憎及有意识的指导,会给幼儿心理发展以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做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不仅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还要采取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一般分为三类:民主型、专横型、溺爱型。其中只有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幼儿既得到尊重、保护又受到良好的教育。家长对幼儿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即满足他们正当的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积极的情感,又对其不正当的要求、言行给予及时的说服教育,重视与幼儿思想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使幼儿形成独立、爽直、协作、亲切、社交等心理品质,可防止幼儿心理发展出现问题。而其他两种教育方式往往使幼儿养成畏惧、任性、嫉妒、自私、不和群等心理特点。因此,只有采取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提供必要的社会生活,鼓励幼儿走向社会。
常言道:“猪圈里养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难栽万年青。”幼儿如果经常缺乏与外界的的联系,则容易出现神经质,缺乏自主性、积极性,不善交际,内向冷漠。比如我班的远远就是这种情况,由于家长工作很忙,没有空与他交流,并且采取溺爱的教育方式,一味的满足远远不合理的要求,平时让远远与电脑和电视做伴,从来不让他与其他幼儿进行交往,结果就养成了远远孤僻的性格。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以及在幼儿园采取的各种教育,让远远参与小朋友的群体,让他在大家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适应中学会社会性生活。
3.创设良好的条件,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幼儿在园、在家、在社区环境中受到同样的教育,更使幼儿在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需要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教育合力,共筑幼儿心理健康环境,以此促进心里健康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幼儿不轻易放弃的心理。(2)培养幼儿的挑战精神。(3)培养幼儿的自制力。(4)培养幼儿的善于听别人说话。(5)培养幼儿善于思考。(6)让幼儿懂得生命的可贵。(7)教会幼儿能主动向人打招呼。
五、加强家园联系,共同培育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是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辩别力差,对成人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幼儿生存环境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我们为培养幼儿坚持品质的良好形成,增强家长的家园配合的主体地位,我们开展了“爸爸老师”活动,综合主体活动“消防演习”,教给幼儿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让家长参与。同时定时向发放幼儿成长手册,利用互连网创建了班级博客,把日常活动中幼儿的各种活动照片和幼儿的状况及时上传,共同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使家园之间又有了很好的沟通平台,使家长知道孩子是一天天变化的,在幼儿成长手册上我们每个主题都记录了幼儿在本阶段的进步与不足的地方,通过成长手册增进了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家、在园的了解,使教师和家长得到信息后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平时对有特殊问题的幼儿经常与家长用电话进行沟通,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通过这些措施使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大大加强,让家长也有机会观察孩子,使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状态。通过对成长手册,家长讨论会、家长开放日、爱尔乐谈、电话交流、亲子活动等信息的收集后,及时反馈和调整双方的教育行为,更好地保证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心理健康是人才的一项基本素质,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培养目标有所不同,这就要我们需结合幼儿园实际,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所以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健康具有“身心并重”的整体性,并把它放在首位,以此来培养更多的优秀的接班人。
新光幼儿园 钱小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