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下册《刷子李》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3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刷子李》课后反思1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我在设计上下了功夫。从字词的预热、环境的掌握、情节的切入、语言的品味、人物的解读到文本的感悟与拓展,无不留下我精心设计的心血。我先是熟读文本,以至成诵。其间,发现了三个可以带动全文教学的点:一是文中用了52个“一”。细品之,我把它概括为“一个绰号藏奇绝”、“一个传说话奇绝”、“一段实录证奇绝”、“一袭黑衣衬奇绝”、“一手绝活写奇绝”、“一番教诲表奇绝”;二是文中几个跟黑衣白点的中心情节密切相关的几个带“然”的词:“果然”──“居然”──“竟然”──“忽然”,另外,“悠然”这个词也能充沛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境界;三是人物的双重解读,即人生意义上的人物解读和文化意义上的人物解读。
  在设置教学环节时,我时刻谨记“以生为本”,“贴着同学教”,一切的教学环节都以同学的学情为设计的中国。
  整体公开课教案便基于此展开。其中,选择以曹小三的口吻来复述的方法以期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进一步领会情节一波三折之魅力;深刻感受曹小三心理之变化、刷子李之奇绝;在同学的个性解读中深入体会本性、津味之语言特色。然而,静心思之,这堂课在“三个维度”──温度(教师情感的温热度)、广度(在主题的范围内旁延扩展)、深度(语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深刻和恒久)的体现上,明显地感到了广度和深度的缺乏!我也曾想用结尾的人物系列来弥补这一点,然而正如专家点评,这“只是对课文的一个延伸”,“给课堂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让课堂就此结束”,“未关注刷子李们的苦难生活”。是的,课堂因此没有生命的超级震撼力,也就没有好课应有的高度而流于平庸!拓宽备课视野,深化文本处置和加强课堂的厚重感是我急需补的课程!
  此外,语言赏析还不够地道,这也是我备课时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让同学深刻体会文本津味语言特色,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对这一点,我自觉只做到了蜻蜓点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52:00 | 只看该作者

《刷子李》课后反思2
  冯骥才先生写的《俗世奇人》里的《刷子李》是一篇小小说,作者先从传说写起,吊起读者的胃口,然后先正面写,再侧面写,且侧面写时注意写出波澜,如此,一个技艺高超的刷子李的形象也就栩栩如生地立在了我们面前。而文中刷子李穿的那身黑衣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黑衣服上的“白点”更加表示出刷子李技艺高超。因此,我在教学《刷子李》一课时着重引导同学从刷子李黑衣服的描写中去感受一个活生生的刷墙技艺出神入化的刷子李的形象。
一、“黑衣服”
  刷子李刷墙可能给人留下的印象不算深,可他那身行头却让人难以忘怀。一个天天与白浆打交道的人却穿一身黑,让人好奇,让人惊讶,真是吊起读者胃口,何不投读者所好,直接去会会刷子李的黑衣服呢?
  整体感知课文之后,让同学说说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哪一点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同学答出刷子李刷墙的技术高超,他总是穿一身黑给人印象最深。于是我顺势引导,文中有几处关于刷子李黑衣服的描写,请同学找出来并做上记号。同学很快就找到了四处对黑衣服的描写。如“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一句,同学抓住了“最”、“叫绝”、“必”、“绝”等词深刻体会刷子李的“神”。
二、“白点”
  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导致了徒弟曹小三对师傅看法的转变,由开始的半信半疑到佩服得五体投地即而“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于是,我让同学从“白点”入手,当刷子李黑衣服上出现“白点”时,曹小三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这之前曹小三对师傅的看法是怎样的?抓住刚才找到的句子认真体会。
  同学认真品读文中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从而感受曹小三感情的变化。如此神的技艺,曹小三会半信半疑。大半天下来,曹小三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再引导同学去体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实是师傅那出神入化的刷墙技术,刷子李的技术在徒弟面前树立了一种权威。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此处感情的陡然转变,一定要让同学深入体会。于是,我鼓励同学把自身当作曹小三,想想此时的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使同学走进人物的内心,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三、小洞
