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1
一、师生问好 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 生:《长征》。生:毛泽东。
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
3、出示毛泽东图片,教师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生:有两万五千里……
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生读课题。师:自豪地读课题。生读。
二、检查预习 合作交流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出示词语:澎湃 逶迤…… 生读词语
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同学自读指名读 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同学自读指读齐读
三、合作探究 披文入情
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 …… 师:谁来帮帮他?生:……
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
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图片。生:高大…… 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 …… 师:可是在红军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
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图片。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 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红军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师:可是红军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师:红军轻松过了金沙江,你有何感受?心情怎样?生:愉快,高兴…… 师:带着感情读这一句。生读再读师:“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的心情什么样?再读。生读师:为什么铁索就“寒”了呢?出示大渡河上铁索桥图。师:走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何感受?生:…… 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红军在铁索桥上爬着向前冲。师:有很多战士怎么样?生:被敌人的子弹打中,牺牲了。师:试着读一读“大渡桥横铁索寒”。生读师: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胜利,这个“寒”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齐读。
5、师:战士们挺过来了,读最后两句。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说一说你对岷山的了解。生:这是一座大雪山。生:这里终年积雪。生:…… 屏幕出示岷山图片 简介岷山师:连鸟都不愿飞过这座大雪山。师:请你谈一谈感受。生:很难翻过这座大雪山。师:为何“更喜”?喜从何来?生:就要胜利…… 师:三军指的是哪三军?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师:什么是尽开颜?生:就是全都笑逐颜开…… 师: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来读。生读师:一半读了,再读。生读师:一大半了,再读。生读。师:个个都笑逐颜开了。
四、梳理拓展 积累运用出示地图看红军走过的路线与省份。师:红军的什么精神给你留下了印象?结合生回答板书:乐观向上 不怕困难再出示律诗师:这首诗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与经历也写出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来放声朗读。自由读配乐朗读教师配乐范读背诵古诗再次欣赏长征组歌师:会唱的同学随着唱作业:
1、 搜集毛泽东的《昆仑》、《六盘山》自身读。
2、 搜集长征中的故事。板书: 七律·长征 乐观向上 红军 不怕困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47:00 | 只看该作者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2
板块一:导入、释题
播放《难以忘却的长征》录像片段,初步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随着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走进他的《七律·长征》。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但没有注意停顿)
师:中间有个间隔号,稍微停顿一下。(示范读)
生:(齐读课题)
师:知道什么是“七律”吗?
生:每句话都是七个字的。
师:还不够准确。
生:首字和末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师:你了解得还真多!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
生:八句。
师:每首诗有八句,每句七个字,一般情况下我们就叫它“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起再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感知,疏通诗意
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读文)
师:会读了吗?谁来读?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眼睛,一定要读好它,他读正确了,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真好!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下面两句难度有点大,谁愿意挑战一下?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五岭”读成wǔlíng,第二句重复了一遍。)
师:感觉你有点儿激动,暂时按捺一下。请你再把这两句读一遍,我们仔细听,你有什么发现?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五岭”仍然读成wǔlíng )
师:读顺了,可惜的是有两个字音读错了,谁发现了?
生:“wú lǐng”他读成了“wǔlíng”。
师:你在读一遍!
生:wú lǐng
师:当两个三声字在一起的时候,第一个字的三声要变成———(俯身问先前读错的同学)
生:(小声的)第二声。
师:对了,第二声。你在读一遍!
生:五岭逶迤(“五岭”仍然读成wǔlíng)
师:停一下!(示范读“wú lǐng”)你再读。
生:五岭逶迤。
师:好!还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
生:磅(páng)礴。
师:对了,在这里读磅(páng)礴。再把这两句诗练一练。
(生自由练读)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仍然读成wǔlíng)
师:慢一点,再读一遍!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
师:读出感觉来了,谁愿意在读?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
师:真好!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
师:后四句谁来读?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他不但读正确、读通顺了,而且读的很有感觉。掌声送给他!
师:谁愿意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遍?这有点难度,要不要练一练?
生:不用!不用!
