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3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威尼斯的小艇》公开课教案 1
【公开课教案】
一、启发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去过中国的苏州吗?自古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州市以它独特的风貌吸引着中外游客。你能说出它的特点吗?
  生:苏州是一座水上城市,人情民俗都很独特,而且交通工具有些地方是用船来代替车的。
  师:在西方也有这样一座水上都市,它是座落在意利东北部的威尼斯。(出示地图)看看意大利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师:意大利,它象一只衣着靴子的脚一不小心踩进了水里,把这块水域分成了地中海和亚得里海,根据地图和你掌握的资料,说说这里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威尼斯和中国的苏州一样也是水上城市。它的风光也应该十分迷人。
  生: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
  生:威尼斯是一座著名的水上城市,它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座小岛。因此有“水城”、“桥城”、“百岛城”之称。
  师:威尼斯以特有的威尼斯之美,吸引着游客。许多名人作家都写下了不朽之作,今天我们和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起去见识一下威尼斯小艇。
  (设计思路:地图是同学认识世界最便利的工具。用地图导入,同学一目了然威尼斯的总体概况和独特的地形特征,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开题插入同学的资料,打开同学的思路,开阔眼界,激发同学的查阅资料的兴趣。)
  师板书:
    
威尼斯的小艇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小艇是什么样的?
  生:小艇有哪些作用?
  生:小艇会不会经常象汽车一样发生碰撞?
  (设计思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经常启发同学从题目中发现问题,并提练出问题,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省时高效的阅读垫定一生的基础。)
  师:带着同学们自身提出的问题读课文,找到答案,然后同桌相互交流。
  (设计思路:带着问题阅读相对来说要省时高效,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习惯。)
二、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师:我们来交流阅读情况。
  生:课文二、三自然段写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
  师:用自身的话总结威尼斯小艇的样子。
  生:窄、小、船两头向上翘。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作者用了具体的数字如:二、三十英尺独木舟。
  生:还应用了比喻句:把船比作了新月,船的行动比作了水蛇。──船头和船尾向上翘,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灵活,仿佛田沟的水蛇。
  师:这一自然段应该样读?
  生:读出好奇的感觉。
  生:要用称誉的语气。
  师:同学们自身读,体会这种感觉。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看课文中的插图,边听边看边想像威尼斯小艇的样子。然后和同桌交流你的意见。
  (设计思路:适时地利用教材的插图,可以使文章的难点化简,图文相互补充,使同学的理解更到位。)
  师:这是威尼斯小艇的外观特点,除了这些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第三自然段还写了威尼斯小艇的内部装饰。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读句子: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就象沙发一样。
  生:由于内部很舒服,所以人们才干有心情观外部的风景。
  师:假如你是一位游客你会怎样向你的朋友讲述你的感受?试读这一自读出 你的感受。
  生:读出很很享受的感觉。
  生:读出很惬意的感觉。
  (设计思路:每一个人对文字的感受是不相同的,不同的人对同一文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读出自身的理解和感受是教学目的,要注意培养同学的语感。)
  师:同学用自学交流的方法解决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的问题。我们再讨论一下威尼斯的小艇的作用。
  生:课文第五、六自然段写了威尼斯小艇的作用。
  师: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威尼斯小艇的作用。
  生:这一自然段写了威尼斯小艇对不**的不同作用。
  师:哪些人?分别读一下相关的句子。
  生:商人、青年妇女、小小朋友、老人。共4句: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易。(商人)
  2、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青年)
  3、许多小朋友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小朋友)
  4、庄严的老人带全家,夹了圣经,坐了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老人)
  师:你面对威尼斯小艇的重要作用想说什么?
  生:小艇真有用。
  生:威尼斯人真忙。
  生:威尼斯人的靠小艇谋生。
  师:第六自然段讲了小艇的什么作用?用相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威尼斯小艇在人们休闲时的重要作用。夜晚,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固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了哗笑声和告别声。
  师:西方人有听音乐剧和听音乐会的习惯,这是一种高雅的娱乐休闲方式,小艇在深夜还在为人们服务。可见小艇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啊。
  (设计思路:自身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自身提出的问题。)
  生:当威尼斯入睡那一刻,小艇也休息了。
  师:你想说什么?
