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下册《三亚落日》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亚落日》公开课教案1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规范》指出:要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设计以此为立脚点,强调阅读的个性化,让同学在美文的熏陶中有独到的感悟,并在有所积累的前提下有所表达。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体会课文的意境。
   2、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抓景物的形状、颜色来描写景物和景物变化的方法。
   3、能在读熟、读懂课文基础上发明性的练习说话,写导游词提纲。
  [教学具准备]
    水彩笔、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知道日出非常的美、壮观。其实日落也很富有诗意的,它一点也不比日出逊色,夕阳滑落的景观可谓美妙绝伦!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日落的文章。
   2.板书课题,同学齐读课题2遍。
  (二)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在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伴奏下,教师美读全文,并要求同学)
   1、标段落号。
   2、喜欢的段落前做个记号。
  (三)同学自由朗读全文。要求:
   1、不添字、不漏字。
   2、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四)生字誊写练习。
   1.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溅”、“盏”
   2.同学在下发的作业中描红。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作者描写的三亚景物有那些?。
   2、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蓝天、海水、白鸥、椰树、细沙。
   3、同学根据有关段落作画。(要求同学用简笔画作图)
   4、评画。
     (注意是否能画出“蓝蓝的天”、“蓝蓝的海”、“低翔的白鸥”、“碧玉般的树冠”、“玉屑银末般的细沙”。)
   5、感情朗读有关反映画面内容的句子。(最好要读出作者在细沙上行走的感觉以和作者的感受)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同学感情朗读。
   2、出示本节的自学目标。
    ①感情朗读自身喜欢的句子。
    ②边读边想象夕阳滑落的过程,画出描写夕阳滑落动作的词。
    ③教师出示一组动词。
     悬、入水、颤抖、停住、下沉、蹦跳、收敛。
   3.教师演示有关夕阳下滑的动画(课件),边演示边出现相关的动词。
   4.依照词在文中的顺序,让同学讲讲落日的过程。
  (七)做小导游。
   1、编写提纲,分小组互相讨论,准备提纲。(教师简要指导)
   2、同学试演。(要求用上课文中学到的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3、出现同学讲的不熟练的地方,让同学再读课文的有关段落。
   4、套入导游词的有关格式,让上来演示的同学带上“导游证”
   5、在多名同学中评选“海南三亚十佳导游”,并现场颁发证书。
  (八)课外延伸。
   1.教师小结,用上课文最后一句。
   2.向提供同学关于海南三亚的一个网址、一本课外书。让同学进一步去学习,去探究。
  (九)课外作业。
    回去向家长介绍三亚落日。要求用上美妙绝伦、风情、逊色、惊讶等词。
  和有关的证书:
    中国海南三亚风光旅行社导游证
    中国海南三亚十佳导游证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35:00 | 只看该作者

《三亚落日》公开课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2 三亚落日(板书)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渎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自同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浯:
      美妙绝伦 硕大无比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浯: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 蘸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比:硕,大;无比,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4.默读课文,考虑: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第3~5自然段)
    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在三亚看落酬艮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同学划分段落。
  四、精读训练
   1.轻声读课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
    讨论交流。(板书:真右诗意)
    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有涛情画意,能止人发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同学试渎。
    (2)指导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句,(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范读、齐读。
  五、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
    溅、涨:左中右结构,三局部要写得紧凑。
    芒:-亡下结构,“亡”不要漏掉点。
    敛:第二画是“、”,第七画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生字词:
   2.齐渎第一段。
  二、精讲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力'?
