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测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同学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妙、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同学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和同学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平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习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随同着“我”,桥不只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在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选择自身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33: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doc (26 KB)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溢诗意的画面。
  重点难点
   1、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2、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溢诗意的画面。
  教学方法与设想: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自主阅读并搜集描写景物的诗句,课上积极探究;以陶渊明《饮酒》和自己拙作作为拓展延伸;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导语: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之春如诗如画,扣动过多少人的心弦;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又是那么美好可爱、温暖如春,真是个理想的境界。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又怎样呢?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那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童话世界!物随心变、景随情迁,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走进去吧!去领略一下作者那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生开始默读,师顺手板书课题。
  二、生带着几个小问题去读。(快速默读)
   1、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笔做上记号)
   2、内容写的是自然景物,为何题为“山中访友”?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你感受到什么?
  三、检查预习,抽生朗读,其余人静听准备点评指正。
    一生主动读过后,他人主动点评。师提醒注意“玄奥”的“玄”字读音xuān,与弦(xián)和舷(xián)不同。“露”有两个音“lù”和“lòu”,本文中“露水”和“露出”都读“lù”,“lòu”用于口语,如“露怯”和“露马脚”。
  四、师范读,生静听,准备点评并准备回答“二”中的两个问题。
    师读过后,也请生指正。(鼓励同学大胆地说,其实是对老师的协助)
  五、掌握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理出线索。(解决问题1)
    生说师板书
    写了哪些朋友(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生读、说一遍。
  六、讨论问题2(题略,见前面)
    生各说看法感受后,小结:
   1)设下悬念,使人发生追问心理,想知道到底是谁,是什么样朋友。
   2)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这是课后第一题中第2小题:“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的答案)
   3)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七、质疑问难。鼓励同学提问,启发同学回答。
  八、概括写作技巧。
  九、朗读感受画面美、语言美。
    (你喜欢哪一句哪一段就读哪一句哪一段,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十、有没有诗句与本文相通,可概括本文内容和情感。
    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鸟枝头亦朋友。
  十一、作业:
   (一)拓展延伸。欣赏情感有相同之处的诗词。(见和页)
    1、陶渊明的《饮酒》(五)
    2、自己的拙作《西江月·育盆景》
   (二)完成课后练习二自由写作。
     结束语:本文作者把自然景物当作自身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朋友是一个不尽的话题,又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朋友犹如火红的辣椒,越辣越真;朋友犹如陈年佳酿,越陈越香;朋友犹如一杯白开水,越淡越纯。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课。
