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苏教版《夜晚的实验》板书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31 11:31
标题:
苏教版《夜晚的实验》板书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
《夜晚的实验》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目标3、4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实验。
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来做个实验。我们平时在大街上行走,路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息,但是撞头的却很少,为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台,用一块布蒙住眼睛,让他走路)。
2.引出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动物却不用眼睛也能行动自如,它是什么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夜晚的实验。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
1.课文中写了件什么事?请大家自读课文。
(同学自读课文)
2.质疑导读。
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现在我想就课题提几个问题:是谁做实验?为什么做实验?做了几次实验?实验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自读情况,汇报读书收获。
实验次数 实验做法 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蝙蝠在夜间飞行,捕获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区分方向、确认目标的。
三、质疑探究
1.质疑。
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2.同学自主探究,通过读文找到答案。(读课文第8自然段)
3.这个实验的意义是什么?(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何启发?
板书设计: 夜晚的实验(由同学来完成)
实验次数 实验做法 实验结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31 11:31
《夜晚的实验》公开课教案2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 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4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4、 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考虑、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指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感受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考虑、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板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词,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同学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字音。
(2)指名试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4.指导分段
一(第1自然段);二 (第2—6自然段);三 (第7—9自然段)。
5.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作业。
誊写生字词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词语意思及引号用法。
2、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时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时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按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指导。
1.精读第一段。
(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时,经常看到 现象,发生好奇: 。
(2)交流。
(3)朗读这一段,考虑: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
(4)指导朗读。
2.精读第二段。
实验的情况怎样?
(1)默读,考虑:斯帕拉捷共做厂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交流。
(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刻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次实验? (第一次)
(3)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5)默读第4—6自然段,考虑: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交流。
(6)指导朗读。
(7)小结
(8)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三、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1.分局部复述: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2.完整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2、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时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时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1.斯帕拉捷是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
(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3.过渡: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二、精读指导(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3.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局部。
(1)指名将其中的微妙说一说。
(2)把自身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4.齐渎课文最后一句。说说读懂了什么。
三、总结全文,复述全文。
板书:
看到——好奇——夜晚的实验
凭什么 蒙眼
堵鼻 听觉
涂身
堵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3-31 11:31
《夜晚的实验》课后反思3
《夜晚的实验》讲述了科学家从蝙蝠飞行的现象上发现了超声波,进而用这个科学效果造福人类的事实。在教学中,我抓住“好奇”“奇怪”“ 猜测”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同学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飞行现象上发现超声波的,并从中学习科学家留心观察,勤于考虑,潜心研究,孜孜以求造福人类的精神。
一切顺利进行,突然一个同学质疑:“老师,‘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只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这句话是反问句吗?”
我一愣:当然是呀?
“用陈说句该怎么说呢?”
是啊,怎么改呢?‘它薄膜似的翅膀,不只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的话,就不符合反问句的特征。可是,改成‘它薄膜似的翅膀,不只能够飞翔,但是不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又不符合常理。
我问同学怎么改,有没有什么方法?
小才女赵佩雯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然后说: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反问句。因为这是斯帕拉捷的猜测,他并没有肯定蝙蝠的翅膀有什么样的作用。
我抓了抓脑袋,只好说:这一句是不是反问句,我们现在还不能解决,我们一起查阅资料,谁找到了答案,谁就告诉大家,好吗?
我真疑惑:这一句到底该怎么改呢?很明显,它应该是一句反问句呀!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