   1.(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交流:
    ①“蓝透子”、“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②“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①“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②“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③“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齐读第二段,渎出喜爱之情。
   (5)指导背诵。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
     (板书:像孩童)
     投影映示: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
      (红扑扑、抖落、溅出)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和海天一色的奇观。
     ④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问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映示: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
     ②读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i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映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抖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抖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板书:像跳水员)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e.齐读第二句话。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3.通读本段,找出自身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读,再抄下来。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括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8:35:00 | 只看该作者

《三亚落日》公开课教案3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描写三亚落日时的美丽景色。先用细腻的笔触铺陈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色,蓝蓝的天,蓝蓝的大海,几只洁白的海鸥,银光闪闪的沙滩,椰树婆娑的倩影,一切让人心醉神迷,久久不愿醒来。以此为背景,此时的主角落日上台了,上演了精彩绝伦的独幕剧,如一位顽皮的孩童,又如一只大红灯笼,又像一位训练有素、身手非凡的跳水运动员,美仑美奂,荡气回肠。整篇文章行文优美,想象丰富,文质兼美,读上去琅琅上口,让人情不自禁地漫步于绵延不绝的画卷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通过关键词句的分析感悟,培养语感。
  2、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句切入,进入情境,与自然对话,发挥想象,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3、引用相关文本资料,凸现“人与自然”的主题。
  教学准备:同学练笔《假如我是那只飞翔的海鸥》、习作《感谢这一切》;课文配音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链接,顺势导入
  【片断点击】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堂课,在我们学完课文第二自然段后安排的课堂作业吗——“蓝天、大海、椰子树、沙滩,好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图。假如你是那只洁白的海鸥,你会怎样地飞翔?”老师想请我们班朗读比较出色的黄焱同学来读一个片断。
  (黄焱有感情地朗读片断。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四下张望,急切地想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师(放低声音,作神秘状):这篇文章的作者呀,就是陆文龙!其实,上次作业中写得好的同学有很多,这是其中的代表。
  (同学们的脸上都流露出兴奋之情。)
  【教学点评】课伊始,巧用同学的作业导入,不请作者读,而请朗读好的同学读。这样,既提高了美文的感染力,又给教学增添了一些悬念,调动了同学的情绪状态。同学设想自身是三亚海面上飞翔的海鸥,会怎样飞行?思绪会放飞在宽广无垠的海天一色处,情感与想象相互交融,文思斐然。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上节课的总结,又为同学尽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搭建了较高的认知、情感和语言的平台,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意境。
  二、辨析词语,积淀语感
  【片断点击】[ 小黑板出示语段: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浮)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
  师:(指名读)请注意文中带点的字,假如换成括号里的字,有什么不一样?
  生1 :我想在黑板上画图区分“悬”与“浮”的差异。(指着简笔图解释)“悬”是说明太阳没有*近海面,离海面还有一段距离,而“浮”说明太阳下面的边缘已接触到海平面。“悬”还标明这轮太阳置于天与海之间,无所依托,静静地悠闲地停泊在半空中。
  生2 :“下沉”显得很有力量,慢慢地压下来,具有不可阻挡的气势与力量。“下落”显得速度很快,“刷”地一下就下来了。夕阳落下去是有个过程的。“下沉”比“下落”更准确,更有力量。
  生3 :“挨”是*的意思,若即若离;“碰”表示太阳与海面完全接触。“挨”让人感到亲密,“碰”让人觉得生硬。假如换用“碰”字,我似乎还听到了“轰”的声音,而太阳落下去的过程是静静的,毫无声息的。
  师:同学们的分析得真深刻,体验得很到位。这就是作者用词巧妙之处,每用一词都是十分讲究。给读者以无限的品味与咀嚼的空间。结合刚才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教学点评】《语文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语言与思维是同构共生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培养同学对语言的直觉、理解和感悟能力。通过语言的训练来发展同学的思维,促进言语的积累与感悟。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在特定的语境里,同学在言语经验与心理机制的积极作用下,“潜心会文”,通过换词辨析,细细推敲,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同时,他们还感觉到了词语的 “份量”、“温度”、“音质”与“可亲近性”。这些都是“如水在口,冷暖自知”鲜明而生动的语感积淀。
  三、探究阅读,人化自然
  【片断点击】师:长时间地看这一轮落日,觉得眼前的这轮落日何止只像一只大红灯笼,看着看着,这轮落日仿佛有了一份生机,有了一份情意。还记得李白的《送友人》吗?里面有这么一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小黑板出示后半句)“故人”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作者眼里,这位“故人”是怎样的一位朋友?
  生1 :是个孩童。
  生2 :是一位跳水运动员(还有同学欲言又止)。
  师:孩童也好,跳水运动员也好,既然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她总该有自身的相貌、个性和动作吧。读读这些语段,小组讨论讨论,想想,落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童?又是什么样的跳水运动员?