生:(读整首诗,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时把“崖”读成“xiá”)
师:不要着急,这个字是一个生字,读——
生:(齐声纠正)“yá”。
师:“云崖”,再读一遍!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他很努力地读好了,掌声也送给他!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整首诗)
师:不错!诗是读正确、读通顺了,不知道诗的意思大家明白了没有?(有局部同学举手)不着急,拿出笔来,我们再把这首诗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生读诗交流,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大家的协助?都可以说。
生:我不知道“澎湃”是什么意思?
师:谁愿意帮帮他?
生:“澎湃”在这里指乌蒙山气势很雄伟,很高大。
师:所以有一个词叫“气势澎湃”,你明白了吗?
生:嗯。
师:“逶迤”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逶迤”就是弯弯曲曲,连绵不时的样子。
师:对了,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
生:都是形容山的。
师:谁能把三、四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先练一练。
生:红军过了弯弯曲曲的五岭,又过了一条条小河……
师:看来这里有点儿问题,我们先不着急,“腾细浪”、“走泥丸”这两个词有必要单独理解一下。谁知道“腾细浪”是什么意思?
生:“腾细浪”就是翻腾着的小浪。
师:谁能把第三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连绵不时的五岭,山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就好像是翻起来的小波浪。
师:在谁的眼里?
生:在红军的眼里。
师:连绵不时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就像细小的波浪一样。下一句的意思你们应该明白了。
生:乌蒙山是那么的高大、雄伟,可是在红军的眼里就像是脚下滚过的泥丸。
师:就像是脚下滚过的泥丸那样——
生:轻松自在。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弄明白了,还有没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生:“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只”是什么意思呀?
师:谁来帮她?
生:“等闲”就是平平经常的意思。这句话连起来就是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是非常平常的事。
生:再高的山,再陡峭的路外表上看起来很艰难,但他们都挡不住红军坚强的意志。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平经常的事。
师:真不错!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大局部同学没有反应)
师:老师再读这首诗的时候,第五、六句的“暖”和“寒”,老师想了好一阵子,也没有想明白,谁来帮帮我?
(同学小声议论,举手者很少)
师:能不能联系课前发的资料来谈谈。
生:红军巧渡金沙江……(语塞)
师: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了长征途中的一次胜利,红军的心情会——
生:很高兴。
师:金沙江水拍打着岩石,红军战士的心里——
生:暖暖的。
师:下一句呢?
生:“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寒”字表达出了红军战士爬铁索时很困难。
师:那根根铁索冒着寒气。
(出示:泸定桥图片)
生:哇……
师:走上去,试试看,什么感觉?
生:走在铁索上,看着脚下滚滚的江水,让人心里发寒。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师:是呀,让人心惊胆寒。最后两句诗的意思谁来说说?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是红军面对千里雪山,仍然很开心。因为他们走过好多的路,现在快要走完了。
师:翻过岷山,胜利就在眼前,红军战士是多么的开心呀!
生:过了岷山,他们就胜利了,个个喜笑颜开。
师:你能不能读读这句诗。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我们理解了诗意,再来读读这首诗,一定有不一样的感觉。
(生自由读)
板块三:聚焦“难”,感受“远征之难”
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呢?谁能用诗中的一个字来说一说?
生:难。
师:是呀,远征难呀!从诗中的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远征之难”?默读诗歌,圈圈画画有关的诗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生默读圈画,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五岭逶迤”,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很难走,走过去非常的艰难。
生:“大渡桥横铁索寒”,战士们手握着铁索,望着脚下的江水,让人觉得很害怕。
师:想一想,脚下是什么?
生:滔滔不绝的江水。
师:对岸是什么?
生:对岸是敌人乌黑的枪口。
生:想要过去非常不容易,比上刀山,下火海还难。
师:能不能把这个“难”送到诗句中去读一读?
生: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是呀,让人胆战心惊!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
生:从“千里雪”可以感受到。岷山到处都是雪,非常的寒冷。红军战士的衣服又那么的单薄,很难走过去。
师:是呀,同学们,读着“千里雪”这个词,你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白雪,听到了风呼呼刮过的声音。
师:皑皑白雪,狂风呼啸。
生:那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雪连着天,天连着雪。我听到战士正鼓励身边的战友:“坚持住,坚持住,一会儿就到了。”
师:真好!让我们静心想象一下,我们的红军战士脚上穿的是什么?身上穿的是什么?