  生: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小艇与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师:“息息相关”这个词用得好。
  生:威尼斯之夜真美。威尼斯小艇在夜里也是一道风景。有句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水面上渐渐寂静,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这一段应该怎样读?
  生:读出变化:剧院散场时喧闹和威尼斯之夜和静寂。
  师:注意这一自然段用到了两组反意词,应该重读。因为能突出这种对比:人之喧闹--夜色之静美,突现小艇的作用。
  簇拥──散开  哗笑──寂静
  (设计思路:教学中要强调重点词语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师:小艇这么有用,用得这么广泛,到底会不会发生事故呢?
  生:不会。
  生:我们学习了小艇的样子它又小又窄,两头向上是翘起。不占地方。
  生:另一个原因是第四自然段提到: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师:读一读,哪些句子,具体写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生:反义词:支配自如──手忙脚乱  能反映驾驶技术好。
  师:“支配自如”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生:用了“支配自如”,对船夫来说是主动式的,不用了,就是被动式的。也就是船夫 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生:一组关联词语:不论……总能……也能说明这一问题。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急转弯。
  师:课文用了三句话围绕着“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来写,这样的写法我们以前接触到,这个句子叫。
  生:总起句。
  师:这种写法叫总起分述。
  (设计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要渗透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同学学会从总体上掌握文章。)
三、总结
  师:这篇课文从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
  生:小艇的样子。
  生:船夫的驾驶技术。
  生:小艇和威尼斯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先总说威尼斯小艇的重要作用,然后分三个局部来具体介绍,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思路:教会同学从总体上掌握文章,既要学习内容又要渗透表达方法。)
四、拓展练习
  1、拓展练习1:
    收集资料,做免费的文字旅行。
    启发:白昼的威尼斯很热闹,晚上的威尼斯很美丽,这是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的城市。其实,像威尼斯这样的城市不光我们国家有,其它国家和地区也有:
    东方的威尼斯──中国的苏州;
    亚洲的威尼斯──泰国的曼谷;
    北欧的威尼斯──斯德哥尔摩。
    让我们课下去收集这些城市的资料,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做一次免费的文字旅行。
  2、拓展练习2:
    仿写《中国的自行车》:
    启发: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它是我国人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模仿威尼斯小艇的写法,写一篇文章 《中国的自行车》。
  以上题目任选其中一题完成。
  (设计思路:学了这篇文章内容,同学们余兴未消,趁火打铁,收集资料进行阅读面的拓展;学了这篇文章的写法,加之我们有丰厚的生活资源,写我们非常熟悉的自行车。)
【课后反思】
  公开课教案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和教学行为的指导。“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不教”做准备的。设计本课时我力争做到:
  1、以教材为依托,拓展同学的知识面,增大阅读量。
  2、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同学的语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
  3、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同学的语文力,激发语文兴进趣。培养阅读习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51:00 | 只看该作者

《威尼斯的小艇》公开课教案 2
第一课时
  师: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威尼斯的小艇》。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好!谁来读一读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
   
威尼斯的小艇
 
  生1:(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不错!念得字正腔圆。
  生2:(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小艇的“艇”是后鼻音,读得非常准。咱们一起和她再读一遍。
  生:(齐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谁还想读?
  生3:(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简直就是一小播音员!
  生4:(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生5:(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读得很流利。可惜这么甜的声音没让大家都听到。能补一补大家的遗憾吗?
  生5:(响亮地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为她的自信和甜美鼓掌!(掌声)同学们,小艇前面加上一个地名──威尼斯,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1:威尼斯是一个地方,说明小艇在威尼斯。
  师:这个小艇是在威尼斯。噢,是这样。
  生2:我是这样理解的,小艇不是别的地方的小艇,是威尼斯的小艇。
  师:也就是说,只有威尼斯才有这种小艇。
  生3:我以为只要有威尼斯就一定有小艇。
  师:是吗?这倒是个挺独特的见解。
  生4:我的理解是,威尼斯的小艇有些特别之处。
  师:噢,有特别之处,所以要强调一下。
  生5:我的理解是,要讲的是威尼斯的小艇而不是威尼斯的汽车或者别的什么。
  师:你是强调威尼斯后面的这个词,你的思路和他人的不一样,很有创意。是啊,小艇和威尼斯之间,威尼斯和小艇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咱们一起到课文当中去找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
  生自由读。
  师:读完了《威尼斯的小艇》,同学们肯定有自身的感想,是吗?现在,老师假如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身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你想怎么说?
