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下册《望月》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望月》课后反思1
《望月》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作品。课文是一篇散文,写的是舅甥俩在望月中愉快交谈。背景是“夜深人静”的月夜在行进的江轮甲板上,静谧的月色,颇增几分童话色彩。依照文本的教学要求,重点是感受望月的乐趣和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通过我对文本的研读,我自行将教学的重点定为感悟事物以心,万物皆有情。在公开课教案中,我将文本分为三大局部:“我”眼中的月、诗人眼中的月、小外甥眼中的月。从这三局部展开教学。在同学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篇课文分别写了那些人眼中的月?”在同学的回答中,只注意了“我”和小外甥。那我就依照同学的理解先来学习“我”眼中的月。在我的朗读中,让同学静静品味今晚江上的月光。我提出: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江上的月光,你会用上哪一个词?这样深入进行教学。如此美妙的月夜,当然不能让“我”独享,小外甥也来了。这时舅甥俩在干吗?(斗诗)由此引出诗人眼中的月是怎样的。在此让同学从古诗中读出诗人的情与愁。这时教学的重点。用时达二十分钟左右。接下去,最后过渡到小外甥眼中的月的教学。到了这个环节,我提问:“课文分别写到哪些人眼中的月?”同学就能弄懂了课文写了“我”、诗人、小外甥他们眼中的月。那么这三类人眼中的月是不是都是一样的?[不一样。“我”眼中的月宁静、安宁、朦胧。诗人却是充溢了思乡离愁、愤懑实际。而小外甥眼中的月却和小朋友一样调皮有趣。]和时指出:月亮本是一个自然存在的天体,无所谓有感情。但是人是有血有肉的,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心中的月。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从这里引导同学领悟人们对秋寒的菊、冬雪的梅的思想感情同样源自“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纵观整个文本的教学,我上的最费劲的是第二局部“诗人眼中的月”。第一、有同学根本不明白诗句的意思,就谈不上去体会诗人的哀愁。第二有同学尽管明白诗句的意思,但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愁却读不懂看不穿。总之,同学与诗人的感情达不到共鸣。二十分钟的教学艰难得很,同学气氛沉闷。我知道就这一段的教学是失败了。同样是古诗,为什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得轻松自在,而对于描写关于月圆月缺的离愁别恨古诗却教得繁重。我想除了上述总结的两点原因外,同学年纪小,实际生活内容贫乏,对于世界认知的情感悟性偏低,尤其是他们作为小朋友,内心世界中几乎缺乏细微的情愫。故而,难以理解人的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此我想,作为语文老师不应该“语文”而已,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的语文素养,用他们纯洁、空白的儿童心灵去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体味人类感情的真善美,促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这也是语文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师的要求。
怎样解决类似今天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同学课外阅读的指导,在课堂里注重拓展知识,开阔同学的视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第二、利用现有的现代教学手段,从各艺术领域拓宽同学的眼界,培养同学感悟世界的能力。例如:观看一些经典影视剧、话剧、歌舞等,从中领悟艺术作品中包括的主题思想。第三、加大写作能力的培养,每周要求同学必写一篇作文,而且作文自由命题、不拘题材,只要求写真话,写出自身的真情实感。切记杜绝假话、空话、大话。本期课外阅读的资料:一、电影《泰坦尼克号》,重点感悟自由、平等、尽职、无畏、坚韧;电影《闪闪的红星》和《长征》,体会艰苦中的革命意志,乐观的革命精神;科教片《自然》第一部,明白蕴含的科学知识,了解解说的布局谋篇。这局部的阅读资料布置在五月完成。二、欣赏宋祖英《金色大厅——维也纳演唱会》,初步感悟民族音乐的美;结合语文教学,学习歌曲《长征组歌•四渡赤水》、《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了谁》和《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同学明白音乐创作和文学创作同样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是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关键就在于发现。这局部内容布置在六月完成。
那就试着去做吧,和时反思,找出对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望月》课后反思2
我引导同学学习了《望月》一课,课后采访了一些同学的学习感受,结合自身的公开课教案和教学现状,作如下反思:
一、文本与资料携手:
月儿虽美,传送了人们的情感,但要让五年级的同学细细体会也非容易的事,所以我让同学观赏美丽的月色图以协助同学理解重点词句,出示关于诗、散文的阅读理解方法,课外描写月的诗句和散文,难点句子的理解,也有同学关于月的平时作文,课上给同学十分钟时间阅读资料,让资料为同学理解文本提供协助。课堂上听到了同学朗读教材的声音和对图片的赞美声,也看到了同学在纸质教材上写写划划。
二、阅读与表达相伴:
《望月》是一篇清逸空灵的美文,同学一遍遍地自由读、指名读、竞赛读、齐声读、扮演读,反反复复地品味着,情之所至,拿起笔在文字旁边的空白处,录下了自身的所思所感:谁说月亮无情?在小外甥的眼睛里,她是温情的母亲,轻抚着他的小脸,呼唤他从香甜的梦中醒来,去欣赏无边的月色。月缺是诗,月圆是画,月圆像眼睛,仿佛月亮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有着顽皮的眼神和可爱的心思,喜欢偷看美丽的人间,喜欢和小外甥那样的小人儿,同游同戏同交心;月缺是牙齿不齐的老爷爷咬剩的缺口的月饼,是害羞的半遮掩的少女的脸……月是画家的灵思,更是诗人的情怀!小外甥的想象多么独特而富有童趣!同学的朗读与表达更让我明白他们入情入境,和小外甥和月亮心心相印!
