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4-22 11:32:44
|
只看该作者
四、科学地创设乒乓情境,进行乒乓技能学习
为了提高幼儿对乒乓技能的兴趣爱好,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将游戏情境融入教学活动,如“体育活动《小青蛙跳荷叶》——培养幼儿的着地颠球技能;音乐活动《有趣的乒乓球》——让幼儿充分感知乒乓球的特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从游戏中提升幼儿的乒乓能力,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培养幼儿对乒乓活动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乒乓活动,不仅训练了幼儿的集中能力、协调能力,而且还锻炼了他们头脑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本学期,我们还将乒乓融入了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四个领域,每周我们都会将我们老师自己设计的一节乒乓活动融入教学计划中,围绕乒乓运动主题,让幼儿从不同方面了解乒乓,喜欢乒乓如:我们还将乒乓活动融入了音乐、美术、社会、科学等领域,让幼儿从不同方面了解乒乓,喜欢乒乓。如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乒乓球畅想曲》、《可爱的小乌龟》,通过线描画、剪贴画对乒乓球进行装饰;科学《巧运乒乓球》让幼儿亲手探索多种不直接用手运球的方法,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音乐《有趣的乒乓球》,让幼儿更准确的了解乒乓球的特性。社会《做勇敢的运动员》,让幼儿对乒乓运动史有了初步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乒乓运动的兴趣。
五、科学分析幼儿性格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天生喜欢游戏。我们将乒乓游戏化,不仅能激发幼儿对乒乓球的喜爱,也能对乒乓球基本技能产生持久不厌的兴趣。所以在小班时,幼儿以乒乓游戏为主,从玩的过程中了解乒乓的各种特征,如:小青蛙跳荷叶、帆船转转转、看谁投的准、互相吹球等等。升入中班后逐渐学习乒乓的各项技能,从简单的托球到前进托球,从绕障碍托球到最难的钻山洞托球。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幼儿不仅在乒乓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性格方面也得到了转变,如我班的洋洋。她是一个内向的孩子,胆子也很小,平时说不得,只要老师稍稍音量大一点就是哭。记得是一个乒乓活动时间,孩子们都自己练习着,我也在一旁关注着每一个孩子。“小朋友们看,洋洋的球托的多稳啊!”随着我的一声呼喊,孩子们都回过头来仔细观看,边看边和同伴讨论着。这时我注意到,洋洋的脸上有点红红的。突然球就掉下来了。掉球的原因我知道,这是因为其他孩子都在看她,她不好意思了注意力分散了。于是,我立刻就引导孩子们“为什么球会突然掉下来?”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她练的还不熟”、有的说:“她胆子小”、有的说:“她不会”……“那怎么样才能托的稳稳的呢?”孩子们又把我在课上教的托球技巧重复了一遍,又开始自己练习了。过后,我单独把洋洋叫来:“洋洋,你刚刚小朋友看着你的时候是不是很害羞,所以你托球才不专心球就掉下来的?”她难过地点点头。“老师觉得你现在托球进步很大,你愿意做小老师去教一个小朋友吗?”她没有说话,只是很轻微的摇了一下头,然后又是安静的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可能是刚才孩子们的话让她伤心了。这个事情发生后我从她的妈妈那得知,自从学了乒乓后,她天天在家练习乒乓,而且失败了还会继续。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才有的今天的成功。但是从这次看来洋洋的内向还是没有改变。接着我继续观察着她,每次失败后,我都会给她鼓励“恩,就是这样,小球很听你的话”“真不错,你马上就要成功了”“保持住,慢慢的往前走”就在这样的一次次鼓励中,洋洋突然对着我说:“老师,你觉得我能做小老师了吗?”我知道她成功了,我已经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她。现在她的乒乓在我们班已经练的不错了而且课上也能看到她高高举起的小手。
六、开展乒乓游戏,是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促进家园共育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在让幼儿提高乒乓技能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交流,架起了家园交流的桥梁。每隔一段时间针对课题实施情况我们会向家长反馈孩子的乒乓技能掌握程度:掌握程度好的幼儿我们会让家长给予表扬,乒乓技能掌握不好的幼儿我们也会和家长一起共同督促、鼓励,有的家长还会与孩子一起练习乒乓着地颠球的技能,大家一起共同进步,因此有了乒乓活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更多了,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肯定。
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了富有童趣的乒乓球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好玩、有趣、探索的世界,发展了幼儿的运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提高幼儿各项能力的同时,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进一步培养了幼儿机智勇敢、互相合作、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质。通过一年的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丰富多彩的乒乓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学习乒乓的兴趣,同时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们更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同步提高。孩子们对乒乓活动产生了浓厚了兴趣,它成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伴侣。因此,将乒乓文化渗入到园本特色课程,对幼儿园课题的推进是有价值的,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东亭中心幼儿园 倪佳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