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3-31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矛与盾》公开课教案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古代寓言更是寥寥数语便能表情达意。向我们展示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寓言《矛与盾》去看个究竟吧!
2、老师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矛”字和“盾”字。
4、师: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谁能来介绍介绍?
生: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用来进攻,盾用来防守。
(CAI显示矛和盾)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古代寓言就和这两样兵器有关。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预习:
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寓言,知道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本课的两则寓言是文言文,与现在的语言不大一样。先读读课文,看看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想想这两则寓言各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大家打开25课,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你们4个人来读吧,1人读一句。大家听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师:字音咬得真准。谁还想读?同学读课文.
3.师:大家字音读得真准,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听配乐范读。
4.师:怎么样?文言文读起来也蛮有味道的吧!
5.师:谁还想读?来,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三、精当讲解,反复朗读,明白寓意。
1.师:文言文不只要把字音读正确,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咱们先静下心来,默读课文,运用你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同学借助注释,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①图文对照是个好方法!
②这个同学把注释直接标在文中相应字词的旁边,学起来一目了然,快速方便,你真聪明!
③大家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大胆地猜读!
3.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4.全班交流:咱们再到集市上去看看,刚才那堆人围在一起,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呢?你们读懂了吗?谁先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⑴生: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
师:你从文中哪个字读懂他在夸耀的呢?“誉”是夸耀的意思。谁来当当这个楚人读读这句话,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
⑵师:这面盾坚固吗?看来你是初次经商,夸得还不够!假如你是他,你为了卖出自身的盾,会怎样誉盾呢?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先自身吆喝吆喝,练习一下。
-
师:瞧你得意的样子,这面盾有什么值得你夸耀的?
生:这面盾没有东西可穿透,十分坚固。
师:口气还真不小!不只夸盾坚固,还夸它坚固到什么东西都不能穿透,这面盾“物莫能陷也。”
⑶谁再来当当楚人,吆喝吆喝?
师:听你这么一夸,我都想掏钱买了,你可真会誉盾呀!
师:楚人在那儿一个劲儿的吆喝,他话虽不多,但很有用意,这个楚人很会做生意!不信?咱们接着往下读。你还读懂了哪一句?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⑴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地。”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
师:嗯,你读懂了,他接着夸耀自身的矛无比锋利。盾是坚固无比,天下无敌了。矛也要好好夸夸,要不可没人买!
⑵谁再来读这句,夸夸这支矛?大家听听这样吆喝卖得出去吗?
师:你现在就是楚人,想象一下你在集市上叫卖的样子,试着读读这句话。
⑶师:瞧我们这位老祖宗,他可真能吹呀,什么东西到了他那儿都成了天下最好的了!楚人又誉其矛曰:教师引读此句。
师:这支矛真是锐不可挡,尔等真会誉矛也。
⑷师:(小结)你瞧!那个楚人多想把自身的矛和盾卖出去呀!大家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仔细体会一下,楚人夸矛和夸盾时说的话有什么不同。
生:夸盾时他用了两个否定词,想把他的盾卖出去。
师:楚人用“无不”这个双重否定来强调矛的锋利,吸引他人来买他的矛,所以加重了夸的语气。真可谓用心良苦呀!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⑴师:集市上可真热闹!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一番吆喝,到底有没有人买呢?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
生:没人买。旁边有人怀疑他说的话是不是真的,问他用自身的矛刺自身的盾会怎样呢?
⑵师:嗯,问这话的人一下就听出了他话里的破绽,此人好精明!你能用书上的句子再问问吗?
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⑶师:听出破绽,明知故问,该怎么问?
生①读。师:这是一个秀气的姑娘在问呢,看你卖不卖得出去?
生②读。师:哟,是个健壮小伙子在质问呢,看你待会儿怎么收场?
生③读。师:这是位精明的长者在跟他较真儿呢!
师:来,咱们一起来问问他.
⑷小结过渡(教师引读前三句)
——“其人弗能应也。”
⑴师: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有什么反应呢?
生:那个人哑口无言。
师:你是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不能回答。
⑵师:大家再看看图,瞧他张口结舌、无言以对的可笑样子。周围的人都在笑话他呢。谁再来读读,读出他的哑口无言。
⑶师:面对旁人的质问,他为什么答不上话来呢?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生小组讨论发言:楚人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5.师:咱们不只把这则寓言不只读通了,读懂了,而且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你们真棒!学古文就是需要反复的品味,
6、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分角色读。
四、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师:寓言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寓言中的道理耐人寻味。背一背,讲一讲,演一演。
2.学古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背,方能学以致用。大家随着音乐一起背背吧!
3.师:咱们再去逛逛集市吧。集市上真是人声鼎沸,吆喝声此起彼伏。谁能向我们再现当时楚人誉盾又誉矛的情景,可以加入自身的想象和语言。(展示同学的扮演)
4、师: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自相矛盾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说。
生:有个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师:这不是自相矛盾。这则广告用了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达到引人注意的广告效应。(教师补充事例)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借助注释、插图读懂了,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它是那样凝练,仅仅只用53个字,让我们逛了逛古代的集市,认识了一个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咱们今后说话做事可不能像这位老祖宗一样自相矛盾哟!
2.自读文言寓言《刻舟求剑》
六、课后大家可以选择性地做做这几项作业。
课件出示:①向亲朋好友复述故事,聆听他们的体会。
②设计一份介绍文言文知识的小报。
③本单元其他的文言文。
七、板书
矛与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 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 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