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3-31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三亚落日》公开课教案2
一、研读自悟。
师:三亚是一座海滨城市,它地处热带,所以有许多独特的热带风光。看,这是一张三亚的图片(播放课件,同学观看)你们觉得三亚怎么样?
生:美。
〔评析〕优美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同学。面对三亚独特的热带风光,同学发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三亚哪美?怎么美?我建议大家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词或句子。
师:好,咱们来交流。交流方法:先读一读找到的词或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讲出理由更好。
生:“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我觉得海水真是太蓝了,就像一缸染料。
师: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示出来。
生:我觉得“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这句话很美。我仿佛看到了椰子树笔直的树干,碧玉般的树冠。这句话写出了椰子树形态和颜色的特点。
生:我认为“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这句话很美。这句话不只写出了细沙形态和颜色的特点,而且间接写出了当时太阳光还很强烈,太阳还没有开始滑落。嗯……我读读这句话,你们听听,看我读的有没有美的感觉,然后给我提提建议。
〔评析〕专题引读,激发同学自主地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在朗读、交流、评价中理解语言文字,丰富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悟性。
师:你们愿意把这幅热带风情图画下来吗?(同学画画)
生:请大家给我的这幅画提提意见?
生:你抓住了三亚景物颜色的特点,只是海鸥可以再画低些,最好是翅尖蘸到海水。
生:椰子树的树干再画细些,这样才干显得挺拔俊秀。
〔评析〕叶圣陶先生曾说:“必需驱逐我们的想象,才干通过文字,达到领悟情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同学尽情地画,有利于同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参与评价使同学的自主性明显增强。
二、质疑探究。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太阳滑落的过程。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疑惑,用笔做上符号。
师:学习中你遇到疑惑了吗?
生:我不理解为什么能把太阳比作“顽皮的孩童”?
生:太阳又为什么能比作“大红灯笼”?
生:太阳和“跳水员”又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刚才三个问题我都有点懂,但我不懂为什么同一个太阳能比作三样不同的东西?
师:这些问题老师都会,要老师把答案告诉你们吗?那怎么办?
生:我们自身联系上下文再动动脑筋。
生:我们找要好的同学商量商量。
师:好,就听你们的。
〔评析〕教学没有指令性,完全由同学凭借学习和经验,独立考虑,自主发现。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三、合作感悟。
生:孩童玩了一天身上很脏,回家之前要拍拍身上的灰尘,而此时的太阳也正“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它们很相似。
生:我还有补充。此时的太阳是“红扑扑”的,而玩了一天的孩童脸也胀得通红,所以能这么比。
生:慢慢滑落的太阳“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是因为灯笼外面都有一个罩子,光芒也不是很强。
生:灯笼是人提着的,晚上一般只见灯笼不见人,就像太阳一样悬着,有时没拿稳还会上下抖动,和太阳在海面上跳动有些相似。
生:刚才几位同学的解释很合理,可是我不懂太阳滑落应该是个连续的过程,为什么会停住,又会“蹦跳”?
师:这涉及到一定的科学常识。
生:我知道因为海面上水汽很多,太阳光透过水汽就发生了折射,所以发生了这种现象。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这一切在作者眼里都成了太阳的顽皮。
生:我理解为什么把太阳比作跳水员,因为三亚三面都是海就像是一个跳水池。
生:我来补充,中国跳水员的技术是很高超的,特别是他们的压水花技术独步天下,他们跳水时姿势是很优美的,入水时水花很小甚至没有水花。而太阳入水时也是“消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他们很相似。
生:我还有补充,跳水员起跳时先要在跳板上做一个弹跳,这和太阳的“蹦跳”很相似。
师:同学们的分析很有道理。
生:我明白了。太阳滑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同时候的太阳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能比作这三样不同的东西。
〔评析〕同学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质疑问难,积极探索,并能论述富有发明性的见解。讨论时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极大地增强了求异、发明能力。
师:(点击课件)是的,这就是三亚的落日!请同学们在刚才的画纸上把太阳滑落的景象画下来,假如有什么话要说,也可以写在旁边。
生:我画的是像孩童时的太阳,我想说“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生:我喜欢像跳水员时的太阳,我认为“夕阳滑落的景象”真是“美妙绝伦”!
生:我在泰山见过日出,我真想到三亚亲眼见一见日落的奇伟景象。
〔总评〕
此教例展示了同学在教师诱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充溢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学习活动中理解语文,丰富语言,培养能力;充沛展示智慧潜能,凸现了个性,培育了发明力。
一、培养悟性 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即了解、领会,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自悟”和“引导悟”两种形式。“自悟”是同学根据学习经验和文化积淀对语言文字自动化的感悟、理解。“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美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是让同学自身读懂得课文。“引导悟”是对一些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在相互启发下感悟。“为什么能把太阳比作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内涵丰富、复杂。一方面引导同学充沛地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另一方面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同学在悟其意的同时悟其法,促进他们学会学习,提高悟性。教学活动真正实践“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二、显现发明性 答案不求统一,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积极引导同学发散思维,进行想像,锻炼了思维能力。同学能对课文进行质疑,并论述自身的见解,提高了同学求异、创新的能力。
三、发挥主动性 坚持正面引导,不时鼓励同学,启迪同学的心灵,激发同学的思维。教师从不以先知先觉自居,对同学的学习指手画脚。而是与同学一起研讨。同时,让同学参与评价,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兴趣,充沛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