  (同学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发现同学们讨论无章可依,便和时叫停。强调要在充沛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认为有意义的词句上做上记号,发表见解时做到有根有据。二次讨论气氛和效果明显好转。)
  同学讨论后汇报――
  生1 :太阳像一位乡下的野小朋友,在外面疯玩了一整天,临下山时,还是野劲十足。
  生2 :我觉得太阳是冬天里的一位小姑娘,而且还有点害羞。不知是冻的,还是羞的,涨红了小脸,正低着头,玩弄自身火红的蝴蝶结呢。
  生3 :我认为此时的太阳多么像一位心底善良、纯洁的儿童呀,在告别白昼的时候,还把最美丽的色彩留在人间,把世界装点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生4 :作为跳水员,夕阳入海时“水波不惊,悄然无声”,说明她是位技术高超的运动员。她的身材肯定非常苗条,假如身材肥胖臃肿,入水时就会溅起很大的水花,谈不上优美和赏心悦目了。
  【教学点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活用诗句,赋予古诗句以全新的意义,教学流程顿觉峰回路转,眼睛为之一亮。太阳不只仅是一只悬在海与天边缘的红灯笼,而成了可亲可感的人。同学们的思路骤然畅开,在充沛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依托小组讨论,同学利用自身的认识、经验构建起了个性鲜明的太阳形象:即使是跳水员,那也是一种饱含着情意的美的形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已不再是简单的物性的山,而是可以充溢人性的可以对话的知交。同样,三亚落日也不应就是对照与审美的对象,而成了物我合一,情思交融的美的载体与象征。
  四、借力美文,心生敬畏
  【片断点击】师:显然,被落日感染的不只是作者,就连蔚蓝的大海与天空也被她的笑颜感染了。(在用蓝粉笔板书的“大海”与“天空”两个词的边缘勾上几道红边。“大海”与“天空”的中间局部皆用红粉笔书写。板书如下)
  天  空
  像红灯笼
  三亚落日  像孩童
  像跳水员
  大  海
  师:面对此情此景,万语千言,唯有一声感慨。(出示小黑板: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生:(女生读――男生读――齐读。同学读得十分投入。)
  优美的音乐响起,伴着海浪涌过的涛声,海鸥声声的鸣叫显得空灵悠远。一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师事先给她的一篇习作《感谢这一切》。
  【教学点评】“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旨在求美。”令人过目不忘的往往是教学的细节之美。教师的板书独具匠心,蓝粉笔板书着“大海”与“天空”,而和夕阳有关的词语居于中间,用红粉笔书写,给蓝色的“大海”与“天空”镶上红色的边沿,图示着“感染”的意义。物物相映,交相生趣。人置于其怎能不深受感染。三遍朗读,环环相扣,一咏三叹,情真意切,这是作者由衷的慨叹,又何尝不是师生内心情感的自然流淌呢?这时,同学已身处在情感的“高原地带”,任何片言只语的表达都已显得累赘而空洞。《感谢这一切》的作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欣赏这一切,传送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不应该是颐指气使、目空一切的霸主,而应用一种敬畏挚爱的心灵匍匐于“大地”之上,小心呵护着神圣的美丽。“培养同学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此处得到有力的落实。
  【整体评价】《三亚落日》有多种教学思路。有的偏重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亚落日美轮美奂的画卷;有的偏重于朗读训练,以读的训练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偏重于课文叙述结构的分析,从“落日”“日落”两个层面体味作者观察的细致、表达的逻辑……
  这堂课的特色在于,让同学通过学习,不只要领略到三亚的美景,更要让同学真正走进情境之中,揭示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这一课题,引起同学内心的震撼与考虑。“头顶的星空和心头的道德法则”都应该是让人心怀敬畏的。教者的这种价值取向或隐或显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决定了这堂课立意的高远。
  新课程的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有人说,过去的课堂教学是“一讲到底”到后来的“一读到底”,发展到新课程理念下的“一悟到底”。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这都是缺乏取的,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强调个性化阅读的同时,我们仍可以立场坚定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双基”。本课体现在特定的语境里进行字词的替换比较,就是明证。
  关于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如今,获取信息的手段快捷而又多样。如何把静态的知识开发为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做到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本课链接的两份资料,都是同学的习作,因为是来源于同学,所以同学觉得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又是文本的,真情的表达、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未尽之言,释放与提升了同学的阅读体验。另外,把同学的经验也纳入到课程资源的范畴之内,引导同学与教材进行深度的对话,调动同学的想象力,披文入境,运用经验世界的种种表象,填充与丰满教材的空白处,形成同学个性化的解读。从课程资源的视角反观教材,教师将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深刻的实践启示。
  三亚落日美得静,美得纯。我们读懂了这轮落日,静静地,面朝蓝天大海,顶礼膜拜。( 江苏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 季惠)
  专家评点:
  1 、立意高远。“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改以前三个纬度条块分割的做法,整体设计,相互整合,体现学科特点,符合“课标”精神。
  2 、体例清新。教学过程的展示不是全盘托出,而是撷取精彩片段,让人“窥一斑而见全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5: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