  生1:威尼斯美,威尼斯的小艇更美。
  师:你的这句话,自身就非常美。
  生2:威尼斯的小艇灵活自如。
  生3:威尼斯等于威尼斯小艇。
  师:你这样说,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3:我觉得,没有小艇的威尼斯也就不是威尼斯了。
  师:小艇对威尼斯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生4:我的想法是小艇和威尼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简直到了相依为命的程度。
  生5: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协助。
  生6:威尼斯之所以美,之所以独特,因为它有美丽而独特的小艇。
  生7:威尼斯的小艇别有一番特色,所以威尼斯的人们非常喜欢它。
  师:想去威尼斯吗?
  生:(齐答)想。
  师:想坐威尼斯的小艇吗?
  生:(齐答)想。
  师:走进课文,就是来到了威尼斯;走进课文,就是坐到了威尼斯的小艇上。现在,你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到了小艇的旁边,你身边带着啥?照像机,是吧?你最想把什么地方拍下来作为留念呢?先读课文,读完以后把你最想拍的那个镜头告诉大家。
  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最想拍的镜头都拍好了吗?你最想拍的镜头是──读给大家听。
  生1:我最想拍的镜头是:老人带着大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去教堂祷告。
  生2:我最想拍的镜头是: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象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能拍到这样的镜头,什么感觉?
  生2:一种激动而喜悦的感受。
  师:激动而喜悦的感受!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2:(朗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象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谁也拍了这个镜头?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3:(朗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象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瞧你!激动得都不知道停顿了。(众笑)有拍不一样的镜头的吗?
  生4:我最想拍的镜头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总能支配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4:坐上象飞。
  师:哟!挺刺激的。你最想拍什么镜头?
  生5:我最想拍的镜头是: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在里面看看书,或者拉开窗帘,望望来往的船只,还有桥梁,怪有意思的。
  师:感觉舒适吗?
  生5:非常舒适!
  师:感觉惬意吗?
  生5:惬意的。
  师:还想坐吗?再读上一读。
  生5:(朗读)“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在里面看看书,或者拉开窗帘,望望来往的船只,还有桥梁,怪有意思的。”
  师: 坐小艇是享受,听你朗读小艇,也是一种享受啊!你呢?你想拍什么?
  生6:我最想拍的镜头是:我们看是极险极窄的地方,小艇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
  师:哟!这个镜头可是相当难拍的。为什么?速度太快,最好用摄像机拍。
  生7:我最想拍的镜头是:这时候水面上渐渐寂静,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大建筑耸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感觉怎么样?
  生7:特别有诗意,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反正非常美。
  师: 呀!连诗意都感觉到了!读得老师也心里直痒痒!我也很想读读这份诗意。(充溢柔情地朗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寂静,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大建筑耸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掌声响起。)
  师:多美的夜晚!多美的威尼斯!多美的意境啊!这么美的意境,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品味品味。先读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话里面你能读懂些什么。
  生自由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师:看到同学们划了这么多,有的同学还在旁边写了些什么,非常好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嘛。同学们肯定读懂了许多地方,挑你最想和大家交流的句子,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考虑的效果。
  生1:我读懂了第二自然段“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象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读了这段话,我的面前好想就展现出了威尼斯的小艇的样子。
  师:将文字变成画面来看。真会读书!老师想问你一下,当你读到“新月”这个词的时候,你马上想到了什么?
  生1:我马上想到了独木船,象新月一样,而且好象月亮快出来了。
  师:同学们,你们读到“新月”这个词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
  生2:我想到了弯弯的月亮。
  生3:我想到了弯弯的香蕉。
  生4:我想到了公园里的月亮飞车。
  生5:我想到了威尼斯小艇是在银河里划。
  师:噢,真是无边无际的想象。
  生6:我想到了两头翘起的秋千,一晃一晃的。
  生7:我想坐着威尼斯的小艇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去。
  师:真不错。她读懂了第二自然段,你们呢?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只有这样,威尼斯的小艇才干代替汽车,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师:嗯,这是你的理解。谁也读懂了这句话,还有补充的吗?
