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美,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陌生,我们对于美有着各自不同的感受。
每天清晨睁开眼睛,望望窗外的亮光,看着初升的太阳,我觉得好美!
可是长时间的不下雨,空气干燥,我又开始怀念细雨霏霏的天气。因为有了雨水的滋润,世间万物才能得以生长,这时候,下雨很美!
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各有其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虽然并不研究美学,但是当我看到《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这本书的时候,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怀着好奇心打开书准备看看作者如何解读“美”。
在书的一开始作者提到以前曾见过一位盲婆婆,她有一手绝活,即使什么也看不到,却能编织图案很美的草制品。
作者怀念台湾的一些小镇,如苑里、八里乡、水里乡、鹦哥镇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业。苑里手工编织草制品,八里乡的石雕,雕龙柱,鹦哥镇的陶瓷产业,水里乡的制缸业……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的家乡。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和手工业逐步的退出历史舞台,新兴产业使利益最大化,科技发展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可是“家乡味”淡了,城镇化建设让家乡少了太多乡村的气息,高楼林立,建厂圈地,农田越来越少。现在每次我回家乡都会觉得有些陌生,变化很大。
作者说“我也常常很自觉地批评自己太怀旧,可是后来我开始做比较深入的思考。我觉得自己怀念的不仅仅是水缸,或者草席,或者是龙柱,而是在怀念一种创造力。
人的手在很长的时间里习惯一种材质,在这种材质里慢慢发展出一种创造力,随着这种工艺的消失,手不再接触这种材质,创造力也会一直萎缩下去。”
这段文字使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个纪录片《留住手艺》,讲的是“锔碗”。可惜,这门手艺即将失传,但是摄像机记录下了珍贵的画面。一个破碎的碗被一位老者“钉”好了,一点儿也不漏水。不过很可惜的是现如今谁家的碗破了,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扔掉,一定不屑于去修补,可是在很久以前这样的手艺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这种非凡的创造力,补救能力真令人称奇。可惜,它离我们越来越远。
也许你会觉得新碗很美,但是谁又能说“锔碗”不美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