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优秀论文推荐 善喻者,能为师也
江苏省丹阳市行宫中心小学 王永辉
我国著名的教育文献《学记》一书中有这样几句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上文中古代中的“喻”指诱导。语文教学中,也应注重“喻”的作用。“喻”不仅指语文教学中一种修辞方法,更主要的代表一种观念,即以熟知事物来让学生感知未知(尚难于理解)的事物。
我国古代的著名学者,都能做到“善喻”。孔子的“苛政猛于虎”;《劝学》中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来说明学业需积累;而现代,陶老的“生活教育”又是一个将书本引向生活,将深奥转变为形象的好方法。
一般来说,形象的事物,人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不例外。生活博大而精深,学生感知的事物也不少,但学生不注意积累,不能很好将课本与自己所储存的感知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的“解惑”,需要教师认真地做好学生的桥梁,使学生的学习的思维很好地流通起来。
一、将生活引入课堂
生活中的事物,形象而生动,学生特容易接受理解。而我们的课本知识,有的由于时代背景、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产生了“疑”,教师要善于“导疑”“解疑”。如《三亚落日》一文中对浪花的描述:“数丈高的浪花”。由于生活常识的模糊,学生不清楚“丈”的具体数值。教师上课可以描述“丈”,一丈相当于一层楼房这么高,“数丈高”就是有好几层楼房,让学生感知,体会出冬天烟台海浪的壮观。生活中的语言丰富、有趣味,特别是方言,更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运用生活语言理解课文,不仅容易进入角色,而且能激活课堂气氛。如《小英雄雨来》一文,日本鬼子“审”雨来的一段话,学生读起来总难以体现情境。而学生对电影电视里日本人的角色却十分了解,而且能模仿日本人说中文的强调说上两句。于是学生体会之后,再让学生读,学生的积极性特高,读得也有声有色。
文章中的各种事物在生活中不一定全都找到,有的找了,却离学生很“远”,仍难以理解,这时教师要运用比喻的方法,将课文作为“喻体”,生活作为“本体”进行“比喻”。
二、融课文里求得创新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例子将其搬入自己的思维宝库,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以提高各种语文能力。在课堂上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要锻炼学生思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恰当地运用“喻”于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将课堂搞活,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作家的语言可以说各有各的精妙:鲁迅的语言朴实中含有哲理;老舍的语言清新优美;陈淼的语言富有诗意……但他们彼此的文学风格同样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为我们的“喻”,前后的语言、表达方式等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课文《草原》和第十一册选读课文《林海》都是老舍的作品,在学习《林海》一文,学习熟知课文之后,我这样提问:文章的作者是谁?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课文?本册课文是哪一篇?这篇文章给你印象的是什么?(我在讲解《草原》一文重点分析了比喻句,并体会了语言的美。)你自己能分析一下《林海》一文的语言吗?这一“喻”不仅提供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开阔了思路,而且使学生提高了知识、方法迁移的能力。
不同作者之间的文章也可“喻”。思维的广阔性、选择性、迁移性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学生也会从“喻”的训练中获得语言文字所赋予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苏教版第十册《长征》一文,描写了红军过长征的一段光荣史。其中写了“五岭”“金沙”“大渡”“岷山”等动人场景,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记忆宝库里寻找这段历史,并介绍给大家听。此时的教室是热闹的,因为学生不仅讲了已学过的课本知识,而且补充了许多课外的,如《五次反围剿》《马背上的小红军》《遵义会议》……从这一训练中,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长征的艰难和困苦,红军的精神是可贵的,有力地理解了课文,升华了情感。
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喻”,有机地沟通各学科,让学习成为一整体,互相补充,互相调节,共同来育人。如《长城》一文,在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语文教科书中同时出现,可以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先了解社会中《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在学生的仔细阅读中,对于主题的揭示则不言而喻。