  生2:我觉得这句话主要是说小艇行动自如方便。
  生3:我读懂了这句话,这句话在写小艇的特点,就是轻快灵活。
  师:这位同学,老师想问你一下,小艇的特点你真读懂了吗?可是,王老师有两个问题不太明白,想请教你一下,行吗?
  生3:点头示意。
  师:请问,“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3:“仿佛”就是“好象”的意思。
  师:噢,“仿佛”就是“好象”的意思,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都同意,我也同意。那我再请问,既然仿佛就是好象的意思,咱们把这句话改一下,改成“行动起来,轻快,灵活,好象一条蛇。”行吗?这是我想请教的第一个问题。还有第二个问题,课文说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轻快,灵活,两个词连起来可以怎么说?
  生4: 既轻快又灵活。
  生5:又轻快又灵活。
  生6:不但轻快而且灵活。
  生7:轻快又灵活。
  师:好,说得好极了。那我现在把这一句改成“行动起来,既轻快又灵活,仿佛一条蛇。”行吗?这就是我想请教的第二个问题。咱们这样,先别急着下结论。这两个问题呀,愿意研究哪个问题你先做个选择。然后自身想一想,有了心得以后还可以跟同桌或者是前后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生读书讨论。
  师:现在讨论第一个:这句话中的“仿佛”改成“好像”,行吗?
  生1:我觉得是可以的,不过“好象”是说它的样子好象一条蛇,实际上“仿佛”有更明显的特点。
  师:你的意思是说“仿佛”比“好象”更象一点,是程度上更象点,是不是?
  生1:不是。“好象”是样子差不多,“仿佛”是说行动起来挺象的。
  师:明白了。好像是指样子,仿佛是指行动,是吗?
  生1:是。
  师:但这样也说不通呀!刚才大家讨论的结果是:“仿佛就是好像”、“好像就是仿佛”,没区别。谁有别的看法?
  生2:我觉得两个词可以换,因为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
  生3:仿佛的意思跟好象差不多,但还是有区别。“仿佛”就好比说一条蛇真的在水中穿越,“好象”呢,只是样子上一样。所以,我觉得还是不换的好。
  师:我看这样,我先请一个同学一句一句地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读完以后,请你们把这几个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考虑,看看能不能协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生1(朗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
  师:停。有点像独木船。继续读。
  生1(朗读):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
  师:嗯。像弯弯的新月。继续读。
  生1(朗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好的。仿佛一条蛇。后面还有一个句子,请继续读
  生1(朗读):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师:很好。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好,四句话都听清楚了吗?第一句是有点像,第二句是像,第三句是仿佛,第四句是像什么什么一般。四句话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2:作者把“像”的都用上了。
  生3:虽然“像”都用上了,但是它表达不一样,用的词语不一样。
  师: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啊!用的词语不一样,为什么要不一样呢?
  生3:这样感觉就不死板了。
  生4:说明作者词汇很丰富。
  生5:读起来有变化,味道更好!
  师:你说的味道也不赖!真是这样,咱们写文章,有时候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味道。看看是不是这个道理。来!咱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体会这不一样的味道。
  生:(齐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师:好!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把“轻快,灵活”改成“既轻快又灵活”行吗?
  生1:这样行是行,就是太啰唆,“既”和“又”我觉得加不加它们都行,加上去反而啰唆,不加反而精炼。
  师:你已经有感觉了,加上去反而啰唆,不加呢?精炼。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看他讲得有没有道理。
  生(齐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来,请你读这句。
  生2(朗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注意,轻快,灵活。中间用的是逗号。谁再读一读?
  生3(朗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 听你朗读,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一条轻快灵活的蛇。
  生4(朗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对,就是这种感觉。跳跃的,欢快的。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我再读读这句,“行动起来,既轻快又灵活,仿佛一条蛇。”什么感觉?