  和《山中访友》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设计和页:
                    饮酒(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西江月·育盆景
          山高峰险敢上,挖根择栳造型。绿蕉墨竹听雨声,迎来多少欢腾。
          继木青松含翠,杜鹃牡丹爱人。悟梅十载誓有神,相伴人生奋进。
  (注:唐湾校边有一退休老人,老伴早逝,无以相伴,不爱烟酒牌,独好育盆景,迄今十余载,盆景满阳台,情怀、志趣皆寄于斯,无异于梅妻鹤子之高雅。我有感而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33:00 | 只看该作者

《山中访友》教后反思
  十月中旬,我上了一堂镇级公开课《山中访友》,听课领导与教师约有三四十人,得到领导与同仁的一致抬爱与好评。现在静下心来细细反思,其间有得有失,有胜利缺乏,我一一记下,以利于以后教学。我认为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语文课,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做好充沛的准备,才干有效地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是师生一起的事情。同学的准备主要是预习课文,除了根据书上的习题去预习,老师还要安排有针对性的预习要求。老师的准备则更多,除了熟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同学,还要参阅教辅教参,要有大量的相关的知识储藏,以便上课时能够游刃有余。
  新《课程规范》上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同学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是培养同学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我在上七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温游语文世界”时就做了比较充沛的准备。我与同学一起收集了一些广告词(各人收集各人的),上课竞赛看谁说得多,看谁能说出其中的妙处。另外,我们都是书生,都喜欢书,那么我们自身也来当一回书店老板,请为自身的书店起一个名字,看谁的最有韵味,最吸引人。其次还搞了一个相声扮演:马季的《成语新编》。课前让两个口才较好的男生抄、读马季的《成语新编》。由于准备充沛(这三点都是乡下小朋友能够做到的),课上得很精彩,气氛非常活跃,尤其是扮演《成语新编》时,笑声不绝,可以说是寓教于乐。扮演前我给同学作了一个要求:静听抢记成语,看谁记得多。扮演后抽生说,最多的说出了其中的三十多个。这样即使同学感受到了我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幽默风趣,又同学积累了不少好词好句,同时还领悟了一些词语的妙用。
  我在上公开课《山中访友》时,安排同学课前熟读课文,抓住“众朋友”的特点,结果有的同学几乎达到了背诵的程序,而我除了动脑筋想好与课文紧密相关的导语、结束语以及和页的诗词,还花了两个早读时间去熟读课文,感受众朋友的心境,结果也差不多能背下来。所以课堂容量虽大,也能全部完成,且结束语刚落,就是一片啧啧称誉声。
  二、上课时精力充分,精神丰满、富有激情。
  ①心理学认为:“情绪具有激励作用: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大量研究标明:适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的组织功能。”“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积极而正常的情绪体验是坚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新《课程规范》中说得好,“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情潭面千层浪,无情海水无涟漪。好的将领除了不打无准备之战,还作战前动员,战时激励,身先士卒。同理,要想同学真正学好一篇课文,深受感染,必需携情进入,要想同学能够入情入境,与主人翁同呼吸、共命运,教师首先必需入情入境,受其感染,作演员,化为主公翁。只有富有激情的演说,才干打动同学,使其进入课文,深受感染。才干受到良好的熏陶,才干使同学的主体作用落到实处。
  三、讲课时语言要精练准确,生动优美,好词佳句随口而出,格言警句信手拈来。
  要做到这一点颇不容易,需平时广收并蓄,且能灵活运用。我自己为了达其一二,除了平时随手记下一些格言、警句,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将小学、初中、高中课本上所有的诗词歌赋和文言文全部摘下,时常翻阅呤诵。且要求我的同学把以前学过的诗词全部抄下(就照我的本子上抄:我请一生抄在黑板上,其余人照黑板上抄。每天共十来分钟,抄三两首。)
  每天只需十分钟,就能增添一些好诗句,就能感受到一点佳句的韵味,所以许多同学都有了读书摘录的习惯和兴趣。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同学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持久的。”
  新《课程规范》中要求:“1-6年级同学背诵古今优秀诗人160篇(段)。”我摘了140多篇(段),再加上七年级第一册课内外二十来篇,共有160多篇(段),让我现在的初一同学抄、读。二个月下来,同学们就尝到了一点甜头,有一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
  四、提问要巧妙,启发要得当。