三、觅生成中情感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如《海伦·凯勒》为我们记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强者形象。在结课之时,回顾总结对海伦·凯勒的一点感想。大多数同学都表达了对海伦·凯勒生命奋斗的一种敬佩,一种学习,其中一位同学,他的发言却与众不同:“海伦·凯勒生活经历是曲折的,就像我们数学中的统计折线,是海伦·凯勒的生命折线图。”我请了他上台画黑板画。不久,学生就完成自己的“杰作”。我示意他拿着教棒讲解。
他边指着自己的“杰作”边娓娓道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海伦·凯勒的生命折线图,海伦·凯勒生活经历是曲折的,先是一岁前很正常,接着生了一场重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脾气变得暴躁了。后来,沙利文教师让她感受到了新的开始,于是她努力地汲取知识,知识也打开了她的视野。后来,又到盲哑学校学习说话,终于会说话了。海伦·凯勒考上了大学,向沙利文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也成了一个著名的不屈不挠的生活强者。“我补充道。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我又鼓励了几句:“感谢这位同学创意和精彩的演讲!那么你看了、听了之后,有什么想说的,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一生:我认为统计图中的折线处于最低部分时,我想那就应该是海伦·凯勒最困难、最需要关怀的时候;而当那条折线又开始慢慢上升时,那就是海伦·凯勒遇到沙利文教师时,那时的她又是幸运的。当海伦·凯勒努力会说话时,那条折线也就有了一新的高度,新的上升,我真为海伦·凯勒感到高兴。
二生:海伦·凯勒从一个残疾人变成对一个国家有用的人才,这从中一定如折线图上一样曲曲折折,一定有喜怒哀乐,但她是不屈不挠的强者。就是那句话:从哪里摔倒,就要从哪里爬起。就像《爱拼才会赢》里唱的一样……
三生:海伦·凯勒她不是天才,折线图是不管从高到低,还是从低到高,无论如何都需要自己有最大的勇气,要对自己有信心。千万不能像前不久的一个同学,受不了一点挫折,自寻短见。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面对挫折,要坚强起来,我们也应该向海伦·凯勒学习,做生活的强者。
四生:图解中的“大学”这个词在一个人的心里都是一种渴望,更何况是在一个残疾人身上!与她比较,我的生活是充满幸福的,可我却没有她的坚强与自信,我常常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够美好,我应该更加庆幸我拥有了幸福的生活。
这完全出乎自己的设计意图,学生的发言是那么精彩而真诚,铃声早已响过,原先准备的课堂作业没有布置,也显得不适合此时的学生,便试着把主动权给了学生:“你们想完成什么作业,自己出出看;不会出的,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学生们个个惊奇、喜悦、欢呼。
交上来的作业丰富多彩,各种类型都有,其中写读后感居多,有的画出自己的折线图,有的画了海伦·凯勒肖像图……
四、于写作中引导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将生活正确地“喻”,喻其语言、表达方式、结构形式、知识体系等,即做到读写结合、写作与生活结合、写作与活动结合。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三年级《课间十分钟》的教学中,课上牢牢抓住“写具体”这一训练重点,让学生仔细阅读“爬竿”“丢沙包”等活动情况,再结合看图,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作为“喻”引入课堂),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活动的图画,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项活动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小作者为什么能写这么具体?”让学生认识到什么叫具体,为什么要写具体?怎样写具体?这是写作技能的归纳,为“喻”于作文提供了保证。课后袁浩老师又让学生开展“丢沙包”活动,指导学生模仿观察,捕捉动作、神情的特点,进一步巩固写作技能。指导作文前,布置学生在课间和课外活动中留心观察、体验,这又是一次“喻”的训练:喻观察、喻构思;指导作文时,同样扣住“写具体”这一点,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次活动,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两个同学的表现说具体,然后再写下来。这一次是一个飞跃:喻写作技能。袁浩老师在教学中,充分、有机地将生活、文章、活动组合在一起。互“喻”,互促进,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提高。
“喻”作为一种教学的思想,一种教学方法,从孔子伊始,到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我们要将“喻”与今天的教育有机结合、渗透,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能为师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