  生1:拖得太慢了,好象快睡着了。
  生2:感觉不轻快不灵活了。
  生3:很笨重的感觉,好想没力气了似的。
  师:所以,能改吗?能乱加词语吗?
  生(齐答):不可以。
  师:就是这样两个词,中间一个逗号,把小艇的特点非常准确、非常传神地写了出来。咱们读读这一段话,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51:00 | 只看该作者

  生:(齐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在里面看看书,或者拉开窗帘,望望来往的船只,还有桥梁,怪有意思的。”
  师:谁还想继续汇报自身读懂的地方?
  生1:我读懂得了“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在里面看看书,或是拉开窗帘,望望来往的船只,还有桥梁,怪有意思的。”我理解的特点是,坐上小艇非常惬意,看景色非常优美。
  师:我主要是想问你一下“怪有意思的”还可以怎么说?
  生1:还可以说“很有意思的”。
  生2:挺有意思的。
  生3:蛮有意思的。
  生4:特别有意思。
  生5:真有意思。
  生6:非常有意思。
  生7:真是有意思极了。
  生8:蛮有情趣的。
  生9:太有意思了。
  师:你们的语言怪丰富的!太丰富了,真是丰富极了。这就是咱们的语言,多好的语言。同学们读着那么有意思的语言、那么有意思的课文,你最想做什么呢?
  生1:上船。
  生2:就想坐在船上,拉开窗帘看看外面的景色,用照像机把它拍下来。
  生3:我最想在船上睡大觉。
  师:噢,你是有点累了。
  生4:我真想现在就去威尼斯看看。
  师:真想去?
  生:想。
  师:真想坐威尼斯的小艇吗?
  生:想。
  师:那就美美地读这两段文字,争取背下来,争取把小艇的形象、样子装进你的心里去。
  生自由读背。
  师:(播放威尼斯小艇的配乐视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画面,走进威尼斯的小艇、坐上威尼斯的小艇,去看看威尼斯那独具特色的风情──
  生:(集体背诵)“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在里面看看书,或者拉开窗帘,望望来往的船只,还有桥梁,怪有意思的。”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咱们欣赏的是小艇。新月一样的美丽外形、水蛇一样的灵活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小艇没有人可不行,没有驾驶小艇的人,没有威尼斯的船夫,再美的小艇,再奇特的小艇,它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所以咱们更需要了解的应该是人,驾驶小艇的人。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描写船夫的文字。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现在咱们这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好角色。怎么分呢?四个人里面一个人扮演船夫,三个人扮演去威尼斯旅游的游客。船夫做一件事,就是吆喝招揽生意,就是要把去威尼斯旅游的游客尽可能多的领到你的船上,那你的生意就大了,是吧?游客呢,就你关心的问题向船夫提问,各种问题都可以。那么船夫呢?要非常耐心地、非常有礼貌地解答游客们提出的问题。我对做船夫的同学有个要求,就是你在吆喝的时候,在招揽生意的时候,你要尽可能多地用上课文当中的语言。当你需要介绍小艇的时候,你可以用上课文前面的一局部,当你需要介绍自身技术的时候,你可以用上这一段的文字,明白吗?四人小组先分好角色,然后各自做好准备。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生分组准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我先了解一下,哪些同学扮演船夫?我来挑几个,来,你来,这个船夫长得挺墩实的,你就是一号船夫了。后面那位同学,一个挺潇洒的船夫,你就是二号船夫。还有你,眼睛会说话,特机灵,你就是三号船夫。
  生三位同学走上讲台。
  师:咱们先听三位船夫的吆喝,完了以后假如你对哪位船夫有兴趣,你就要向他提问,行吗?有一个要求,船夫在吆喝的时候,尽可能地用上课文当中的语言,来介绍小艇的特点,来介绍自身驾驶的特点。好,有请一号船夫,掌声响起来!
  生1:喂,上船啦,坐我的小艇吧,我是这里最有名的船夫,你坐我的船保证不后悔。我的小艇可是物美价廉,保证你坐上能欣赏到威尼斯所有的美景,肯定不亏。
  师:那你的技术怎么样呢?
  生1:肯定是一流的。
  师:一号船夫吆喝完了。他用了书上的语言没有?