生:红军战士身上衣着单薄的衣服,脚穿草鞋,每走一步都是那样的艰难。寒风吹来,就像是针刺进了骨头里。
师:你体会得很深。战士们饿了——渴了——
生:饿了,渴了就抓一把雪塞进嘴里。
生:饿了,就吃一个辣椒;渴了喝一口辣椒水。
师:要翻过这千里雪山,容易吗?同学们。
生:不容易!
师:是呀,不容易呀!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生:我从“乌蒙澎湃”看出来,山高大险峻,山路很难走。红军战士衣着草鞋,脚都磨破了。
师:大家谈得很好。我把大家找到的这些词语都打到了课件上。把我们刚才的体会带进这几组词语中,好好的读一读。
生:(齐读)五岭逶迤 乌蒙澎湃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雪山
师:红军战士仅仅是翻过这几座山,淌过这几条河吗?请大家读读课后的“资料袋”,特别提醒大家关注那几组数字。
生:红军翻越了18座大山,淌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25000里。
师:是呀,红军走过的是——
生:万水千山
师:万水千山,谈何容易呀!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这几组词语中——
生:(齐读)五岭逶迤 乌蒙澎湃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雪山
师:我们的红军战士面临的仅仅是大山、大河这些自然方面的艰难险阻吗?不着急,静静地看一段文字。
(课件出示: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与数十万国民党军在湘江边展开激战。经六天血战,红军终于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动身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在漫漫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
生:仅湘江战役,红军战士就从8.6万人锐减到3万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师:五万将士血洒湘江呀!
生: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还要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
生:还要进行严酷的战斗。
师:前有拦敌,后有追兵,空中是敌机的狂轰乱炸。我们的红军战士就这样跨过了一座座大山,淌过了一条条大河,翻雪山,过草地,走过了二万五千里。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呀?
生:这是一次艰难的历程。
生:这是一次考验红军意志的长征。
生: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长征。
师:把我们现在的这种感觉再次放到这几组词语中读一读。
生:(齐读)五岭逶迤 乌蒙澎湃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雪山
板块四:聚焦“闲”,体悟“长征精神”
师: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在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的眼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呢?默读圈画。
(生默读圈画,师巡回指导)
生:我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里“腾细浪”、“走泥丸”这两个词知道了红军根本不怕这万水千山。
生:连绵不时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细小的波浪。
师:走的是那样的——
生:轻松自在。
生:在红军眼里,翻过气势澎湃的乌蒙山就像走过泥丸那样简单。
师:那样的——
生:悠闲自在。
师:谁能把红军的这种悠闲自在的感觉给读出来?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
师:真好!掌声。男同学读前面四个字,女同学读后面三个字。明白了吗?
男生齐:五岭逶迤——
女生齐:腾细浪。
男生齐:乌蒙澎湃——
女生齐:走泥丸。
师:有没有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布置?
生:男生的声音比较大,把“五岭逶迤”、“乌蒙澎湃”读得很有气势,很艰难。女生声音较小,就可以把“腾细浪”、“走泥丸”读得感觉很简单,好像很轻松自在,很悠闲。
师:真不错!声音一“大”、一“小”,就突出了一“难”一“闲”。我们再来一遍!
生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
师:读得真好!还有哪些地方感受到?
生:我从“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三个字中看出,红军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可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困难只不过是平平经常的小事。
师:千难万险,红军是等闲视之。你能不能读好这句话?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生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生:“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很高兴,好像回到了家一样。在《长征》这部电视剧里,三军会师后,战士们都发出了肺腑之言,说有了回家的感觉。
师:联系看过的电视剧来谈,你理解的很深刻。是呀,翻过了岷山,回头看看,万水千山都已被英勇的红军战士踩在了脚下,都已被远远的抛在了身后,那是何等的高兴呀!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齐: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尽开颜”读得较低沉)
师:还感觉不到高兴!你们觉得哪几个字最能让人感到高兴?
生:从“尽开颜”可以感觉到。
师:怎样才干读好这“尽开颜”呢?练一练。(生练读)
师:看着老师的手势,我们再来一遍。
生齐: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真好!我们的红军战士走过了这漫漫二万五千里,他们靠的是什么?