三、预设与生成共存:
在交流月色美这一局部时,原先的公开课教案是同学在自主学习的基础再交流自读感受,最后再集体品读。当第一个同学交流时,读到了第二小节第一句:月亮出来了,安宁地吐洒着它的清辉。读得挺不错,却说不出好在哪里。经我引导,同学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母亲、祖母的温柔慈祥,体会安宁的意思。再读这一句时,同学们读得很有味儿,并顺流而下,自然地一直读了下去,把这一段都读了。读得也还不错。这一读,把原定的逐句讲析的教路打断了。这个突发的情况使我意识到,字斟句酌的品读方法,不合这群小朋友的口味。要整体读,有什么不好呢?于是,我利用解决同学问题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是怎样的剪影为什么会伸展、起伏的机会,让同学再次欣赏月色图,再次让同学带着自身的考虑和理解整体品读,最后让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同学果然读得投入、动情。在交流幻想美这一环节,公开课教案是,先由师生朗读课文,找到描写小外甥的幻想的句子,读出他说话时的神态、语气,最后让同学放飞想象,表达自身对月亮的独特感受。本以为同学需要引导才干体会,没想到同学一下子就说,我点击文字链接的图片,原来圆圆的月亮远看的确像眼睛,甚至还美美地读了小外甥的三处想象,真是意想不到的顺利啊。在讨论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时,同学思索片刻后很快就说出了自身对月亮的幻想--有嫦娥吧,圆圆的月亮像大月饼,云层封锁月亮像被缺牙的老太太咬了一口……
可以这样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并没有发生对小外甥的崇敬,他们觉得自身并不比小外甥差,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篇与课文一样,有着优美月色、浩瀚古诗、鲜活幻想的属于他们自身的《望月》,解读文本,逾越文本的境界,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望月》课后反思3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当作 记叙文来教.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在弄清楚 记叙文的"六要素",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战略的眼光,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望月》中,采取了三条措施:
1, 合理地布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布置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学胜利的关键.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导同学弄清事情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讨论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同学阅读的规律.引导他们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与小外甥"交谈"什么,再考虑:可看出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三是遵循同学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较高的学习要求.
2,努力地创设课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人,景,物和当时当场的气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觉亲".只有亲临其"境",才干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恬静的,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是自信的, "我"是冷静而自豪的.小外甥叙述"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变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我掌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朗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几个情境,有效地协助同学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导品读体会.文学作品的内含是很丰富的,是通过描写境界,塑造形象来陶冶,感染读者的.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细细品读语言,领悟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同时要感悟作品所塑像的形象.读者对形象的感悟越深,作品的价值就越大.因此,我在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同学品读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辨析每次对背诗句的"同","异",理解小外甥出"对"的角度,感悟小外甥的"机灵".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的胆识——把天空当作人,把月亮当作他的眼睛.在品读我"展开幻想的翅膀……"时,启发同学想象,讨论.这里的引导还不到位,如同学能想到:他希望祖国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样:聪明好学,爱幻想.那么,"我"的形象就高大了,文章的含义也就更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0 09: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