  生:(齐答)没有。
  师:这个亏可就吃大了!放着现成的、这么好的语言不用,这个生意,有点悬。咱们有请二号船夫。
  生2:喂,快开船了,欢迎大家来坐我的船,坐在我的船上可以观赏到我们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美景。我的驾驶技术是一流的,人送外号“飞毛腿”。我15岁子承父业,当上了威尼斯的船夫,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在河上行船的时候,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我总能支配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上我的船,你就是时间的主人!快来坐我的船啦!
  (掌声。)
  师:好!好!好!又是“飞毛腿”,又是“好功夫”。真有你的!请问三号船夫,二号船夫的吆喝,给了你哪些启发?
  生3:他声音特别响亮,而且用了书上的好词好句,还加上了自身的有趣的话。
  师:能超越他吗?
  生3:能!
  师:吆喝也好,推销也好,最需要的就是这份自信。好!掌声有请三号船夫。
  生3:大家好,我是威尼斯的老船夫了。该说的,刚才他俩都替我说了。他们两位说的有点,我这里统统都有。我的小艇吧,特别有意思。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象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最关键的是,我驾驶小艇绝对平安。急驶的时候,我能拐弯;拥挤的时候,我能挤进挤出;你们看是极险极窄的地方,我总能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我驾船3 0多年了,没发生过一起事故。您要一路平安,就请上我的船吧!
  (掌声 。)
  师: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呀!好,该游客了,下面的游客你有什么问题?你想问问哪位船夫?
  生4:我要问一号船夫,你的小艇有什么特点?
  生1:我的小艇它的船头和船尾都是向上弯的,像月亮一样,它又窄又长,在很拥挤的时候能冲出去,而且非常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生5:我问二号船夫,你的价钱是多少?
  生2:我的价钱十分廉价,大家都知道我的驾驶技术是一流的,所以我的价钱也是最低的,为了大家更好地欣赏我们这里,这座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美景,所以我就把价钱定成 0.5欧元。
  师:折合人民币大概10块钱。好,最棒的技术,最低的价钱,真是价廉物美啊!
  生6:我问三号船夫,你的船驶得这么快,会使游客舒适吗?
  生3:保证你舒舒服服的。因为座位用了上好的皮垫子,坐在上面比沙发还舒服,而且给你提供一流的服务,茶水、糕点免费供应。
  生7:我想问一号船夫,你的船又窄又深,会不会把我掉在船外?
  师:对,平安非常重要。
  生1:我的船两边的护拦特别高,船底是拿不锈钢制成的,不会漏船,而且船底特别厚。你只管放心好了。
  生8:我问二号船夫,你说你的驾驶技术是一流的,那你一天的客流量大不大?
  生2:客流量当然是大了,我刚送走一批中国游客,回来就立刻又有一批游客,而且游客还是争先恐后地上我的船。
  师:看来生意还是挺红火的。听了刚才的介绍,又做了现场解答。各位游客,假如请你选择的话,你最愿意上谁的船?现在开始选择,愿意上一号船的请举手。
  生举手示意,但人数不多。
  师:愿意上二号船的请举手。
  生举手示意,约占全班的三分之一。
  师:愿意上三号船的请举手。
  生举手示意,占了一多半。
  师:祝贺三号船夫成为最佳船夫。(掌声)同学们,有这么棒的船夫,这么棒的驾驶技术,这样轻快灵活的小艇,在威尼斯旅游,那肯定是一种享受。来,我们一起坐上小艇,去美美地领略领略威尼斯迷人的风光吧!自由读课文的后半局部,你都看到了哪些优美的风景?哪处风景给你留下了最美的印象?
