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舞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积累字词,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联想想象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整体感知:
1、齐读下列词语:
清扬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变幻多姿 本色当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2、默读课文,思考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
3、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飞动的美”的?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4、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描写这动态的美?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要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
写“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在舞蹈的狂欢中, 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在表演舞蹈时是全身心的投入,除身体在飞动外,心灵也进入了舞蹈的境界,达到忘我的境地。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5、作者运用了哪些语言技巧?
(1)、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如同一个婴儿” “她是一只雏凤” ……
假如……假如……假如……假如……”
“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忽而……”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蔓斗擞龙蛇动”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2)、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展示舞姿的美。
文中除了正面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还从观众的反映侧面地描写。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3)、运用了许多修饰性的词语,增加文章韵味
(无限的)哀愁 (无边的)喜乐 (低回婉转的)娇羞
(叱咤风云的)盛怒 (细腻妥帖的)梳妆 (铮铮的)弦响
(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 (优美的)诗歌故事
三、小练笔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请问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如杨丽萍的《雀之灵》观看后描写一下你看后的感受。然后共同分享交流。
四、小结:
同学们,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
五、作业:
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