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琵琶行》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3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琵琶行》教学反思
临高二中  叶优静
《琵琶行(并序)》作为一首叙事诗,内容比较长,所以在授课设计的时候安排了两节课,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意图在教学理念上体现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共同探讨”,通过读书理清文章思路,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开始半节课主要介绍白居易,讲解《琵琶行》序言,通读全文,纠正字音等工作。第二节课开始串讲课文,重点讲解第二自然段中的音乐描写,串讲完第二段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然后让学生根据“前奏——轻重音交织——滑涩抑扬——高潮——尾声”的提示,对第二段进行分层次。在串讲第二段时,同样提到了在“银瓶乍破水浆迸”之前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句子在文学手法上的需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别时茫茫江浸月”和“唯见江心秋月白”等景物描写的句子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第三节课,前半节课重点在于讲解《李凭箜篌引》并让学生思考、讨论《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在音乐描写上的不同点。后半节课则在于简单地串讲《琵琶行》的第三、四、五段。
这样的文章重点不在翻译,而在于理解和体会。所以,这样的文章对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要求很高,没有好的语言感染力,不能用暗示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联想,是无法使学生体会到文章内在的魅力的,对琵琶女的遭遇,对白居易的现实,学生也就不会产生一丝的同情。教师的讲解要富有感情,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同情心,学生需要在教师的语言中读出同情,学生才能体会同情。这一点上,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不是做得非常好,虽然我尽量用语言去感染学生,但很明显,感染力不够,我能体会到学生已经知道要同情了,但我觉得程度不够,这个责任在老师。
课堂从琵琶曲《高山流水》导入,营造与文本一致的情境氛围,帮助学生进入文本;以解决文言基础知识为前提,疏通文意,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以“月”为切入点和线索,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和全面分析诗歌,从而理清思路和理解情感;最后以学生的再次诵读和感悟作结,真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
反思上课的过程,小的切入点以及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轻松参与和融入课堂,不同形式的读书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和走近作者,基本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气氛较好。但也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比如检查基础知识时间过长,如果用课件直接出示答案会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课堂语言还不够凝练,总想把自己准备的东西都说给学生
以上是自己对这堂课的回顾反思,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学生心灵火花将是我不变的追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1: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