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灰椋鸟》公开课教案1
一、复习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灰椋鸟》,课件出示灰椋鸟的样子,(师生接读)灰椋鸟的嘴(),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
  2、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局面。
  板:灰椋鸟归林
  二、学第四节,播放录像感知内容。
  (先播放少量灰椋鸟在树林上空飞行图,然后是无数灰椋鸟飞来,布满树林上空。请同学初步谈谈自身的感受)
  师:同学们观察到画面前后有什么变化吗?
  生:刚开始鸟少,后来鸟多
  师:看,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画简笔画:两只灰椋鸟一上一下地归林)他们是这样归林的吗?
  生:不是。
  师:它们是怎样归林的?你能帮老师画正确吗?(指名上台画图)
  师:画得不错,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画?
  生:因为它们是一小群一小群,陆续归林的。几只小鸟飞在一起为一群,一群一群的鸟有的飞在前面,有的飞在后面称为“陆续”
  师:说得好,你真聪明!指导有感情朗读鸟开始归林的情景。
  评:简笔画是各科教学的常用辅助手段,简洁,直观,此时寥寥数笔胜过千言万语,有力地促进了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为朗读的指导打好基础。
  师:那后来呢?
  生:鸟很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抓“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边出示多媒体边进行理解、朗读、体会。
  师:这种壮观的局面,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归林的鸟儿怎么样呢?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鸟儿们很快乐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倾诉、呼唤、互相应和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先回来的鸟儿会怎样倾诉、怎样呼唤?
  (分四人小组,同学练习把以上的景象扮演出来。两人演先到的鸟,两人演后到的鸟儿)
  师:这一节描写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局面,句子生动优美,要求背诵,下面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同学齐读第四节)
  三、学第五节,朗读品味语言文字。
  师:夕阳渐渐西沉,可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安息,它们在干什么呢?请你自读第五节,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同学自由练读)
  生1:“看,这几只刚刚――――――起舞哇!”
  师: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灰椋鸟好动美丽。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刚刚落在,又马上飞起。(师多媒体演示)
  师:为什么是“金红色”的?
  生:那是夕阳映照的缘故。
  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心情如何?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同学练读)
  生2:“树林内外――――――俱乐部”
  师:读得好,请你告诉大家,在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读出众鸟争鸣的热闹局面。
  师:听,这声音像什么?(老师播放鸟儿在树林中争鸣的情景)
  (同学用“似――――如――――”练习说话)
  (老师出示卡片“是啊,树林里可真热闹――――热闹”,同学练习读出热闹局面)
  师:这树林成了鸟儿的天然俱乐部,句中的“天然”一词去掉,通吗?为什么?
  评:有比较才有鉴别。理解词语时,把词语进行删换比较,可以从感情色彩,使用范围,准确与否等方面协助同学更深刻地理解,使同学悟到“天然”一词更突出了树林对鸟类生存的重要性。
  师:看到这样热闹的局面,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我发生了哪些想法?
  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板书齐读)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1:为什么树林是鸟的乐园?
  生2:为什么鸟是人类的朋友?
  (老师指导同学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理解“路两边近百亩――――对比”“夕阳渐渐――――竹林”等内容)
  师:学了课文,你准备今后怎么做?
