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7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1
一、 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终究”、“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同学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规范》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同学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同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内容要点
学习水平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
时间
资料来源
媒体作用
媒体方式
导入
注意反应
CAI
课件
文字
(三首送别诗)
1分钟
自制
创设氛围
边读边想
范读
感受
CAI
课件
声音、图像、文字
(西湖美景)
0.5分钟
剪辑
整体感知引入意境
边看边听
作者简介
知识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作者、时代背景)
0.5分钟
自制
提供资料了解作者
边听边记
感悟诗意
理解接受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字词句意)
因同学而定
自制
提供资料协助理解
同学自查
感情吟诵
理解接受反应
CAI
课件
音乐、图像
(西湖美景)
1分钟
剪辑
再现意境
边播放边写吟诵
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接受反应组织
CAI
课件
背景音乐
5分钟
剪辑
渲染气氛、交流
边播放 边写画、交流
欣赏积累
知识拓展
CAI
课件
文字
(杨万里其它诗作)
2分钟
自制
提供资料
边看边读边记
六、教时布置: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同学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一起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同学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同学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同学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同学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同学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和:(一)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六月
独特景致
不与四时同
欣喜心情
莲叶 无穷碧
美好风光
荷花 别样红
(二)教学流程图
八、形成性练习: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2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昨天学过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吗?
生:记得。
师:一齐来背背吧!
(生背古诗)
师: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生: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美景。
生: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的独特风光。
师:的确,西湖是一首歌,是一幅天然图画,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的倾倒,更有文人墨客写不少诗句赞美歌颂。今天要学习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其中一首。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并举手说一说。
生:我们平常是按以下六个步骤来学习的:一、浏览信息知诗人;二、自读古诗识生字;三、查阅信息细理解;四、合作交流再探索;五、诵读欣赏入意境;六、自我检测显效益。
二、了解诗人。
师:请同学们点击按钮“著名诗人“开始第一步的学习。快速浏览诗人的相关资料后,选择自身最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时间4分钟。
(生自主浏览信息)
师:通过上网浏览,你了解到些什么?
生:我知道苏轼是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生:我知道苏轼的诗自然豪放而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生:我知道苏轼是眉州眉山人,是咱们四川的骄傲!
生:我知道苏轼小时侯经常背书、抄书,学到了许多知识。
师:正由于苏轼从小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刻苦,所以才成为才气横溢的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将西湖的神韵描写到极至的一首诗。
三、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小声地读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生读古诗)
师:谁来读读这首诗?
(一生读)
师:谁来评一评?
生:我认为徐可睿读准了生字的读音,而且态度大方。
师:你能读一读吗?
(一生读)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
四、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顺利地完成第二步“识字词”的学习。初读了古诗,你能用一句话说说懂了什么吗?
生:我知道这首诗也是在描写夏日西湖的美景。
生:我还知道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的景色。
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生:我不知道“方”和“亦”的意思。
生:我不知道“西子”的意思。
生: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把西湖这个地点和西施这位美女联系起来。
师:你真会提问。下面,请点击“课文学习”,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会有答案。假如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学习的结果。
生:我代表小组发言。我们通过查阅“诗歌注释”知道“方”是正、恰的意思。“亦”是“也”的意思。
生:我们小组也是通过查阅“诗歌注释”知道“西子”指的是越国美女西施。
生:我代表小组发言。我们通过查阅“诗歌简析”,知道了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很美,而西施也很美,所以要把西湖比作西施。
(葛月雅)生:我们认为作者把晴天的西湖比作化浓妆的西施,把雨天的西湖比作化淡妆的西施,因为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是美丽多娇的,因此把西湖比作西子更能突出西湖独特的美。
(杨智佳)生:因为西施化淡妆时的样子和西湖山色迷蒙的景色一样神秘美丽,而她化浓妆时的样子就好比西湖碧波荡漾的景色一样艳丽动人,所以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不只能查阅信息,还运用以前的学习经验来解决问题,真棒!
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晴天的西湖,碧波荡漾,一望无际,十分美丽;雨天的西湖,山水隐隐约约,给人以神奇的感觉;假如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是那样动人。
五、体会情感。
师:(点击视频动画)的确,苏轼把西湖和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下所出现的奇妙之美描写得淋漓致。假如你有幸来到西湖,面对眼前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生:西湖晴天时波光粼粼、水天一色,雨天时的景色山色迷蒙、朦胧胧胧,这正和美女西施化淡妆和浓妆时一模一样。这正是大自然发明出来的,我爱西湖,更爱神奇的大自然!
生:苏轼把西湖比作西施,我认为西湖比西施还要美!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感觉已经来到了西湖,欣赏如诗的美景。让我们在轻柔的乐曲声中读读这首古诗吧!
(生读)
六、自我检测。
师:最后,请同学们进入“自我检测”页一显身手吧!时间4分钟,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生答题)
七、总结全文。
师:其实,我们身边的风景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下也会出现出别样的神韵。只要你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也会成为小诗人,小作家的!
回复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后反思3
这首诗很奇怪,它是一首送别诗,从题目中可以解读出,它的中心词是“送”可是,看破这二十八个字,却难以找到一点送别时的气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课前也浏览了网友的一些相关的帖子,有的说是写景是为了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依恋之情,有的更离奇,说是杨万里这是话中有话,明摆着是暗中教林子方平步青去之术,只可惜林子方不喑其道……真是众说纷纭,究竟应该把哪种解读,带给同学,思前想后,我觉得还是应该给同学一个机会,让他们自身来玩味一番。既然是因课文而得来的问题,还是让同学到课文里去找吧?
在教授这首诗时,依照常规教学,从诗题入手,先解读诗题,找出题目的中心词“送”,确定它是一首送别诗,由送别开始回忆、复习曾经学过的送别诗,同学尽数了所学过的所有送别诗如《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接着再让同学设疑,眼明手快的同学就提出问题:老师,既然是一首送别诗,为什么它和我们刚才背诵的一些不同呢,从中找不到一点送别的场景和情感?我没有马上顺着她的思路展开,而是先肯定她的提问,鼓励同学好好学学这首诗,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诗意,品出诗情了,再来考虑刚才提出的问题。
教学最后,我把刚才同学提问拎了出来,既然是送别诗,为什么找不到送别的气息呢?
理解了诗意,同学开始议论开来:
生一:我想诗人一定是想让林子方再看看这西湖美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多美啊,希望他不要忘了这西湖边的美景,更不要忘了西湖边有他的老朋友,记得常来观景叙旧。
生二:我觉得是借景抒情,借西湖边的美景,来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同样美好。
生三:我也觉得是借景抒情,西湖边的荷叶多美啊,映日荷花,别样红,接天莲叶,无穷一碧,好花还得绿叶配,没有绿叶,花就显得孤单,没有花,光有叶也显得单调,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就像花和叶的关系,相互是相互依恋,相互陪衬。
……
看着同学侃侃而谈,我也发表了自身的观点:荷花和莲叶他们想到映衬才体现出了没有,眼前的荷花是美丽了,“无穷碧”以外的荷花也是美丽的,因为有荷叶在映衬,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就似这莲叶与荷花,无论是眼前还是以后,都是美好的,不会因为距离的改变而疏谈,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堂课最后以同学的解疑而结束,虽然我们的答案可能会有所牵强,但课堂本生就是一个思想的迸发的场所,没有好与不好,只有想与不想,只要同学投入地考虑了,思维得到启迪与锻炼,也就完成了这堂课的任务。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31 01: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