  正当曹小三以为师傅“名气有诈”时,“刷子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此时是让同学畅所欲言的时候了,我让同学说说自身此时想说写什么。同学均对刷子李表示由衷的佩服与赞叹。“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刷子李就是刷子李,艺高胆大、充溢自信,刷子李的形象顷刻间更加的高大鲜明了。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黑衣服──“白点”──小洞,三个如此简单的词汇中却能出现出这么丰满的人物形象,同学在围绕这三个词语学习时,不只感受了人物形象跟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52:00 | 只看该作者

《刷子李》课后反思3
  习惯于睡前打坐冥想,以平复纷繁的心绪。年处的“意外”,打乱了我生活的节奏,100多天来,床头的思虑中混杂了默默静思每天语文教学的每一份情怀的沉浮,心里总不时涌起全然的真挚感动。感动于有时同学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示,感动于年级组老师的充沛的肯定和提点,感动于好友和知己在忧郁时一路伴我同行,感动于同行们真挚的鼓励和鞭笞。滴水瓣花总关情,点点滴滴到心头。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许多的老师终生的追求该是难以企和的第三佳境吧?正如那来自生命深处的歌会,自然本性,妙于天成,设计大处泼墨、高屋建瓴,真有“推窗观天地,挥毫凌云烟”之气派,仿若神雕侠侣中“独孤求败”已如登峰造极之境,非我辈所能和。而反观自身的课堂,大有捉襟见肘之感,恰似一幅藏于深室的画一旦挂于本真自然面前,便相形见绌一般。这或许就是我的课堂的最大遗憾。固然,我的课堂还远远未达到好课的最高境界,无法浑然天成。
  我深知自身在教学上还很稚嫩,远不和同年级组的前辈们之渊博厚重。需要多请教,多探索,多实践,于是我在设计上下了功夫。从字词的预热、环境的掌握、情节的切入、语言的品味、人物的解读到文本的感悟与拓展,无不留下我胶尽脑汁的心血历程。
  《刷子李》本是为了五年级组的教研课所准备,却不料被郑老师否决了。但出于对这个故事设计的欣赏,希望能和班上的63个小朋友分享我阅读时的情绪,准备教学这个内容前,我格外的用心。
  我先是熟读文本,以至成诵。其间,发现了三个可以带动全文教学的点:一是文中用了52个“一”。细品之,我把它概括为“一个绰号藏奇绝”、“一个传说话奇绝”、“一段实录证奇绝”、“一袭黑衣衬奇绝”、“一手绝活写奇绝”、“一番教诲表奇绝”;二是文中几个跟黑衣白点的中心情节密切相关的几个带“然”的词:“果然”——“居然”──“竟然”──“忽然”,另外,“悠然”这个词也能充沛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境界;三是人物的双重解读,即人生意义上的人物解读和文化意义上的人物解读。
  在设置教学环节时,我时刻谨记“以生为本”,“贴着同学教”,一切的教学环节都以同学的学情为设计的中国。
  整体公开课教案便基于此展开。其中,选择以曹小三的口吻来复述的方法以期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进一步领会情节一波三折之魅力;深刻感受曹小三心理之变化、刷子李之奇绝;在同学的个性解读中深入体会本性、津味之语言特色。
  于是,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美!那始终盈于课堂的融融的对话氛围、那含于同学眼中的真挚与热切,那精彩纷呈、张扬个性的多元解读、那默默流淌在师生心头的审美的河流,所有这一切,都澎湃着生命的情感,拍打着语言的浪花,溅射出耀眼的光芒!
  真的,只要你给同学一方土壤,同学就会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只要你给同学一把“刷子”,同学便会舞出无限的精彩!我至今难忘那艳惊全场的天津快板,感谢那段用天津话即兴演绎的音频,让我们从流畅的谚语中领略了不曾预约的绽放在上个世纪的美丽!找寻这段快板的资料,还得感谢于一位网上认识的至交好友,千辛万苦的搜索和思量后,选择的这段资料给课堂带来了亮点。任何华丽的辞藻,铺张的修饰都不和真实的体验能感动人心。它为我的课堂增添了色彩,小朋友们是真心实意的对当时的天津卫发生了兴趣,这可以说是我莫大的幸运。
  然而,静心思之,这堂课在“三个维度”──温度(教师情感的温热度)、广度(在主题的范围内旁延扩展)、深度(语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深刻和恒久)的体现上,明显地感到了广度和深度的缺乏!我也曾想用结尾的人物系列来弥补这一点,然而正如专家点评,这“只是对课文的一个延伸”,“给课堂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让课堂就此结束”,“未关注刷子李们的苦难生活”。是的,课堂因此没有生命的超级震撼力,也就没有好课应有的高度而流于平庸!拓宽备课视野,深化文本处置和加强课堂的厚重感是我急需补的课程!
  此外,语言赏析还不够地道,这也是我备课时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让同学深刻体会文本津味语言特色,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对这一点,我自觉只做到了蜻蜓点水。 课时的限制了我思维的展开,还没有达到一种分享,讨论的境地。悠扬的下课铃就回响在了耳边。
  执教《刷子李》,有亮点,有败笔,留给我更多的是对如何真正践行新课改精神的思索。再次感谢各位同行对我课堂的关注与批评,感谢你们给了我参照系,给了我反思力,让我们为演绎精彩语文而一路同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5: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