  生自由读课文五、六两段。
  师:坐着威尼斯的小艇,拉开窗帘,你们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生1:(朗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寂静,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耸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生1:给人一种非常寂静的感受。
  生2:太有诗意了。
  生3:好像在美妙的梦中一般。
  生4:很静很静的感觉,仿佛我们都跟着睡着了。
  生5:美不胜收。
  师:嗯!怀着这样美妙的感觉,咱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寂静,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耸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这个时候威尼斯小艇的船夫都回家去了,他们就把船栓在这地方,夜晚笼罩了这个地方,显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生2:小艇显出威尼斯的确是个美丽的地方,它白昼是一种喧闹的美,而晚上则是一种寂静的美。
  师:小艇不动了,所以静寂就笼罩着威尼斯。小艇动了,威尼斯就充溢了热闹、充溢了喧哗、充溢了活力和生机。现在,小艇累了,休息了。我们看到──
  生:(齐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寂静,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耸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一个宁静的威尼斯,一个寂静的威尼斯,一个象笼着轻纱一样的梦的威尼斯。
  播放威尼斯夜景的录像,随着梦幻般的音乐声,老师轻轻地读起了课文:
  “这时候水面上渐渐寂静,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耸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课堂上一片宁静。)
  师:陶醉了,是吗?你舍得离开这宁静的威尼斯吗?
  生1:(朗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寂静,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耸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你还想陶醉在这笼着轻纱一样的梦的威尼斯吗?
  生2:(朗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寂静,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耸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让我们一起陶醉吧!
  生:(齐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寂静,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耸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夜晚的威尼斯是静寂的,白昼的威尼斯则是喧闹的、充溢活力的。人们靠着小艇,忙碌着、工作着、生活着。看!谁来了?
  生1:(朗读)我们看见商人夹了一大包货物,走下小艇,匆匆地去作生意。
  师:看!谁也来了?
  生2:(朗读)年轻的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师:看!还有谁也来了?
  生3:(朗读)许多小小朋友也坐在小艇里,由保姆伴着,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
  师:还有呢?还有谁也来了?
  生4:(朗读)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雇了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师:仅仅是商人、妇女、小孩、老人用着小艇吗?你再看!再看!谁也来了?谁也来了?照着书上的那种句式说说你还看到谁也来了。
  生1:游人们坐在小艇里观赏着船外的优美风景。
  生2:老师带着讲义夹,匆匆地走下小艇,赶着去学校上班。
  师:老师的步伐总是匆匆的。
  (笑声。)
  生3:也许是下午,老师雇了小艇,去一个同学的家里进行家访。
  生4:放学了,小同学们蹦蹦跳跳地走下小艇,正打算回家呢。
  师:放学总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儿。
  (笑声。)
  生5:许多大人雇了小艇,到戏院里去看电影《指环王》。
  师:好嘛!也不知那个时候有没有《指环王》?
  (笑声。)
  生6:每到周末,一些家长会带着自身的小朋友雇了小艇,到亲朋好友家去作客。
  生7:年轻人衣着漂亮的衣服乘着小艇去参与朋友的生日宴会。
  生8:医生接到一个求救电话,就匆匆地坐上小艇,赶去抢救病人。
  师:看,威尼斯的人们,来威尼斯旅游的人们,他们谁也不离开威尼斯的小艇。也难怪呀,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生:(齐读)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
  师:威尼斯离得开小艇吗?
  生:(齐答)离不开!
  师:小艇离得开威尼斯吗?
  生:(齐答)离不开!
  师: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威尼斯的小艇,你最想把哪个词语献给它?