  评:抓住文章的中心引导同学自身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了同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同学的阅读能力。同时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联系同学实际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灰椋鸟》课后反思2
有效教学,如同一股春风吹进了莲山课件,它洋溢着人文的气息,呼唤着语文文本的回归,也涤荡着我的心灵。《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局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我在《灰椋鸟》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入手:
1、只有教师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在目标的确定、内容的布置、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作了充沛准备,全面考虑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并作出应对措施后,才干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课堂中去,才干把目光都集中到每个同学的身上,才干一步步引导同学深入浅出地感悟语言文字。
一开始可能受参考书和其他老师教学设计的影响,我在设计第二课时教学时直奔重点,仅仅围绕局面如何如何壮观展开学习。反复揣测作者的意图,终于发现了一条情感变化的线索:作者由满不在乎到迫不和待想去看;由耐心地等待到突然看见时的惊喜;由初见时的惊喜到后来的惊叹、激动、兴奋;再由兴奋恢复平静后由衷的感激,可以说作者是一位善良美丽、文笔优美、情感细腻丰富的女孩。假如不循这一线索,同学怎么可能自然地与作者发生共鸣,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呢?所以,公开课教案时,我将这些情感交叉在过渡语或小结语中。
老师与同学不同的地方在于比同学早学一步而已。要同学动情,老师首先得动情;要同学想象,老师先要有丰富的联想;要同学激情朗读,老师先要读得有情;要同学咬文嚼字,老师先要咬文嚼字。所以,我在“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排空而至”“不停地鸣叫”、“互相倾诉”、“翩翩起舞”、“似飞瀑”“如惊涛”……这些生动的词眼上停留回味了很久。
2、一堂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灰椋鸟》这堂课,由复习导入,重点学习三、四、五自然段。教学中,环节不多,但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分析不多,但圈点批注,感受颇深;文字不多,但热情朗读,声声入耳。我是这样设计的:1、初步感受局面的壮观与作者的喜爱之情。2、自由读课文,抓住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和联想到的,展开说说让自身感受最深的词或句。其中,“排空而至”、“倾诉”、“翩翩起舞”、“百鸟争鸣”等词纷纷落入同学视线,感受谈得很是生动:“只有亲密的朋友、亲人间才会倾述心里话,这里的鸟儿在作者眼中就和亲人一样,多么感人呀!”“我感觉到衣着金红色裙子的少女正在跳舞,她们在比谁的舞姿更美。”“这么活泼可爱、配合默契的鸟儿有谁会不喜欢呢?”……正是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作为支撑,课堂上的朗朗的读书声,可说是非常令人激动,特别叫人兴奋。3、将话补充说完整:我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 4、体会作者对林场工人的感激之情,在同学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灰椋鸟》这一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同学答:“徐秀娟。”我又问:“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吗?”许多同学摇头,只有两三位同学说知道。于是我出示了徐秀娟的事迹:
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维护它们的生活环境,作者徐秀娟正是有这样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大学毕业后,来到了盐城自然维护区,开展越冬地鹤类驯养繁殖与研究工作。在自然维护区工作期间,为了寻找、救护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在漆黑的夜里,徐秀娟在茫茫的滩涂上苦苦寻找,不甚陷入了沼泽地里,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说到这儿,我的语音有些哽咽了。)为了歌颂她,怀念她,艺术家为她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按下了放音键,同学们静静地听着。我想:此时,她们一定有种酸酸的感觉。简介作者事迹,在《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如泣如述的歌声中,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中结课。
3、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还有很多缺乏:首先,我开始复习时出示灰椋鸟的外貌,到最后没有再出示进行比较,使课堂教学少完整;其次,在让同学想象说话时,同学思路较窄,我没有和时进行思维广度的引导,使课堂缺少了灵性;还有,在对同学朗读的评价上,我觉得自身的评价语言比较贫乏,对同学的激励性不够,使课堂语言少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灰椋鸟》课后反思3
【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考虑:这一自然段写了哪几个画面?
(同学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了两个画面。一是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局面,一是灰椋鸟在林中欢叫的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局面。
(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过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文字,考虑:读着这样的画面,你对灰椋鸟的飞行有什么样的感受?
(同学自读考虑)
生:灰椋鸟很多,气势恢宏。
生:灰椋鸟归林时排成了不同的队形。
生:灰椋鸟归林时飞行的局面很壮观。
师:这样的画面给我们的感受是壮观,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好这段话。
(同学自由练读后指名读,进行评议,再次齐读。)
【反思】
这个教学环节我努力追求以“读”贯穿始终。应该说,在这个环节中体现了读的三个层次:其一,读之有声。在这局部教学中让同学多次出声朗读语言文字,因为语言这东西只有读熟了才干进入吟诵、感悟的阶段。其二,读之有序。这多遍的出声朗读,并不是单纯的多遍的简单重复,而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努力向纵深发展。其三,读之有声有色。在初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同学用读来表示自身的感受,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中,不时丰富同学的感受,加深了对灰椋鸟归林壮观局面的理解和感悟。在同学动情以后,让同学以情带读,在这样的朗读中同学读出了韵味,读出了神采、读出了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5: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