  能否充沛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关键在提问,提出的问题适合同学的口味,能引起他的兴趣,稍加考虑又能回答,则能调动他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反之则鸦雀无声,死水一潭,令人十分无奈,只好“一言谈”,自圆其说,变成了填鸭式,与现代教学观念南辕北辙。另外,提出的问题若同学实在不能解答,也可适当引导启发,中间多搭几座桥。要注意的是引导的思路要符合同学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否则与填鸭式没什么两样。
  五、引导同学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尊重权威但不盲从权威。
  现在的课外辅导书层出不穷,一多就滥,很难找到一部板书,而同学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同学自身也求故意切,凡是听说对学习有协助的书都买。而一些书报销售商又赚钱心切,对书的校对工作毫不负责,甚至根本不校对。因此同学买来的书大都错误百出,若视作敝履扔到一边吗,又觉可惜,浪费钱财;若奉为珍宝,虔心拜读,又有许多错误,弄不好就害了自身。所以要有一种神视的眼光,要有一个怀疑的精神,要去考虑,要去探究,要勤查工具书,要向字典词典,甚至是《说文解字》去探根求源。比方我最近上辛弃疾的《西江月》的时候,简介双调词上下局部的称谓,可称上下片或上下阕,我在黑板上写了“上阕”、“下阕”,有生马上提议:“阕”字不对,应是“阙”。我首先肯定了她的怀疑精神,接着叫同学们查字典,经过区分,才肯定是“阕”而不是“阙”。那个同学诚实的说:“我错了,我的课外书上错了。”我乘机引导:不要盲从课外书上的,应勤查工具书。查典籍性的工具书。
  不要说课外书有错误,就是通行全国的课本也有错误,前期的已经名家指正,基本上都更正过来了,我也不值得一说了。就是现在正在使用的课本,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方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上过后,我带领同学们感受语言美,总觉得“蜂围蝶阵”一词很别扭,“围”与“阵”怎么也不能形成对称美,几个好些的同学也感觉到了,我提议:能不能换个字,使人感觉有一种对称美。经过反复推敲,觉得要把“围”换成“团”,或把“阵”换成“绕”,整个词变成“蜂图蝶阵”或“蜂围蝶绕”毫不逊色,甚至更添一种对称对应美。再有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一句“明月别枝惊鹊”,书上把“别枝”注释为“另一个树枝”,我引导同学说大意时,怎么说都觉得别扭,好些的同学说:“明亮的月亮起来,惊动了另一个树枝上的喜鹊”或“明月升起来,另一个树枝上的喜鹊被惊动了。”言下之意这一个树枝上喜鹊没有被惊动。不论怎么说,总觉得很别扭,倒不如把“另一个”三个字去掉,直接泽成:“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了树枝上的喜鹊。”另外小学破门儿歌《静夜思》中的床,不论老师也好,同学也好,一直都认为是睡觉的床,诗意变成:睡在床上,看见床前有明亮的月光,疑为下了厚厚的霜,抬头望着明月,低头思念着故乡。难道作者李白将床搬到外面睡么?睡在床上大多是仰着或卧着,怎么能举头又低头?难道是一会儿仰着睡,一会儿趴着睡吗?不论是仰着睡,还是趴着睡,作举头或低头都十分不方便,甚至根本说不通!我想保守的说法是不是弄错了,床是没有别的意思,我好想找一本《说文解字》查一下“床”字,可惜至今未能有幸得见许老先生的《说文解字》一面。我想古人思念时,大多凭窗凭栏而望,李白是不是也在凭栏思故乡,可惜我一个无名小辈无法质疑。即使胆敢质疑,向编书专家挑战,也无人理你。直到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了郭沫若教小朋友学唐诗,将“床”字解为“栏杆”,并且引了青梅竹马的出处作例证。我一看,大喜过望,简单是欣喜若狂,有郭大文豪为我撑腰,我坚定了自身的想法。并且遇到他人吟诵《静夜思》时,我都十分肯定的指出床解为床上,指睡觉的床不对,起初大家都是瞪大了眼肯,经我质疑并解为栏杆,他才翘起了大拇指。
  六、与生平等相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要与同学平等相待,不能有师道道尊与居高临下的想法,要明白自身在知识的道路上只不过比同学先行了一步,现在只是他的引导者。另外知识是无限的,古今中外再大的学都也不能说自身学完了知识,何况我辈乎?所以,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不要为了面子,强装明白,我在上《白兔与月亮》时,“反倒”一词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读dǎo,要我定夺,我当时也不敢肯定读dào(只是从意思上有“反而,却”来理解),而小朋友们的新华字典上,又没有词语注意。我真诚地说,现在我不能肯定,待课后我们一起查工具书再定。课后我查了一下2002年版的《汉语大词典》,查到了词语注意才确定的dào。等到学习《济南的冬天》,里面一个词倒反,同学们都明白了与反倒音义皆一样,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由于我的勤奋和真成,再加上课堂的宽松,同学和我时常能够“海阔天空”,且时常能够信手拈来一些好词佳句使语言平添韵味,所以同学对我的语文课比较感兴趣,这使我感到一点欣慰,因为布鲁纳曾说:“对同学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七、作业要适当,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筛选作业题时,要动脑筋,要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与所学知识而定,不能为应付、为任务、为检查而定。所布作业要有实用价值,要能巩固所学内容,要能起到实际效果,每次作业最好要有一个训练重点。另外同学完成之后还要适当检查以督促。
  以上是敝人陋见,敬请广大同仁批评和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8: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