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3-31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吾腰千钱》公开课教案2
教材理解:
本文是“珍惜”主题单元中的一篇文言寓言。经过对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同学对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友情,珍惜个性等主题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而这篇文章却以一个近似夸张的寓言笑话为大家勾勒了一个贪财的溺水人形象:宁可丢掉性命也不忍心舍弃钱财。作者用讽刺的手法描摹了爱钱甚于生命的人的可悲下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愚人愚事”从反面给人以启迪,耐人寻味。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同学自读自悟的能力,积累文言文知识。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介绍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2、自读自悟文章,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借助译文,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4、抓住人物对话,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能力目标:
1、通过同学自读自悟文章,培养他们借助译文自学古文,积累文学知识的能力。
2、有感情朗读,培养诵读古文的语感与技巧。
情感目标: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正确处置“久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由现象到实质,让同学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文章主题所具有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切中主题。
同学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你们最喜欢什么?觉得什么最重要呢?如有同学回答喜欢钱,可以继续追问:为了金钱,你愿意舍弃什么?生命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古代的永州认识一个人,让我们看看这个永州人是怎么做的。
二、自读自悟,理解主题。
1、简介作者柳宗元,让同学了解其生平既主要成绩。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著有《柳河东集》。我们熟悉的《江雪》、《渔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2、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注意朗读节奏。
3、给同学充沛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读准字音,读熟文本。
4、生再读文,并结合译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5、反馈自学情况:
①用自身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指名读文,生评议。
③师带领同学理解重点词语。
氓:古义与今义的区别。
咸:全、都。程度副词。
善:同擅,擅长。可以给同学简单的介绍通假字的知识。
绝:横渡。
济:jì 第四声。渡,到。组词:救济。多音字,jǐ 第三声。组词:人才济 济, 指数量很大。
有顷益怠:有顷,一会;益,更;怠,疲乏。
6、进行有感情诵读训练。重点是如何处置两人的对话,该用语气、语调的变化,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溺水者:贪婪与固执 同伴:关切与焦急
7、加深同学对文章的理解。提问:
①落水人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②他两次摇头,分别代表什么?
③假如你是落水人,该如何去做?
对于以上问题的回答,教师要引导同学说出自身真实的想法。在充沛表述自身观点的同时,要指引他们从本单元主题进行考虑,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合作交流: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这些事例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这篇文章是节选,为了拓展延伸同学的思维,使文章变得完整,出示结尾: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师指点同学理解这句话,进而引发对社会问题的考虑:病态的追求必将使自身一无所 有,甚至是生命。
3、引同学将本文中的“金钱”与“生命”同“眼前利益”与“久远利益”联系起来,结合自身生活学习实际谈谈如何处置二者的抵触。同学可以讨论交流,只要做到言之有物,层次清晰即可。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你认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3、教师总结:喜爱金钱,无可厚非;追求利益,理所应当,但当这些与其他因素发生矛盾的时候该怎样处置,这又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课题。让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一些,终究世界上还有许多更为美好,更为重要的东西。
五、安排作业
开展小组争辩赛,话题是:金钱是不是万能的?
板书设计:
吾腰千钱
今何后为 吾腰千钱 重
何不去之 不应 摇其首 要钱不要命
何以货为 摇其首 遂溺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