生:他们靠的是双脚。
生:他们靠的不只仅是双脚,还有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幸福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
生:他们还靠那颗眷念祖国的心,为了祖国富强的心。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是为了让所有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
生:他们靠的是顽强的毅力和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
师:这就是“长征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红军才发明了这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48:00 | 只看该作者

(课件出示:长征,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生齐读:长征,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板块五:配乐齐诵,提升情感
师:同学们,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年,那段红色的历史可能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牢牢记住那段历史。(播放音乐)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敬重的心情,齐声诵读这首诗,把长征这个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牢牢地立在心中。
(生齐诵全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48:00 | 只看该作者

《七律长征》课后反思3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同学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为了让同学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
  一、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同学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特别引导同学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示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发明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本体喻体强烈反差,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空虚,加以补充,使画面出现在同学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七律长征》课后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教学时,为了让同学更好的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我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同学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接着我引导同学朗读、背诵、默写课文,让同学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和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时,我让同学深入学习诗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让同学说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通过讨论,同学均明白了这个诗句突出了五岭、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说明红军藐视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经常的事。
教学完课文,我让同学高声朗读诗句,再现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等。通过想象加以空虚,加以补充,使长征的一些画面出现在同学面前,同学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同学了解了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期待·感动·回味——《七律·长征》课后反思
期待
我校2008年全员性一轮听课评课活动已接近尾声,我被布置在12月10日上午第一节课上公开课。在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里,我选择了《七律·长征》这一课,因为我觉得毛主席写的这首诗实在是太有气势了,我很喜欢。但全诗仅有五十六个字,这么短短的一首诗,怎么才干教好来?我有些许担忧。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设计出了近五千字的详细教学设计,还精心制作了课件,期待着这次教学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感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昨天上课时,我看到了令我激动不已的一幕幕:课堂上,全班同学都深深地沉溺在文本里,他们发言是那么富有激情,他们朗读是那么充溢感情,他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情到深处,我还看到了许多双噙着泪光的眼睛,听到了他们哽咽的声音……
虽然我上课节奏很紧凑,很想一节课上完全诗,但因为我准备的内容太多,其实是需要两课时才干上完的,所以,随着下课铃响,只能无奈地结束在“铁索寒”那句。当我请小朋友们起立离开多媒体教室时,我看到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一幕,他们竟然久久地坐在位子上,不肯离去……他们很投入,还没有回过神来呢。他们围到了我身边,激动地谈着自身的感受,最后竟不谋而合地恳求我再带他们来多媒体教室上完这首诗。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第四节课时,我又把他们带到了多媒体教室上完了这首诗。看到他们全体起立背诵全诗时激情满怀、壮志凌云的样子;听到有的小朋友稚气地说:长大了我也去从军……我知道长征精神已经深深震撼着他们幼小的心灵,《长征》这一课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心里,我悲喜交集,思绪万千。
回味
看着教学设计,回想这节课,我觉得能取得如此教学效果的原因主要是:
1.资源整合 创设情境
我充沛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同学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电视剧《长征》的片头给他们看,片中雄浑的歌声,悲壮的画面,立刻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理解“铁索寒”那句时,我请他们观看了一段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局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小朋友们揪心不已,有的小朋友还流下了眼泪,发言谈感受时都还在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还有那配合诗内容,随着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乐展示的一张张图片:金沙江、终年积雪的岷山……同学仿佛身临其境。
2.以读代讲 读中悟情
我注重了朗读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使同学由读生情。
开课不久,我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全诗,用激情感染同学,赢得了他们热烈的掌声;指导他们读诗时,我引导他们发现七律的押韵规律后,就一句一句地带他们读;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我进行了引读、分男女读、齐读等,快结束本课的学习时,还请他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起立背诵……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同学在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感情不时升华。
3.利用资料 巧解难点
我通过 “资料袋”,巧妙地将同学陌生的时代背景、七律的特点、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情况交叉在教学中,拓展同学的知识面,拉近同学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理解减缓坡度,带领同学走进那个年代,走进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
回味着这节课,欣慰之余也生几许遗憾,我想假如以后有机会再上这课,我一定会修改一些环节,努力压缩,让精华凝缩在四十分钟里,仅用一课时,使这首诗的教学一气呵成,出现出更加完美的姿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5: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