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苏武牧羊》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武牧羊》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 板书:苏武
   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牧羊  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考虑: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  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家长,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同学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4)同学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同学感受到苏武在想尽方法克服种种困难)
        板书:饿 渴 冷
        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昼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理解:置之度外
        (要同学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身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
      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抓关键词:经常(换词)——经常,时常,
        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
        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
        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溢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六节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1、抓住40岁,已满头青丝
   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
         再改成反问句
  五、总结课文
   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爱国志士。
   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
     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3、激发兴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只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一) 
  北风刮得正紧。漫天雪花,被卷成一条条白色的鞭子,直鞭向白茫茫的大地,直鞭向湖畔那个白须白眉、手握节杖,颤巍巍地站着的老年人。 
  老年人望着结了冰的湖面。他的眼神茫茫然。没人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他手中那节杖上的白毛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剩下稀稀疏疏的几小撮,和他下巴的胡须一起在北风中飘动。
  这是北海,也就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老年人已在这里度过漫长的十九年。
  老年人名叫苏武。他原本是汉朝的使节,十九年前,被派出使到匈奴。谁知道这一出使,竟然长达一十九年!
  他就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土地上挨了十九年。他的"任务"很简单:牧羊。他从汉朝的使者,变成了一个"牧羊人"。
  (二) 
  草原上鼓乐喧天。这是匈奴的国土。匈奴单于(chan2yu2 匈奴领袖的称号)正大摆宴席,宴请汉朝派来的使节。
  "大王这次将汉朝的使者都释放回去,皇上非常高兴,特地派我们前来答谢,同时献上一些薄礼,希望大王笑纳。"一个手持节杖、身穿汉服的中年汉朝官员对单于说。这个官员身材高大,威仪凛然,令人望而生畏。
  "使者不必多礼。请回去告诉贵国皇上,多谢他的赏赐。"
  "大王放心。我一定会转告您的话。"汉朝官员说。
  这位汉朝官员正是苏武。
  汉朝自从建立之后,就一直面对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人的威胁。匈奴军队不时侵犯汉朝边境,使汉方不胜其烦。汉武帝曾经派大将卫青与霍去病三次出兵讨伐匈奴,使匈奴的元气大伤。每当战败,匈奴便派使者求和,而汉朝天子也乐于与匈奴修好双边关系,双方时常派遣使者互相往来。但匈奴经常借故扣留汉朝使者。这一年,匈奴又扣留了汉朝的使者,汉武帝很生气,正想出兵教训匈奴,匈奴却前来求和,而且愿意把以前所扣留的汉朝使者全部放回。汉武帝为了报答匈奴单于的善意,于是派遣使者苏武,与副使者张胜、随员常惠,带领许多礼物送给匈奴单于,并且护送以前被匈奴扣留的使者回国。          
  (三)
  "去把苏武给我捉来,我要亲自审问他!"单于大声喊道。他吩咐官员卫律去捉苏武。 
  "我是堂堂的天朝使者,怎能让你们当犯人审问!"苏武说罢,一手拔出佩剑,立刻往颈项抹去。卫律赶忙抱住他,但苏武已受了重伤,血流如注。
  事情所以会这么直转急下,正是和卫律有关。
  卫律原来是以前的汉朝使者。他出使之后,投降了匈奴。卫律的部下虞(yu2)常,由于不满卫律,便鼓动苏武的副使张胜,想暗中杀害卫律。怎知事机泄露,虞常被捉。在卫律酷刑的折磨下,虞常终于把张胜供了出来。这就牵连到正使苏武了。
  苏武的剑伤治好之后,匈奴单于千方百计劝他投降,但苏武宁死不屈。单于更加佩服苏武的硬骨头,于是将他关进地窖(jiao4),不给他吃、喝,想迫使他就范。但倔强的苏武在严寒的隆冬里,以雪解渴,扯下棉袄(ao3)的皮毛充饥,却怎么也不屈服。单于没法子,只好将苏武流放到北海牧羊。 
  (四)
  在严寒的北海,苏武每天孤零零地牧羊。每天牧羊时,苏武总是手持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那支节杖。他相信有一天他一定会手持节杖,再踏上祖国的土地。
  苏武等待这一天,足足等了十九年。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公元前85年,匈奴因单于去世发生内乱,新的单于知道没有力量跟汉朝打战,又派使者到汉朝求和。这时候汉武帝也已经去世了,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
  苏武终于回到祖国。当长安的人民夹道欢迎他时,他的手中仍然紧握着节杖--尽管节杖上的毛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从此传诵千古。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许多同学都为苏武的伟大精神所感到。我们应向们学习,学好身手,心系家乡、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苏武牧羊》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 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 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一)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 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
     (同学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 自由读课文考虑: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1 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2 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1)通过引读使同学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计较的。“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自由读课文,考虑: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3 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
      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
      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指导朗读,深入体会。
      苏武出示说的两句话。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和苏武的行为,尝试读出自身的体会。
      ①“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爱侮辱!”
       过渡: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
       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②“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家长,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
       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
       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
        (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
   4 补充李陵劝降的资料,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李陵曾称苏武为“义士”,并说:“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引导同学读懂,“义士”的意思是——
   5 小结板书。
    (1)教师引读板书。
    (2)考虑:你有什么发现。
    (3)在苏武的心中这“旌节”意味着——意味着——
  (三)感悟苏武“不变”的气节。
    师: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青丝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1 交流。
    2 想像:苏武终于又回到了京城,此时此刻,他在心里大声呼喊些什么?
    3 想像: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
     媒体播放赞颂苏武的歌曲及出示词。
  和板书:
        整整19年   匈奴    苏武
        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气节
        握    抽刀自尽
        举 旌节 痛斥卫律
        持    忍受折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苏武牧羊》课后反思3
《苏武牧羊》一课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但宁死不屈、维护国家尊严的感人事迹。这是一篇对同学进行中华民族保守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一、有扶有放,引导同学主动学习:
  《苏武牧羊》一课中第二局部是课文的重点,共有4节,这四节从三个方面来描述苏武的有气节。根据这三方面的共性,在教学这一局部的“苏武与匈奴王的第一次交锋”时,我边分析边归纳了三个学习步骤:一、读、思(写什么)。二、读、划(找出描写苏武言行的词句)。三、交流、体会。根据这三个步骤学完后,我就让同学体会后几节在叙述上的相同之处,引导同学借鉴黑板上刚刚归纳的方法自主学习后几节。这样,就给了每一位同学自由选择的权利。使同学既读懂文章,又增添了了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以情动人;
  在学习课文第四节时,我问道:“你知道荒漠是怎样的?”通过让同学想象说话,激活同学的生活积累。紧接着教师介绍文中“荒漠”的情况,突出该处气候恶劣,人很难在那里生存……其后,我又问道:“那么苏武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从而再一次让同学体会到苏武的坚强品质,体会到了苏武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三、交流信息,延伸课外阅读
  对于历史人物,同学由于未学过历史,还是知之甚少的。为此除了课本内容外,我还让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苏武的资料进行交流。例如:苏武的母亲去世,苏武的小朋友下落不明等。让同学充沛感受到了苏武的意志力之强,所接受的打击之大,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苏武那百折不挠的高尚气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4: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