  生1:快乐的小艇。
  生2:轻快灵活的小艇。
  生3:新月一样的小艇。
  生4:给我们带来了诗意的小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51:00 | 只看该作者

  生5:舒适、舒服的小艇。
  生6:会跳舞的小艇。
  生7:顽皮可爱的小艇。
  生8:充溢活力的小艇。
  生9:人见人爱的小艇。
  生10:充溢了欢声笑语的小艇。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喊一声,再见了──
  生:(齐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声音渐轻)再见了──
  生:(齐读,声音也跟着渐轻)威尼斯的小艇。
  师:(声音更轻)再见了──
  生:(齐读,声音也变得更轻)威尼斯的小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51:00 | 只看该作者

《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反思3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和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同学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基本技能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基础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让同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以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二、公开课教案说明
  公开课教案以学习作者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同学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班级讨论交流,并进行活动化教学,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程序如下:
  1、教学前的准备:
    让同学读通课文,初步了解小艇的三大特点。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生字词的意思。
  2、教学中的布置:
    首先,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初步感知威尼斯和小艇,使同学对威尼斯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接着,以“这种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想不想见识一下?”问题引入,并出示课件,让同学仔细观察小艇图片和模型,说说自身眼中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介绍小艇的?让同学带问题读书,发现小艇奇特的外型和灵活的行动这一独特风景,落实训练点。
   ⑴ 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引导同学通过自由读、说体会、想象、有感情朗读、背诵等具有层递性的训练,自读领悟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写;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表示特点的独到之处;然后引导根据小艇模型有感情地背诵,从中欣赏作者描绘的精彩。
   ⑵ 教学课文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局部,利用活动化教学,先让同学读懂课文,再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同学分别扮演船夫和游客。船夫可以自由加工、应用课文中的语句,甚至可以用上课文以外的语句。让同学内化课文语言、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把口语交际的方法引到阅读教学中去,培养了同学处置信息的能力。通过游客现场问答,让同学体会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⑶ 教学课文第5、6自然段“小艇作用大”局部,让同学自由读,再从欣赏风景的角度,发表带个人情感倾向的见解。提示同学:当你坐上这轻快灵活的小艇,美美地领略威尼斯的迷人风光时,都看到了些什么?哪些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马上读到威尼斯的男女老少坐着小艇工作、生活的段落,引导体会小艇与威尼斯人密切的关系,并让同学展开想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照着书上的句式说说还看到谁也来了,激活同学思维,训练口语交际。
  在感悟威尼斯白昼的喧闹后,提示同学:威尼斯的夜晚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结合着对该问题的交流讨论,观看威尼斯夜景照片,让同学体会到这一局部的每句话都在表示威尼斯月夜的“静”,之后再追本求源,引导联系上下文考虑这“静”与小艇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同学说说欣赏着这样的风景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然后让同学带上自身的情感朗读,品味作者的精彩描述,最后总结课文,把训练点向作文、向课外迁移。
三、教学胜利之处
  1、课件展示,激发情感: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同学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同学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初,让同学通过威尼斯风光展示“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激动。
    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同学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出现于同学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同学提供了“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2、自读自悟,启迪思维: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明确“主体”地位和训练“意识”,给出时间,进行活动化教学,让同学扮演船夫和游客,以活动形式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训练同学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了挑战性和趣味性。同学自编自演,课堂上同学的思维被“启动”,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讨论交流。船夫吆喝后,游客与船夫之间开展现场问答,课堂气氛达到小高潮,热烈而和谐。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读出了惊叹的语气。
  3、珍视体验,启动情感: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出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偏重对同学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同学: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时突出其“静”的美。珍视同学的独特体验如宁静、古老、浪漫、温馨、陶醉等等,然后让同学怀着这种种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读。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让同学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但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朗读效果没有凸现之时,教师引导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让同学体会,让同学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并放威尼斯夜景图片,配上悠扬、深沉的音乐,让同学有感情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交叉着老师的讲解,同学的有情感地试读,分男女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褒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因此同学读威尼斯夜景段落时入情入境,感悟较好。
  4、课外延伸,探究迁移:
    完成教学训练重点后,话锋一转,将同学的注意力引到威尼斯与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的比较。播放苏州图片展,并出示课后实践题:“课下搜集关于苏州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写一份调查报告”、“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种交通工具。”从课后同学的作业看,同学的仿写作品比较胜利,迁移训练效果很好。
四、几点遗憾
  1、在同学体会小艇跟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时,原本公开课教案中预设了让同学想象的一个环节,即让同学展开想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并让同学照着书上的句式说说还看到谁也来了,以此激活同学思维,训练口语交际。但在实际教学时,因顾和时间,没有落实,感觉同学体会小艇的作用不够深刻。
  2、在利用活动学习船夫驾驶技术一段时,扮演船夫的同学利用课文语言不够,其他扮演游客的同学也不善于利用课文内容提问,除了普遍关心的平安问题,其他提问有点漫无边沿。因让同学多读以后,抓住船夫“支配自如”来吆喝,介绍船夫技术,引导同学把这些语言运用出来。
  3、虽然落实了训练点,即让同学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但同学只有感受,一局部同学并不能自觉地把这种方法内化,从课后局部小朋友的仿写可以看出,依然有同学没有完全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0-5-28 19:51:00
:-D
回复

使用道具

7#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0-6-3 20:17:00
[im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11: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