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公开课评课发言 读懂学生,创设真实的小学数学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08:1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5月28日上午,第十三届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正式开幕。来自三个不同省份的教师各自执教的《分一分》、《分数的再认识》、《什么是面积》三节课精彩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1、来自银川的董磊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分一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出了:①注重兴趣培养,让学生爱数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引出“分”,自然而然的引出“分苹果”的情境,既独特又自然。又通过分、涂、折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思维由“一半”转化到“1/2”,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兴趣。②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动手能力。由于本节课是思维的一次提升,因此,董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把操作性、参与性、自主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使学生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我所理解的对于本节课的“读懂学生”:三年级孩子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但依然是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为了做到真正的读懂学生,教师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巧妙地运用到了课堂中来,如:“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讨论环节,让学生大胆想象,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除此之外,三年级的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上,他们的好奇心强,渴望认识新的事物,根据特点,教师又采用分、涂、折、说、练等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及思考过程中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

2、来自丽水市的黄碧峰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分数再认识》

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①材料整体建构,步步递进。设计从圆圈入手,让生回顾“平均分”的含义;利用情境,让学生感受分率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通过思维上的碰撞认识整体“1”;利用呈现分数认识分数单位;最后利用集合图深入理解分数单位。设计简洁流畅,步步递进。②重点难点分层推进,逐个落实。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是掌握总量与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分数单位。本节课设计从学生回顾“平均分”入手,呼唤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并通过有趣的“1/3”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总量与分率之间的关系;在认识分数单位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学习资源,前后呼应,利用集合图深入理解分数单位,并渗透极限思想。

我所理解的对于本节课的“读懂学生”: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设计及教学的。为读懂学生,黄老师进行了前测,充分了解了学生此时的认知水平。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可以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黄老师在探索新知时也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了三个问题,①前面分别把什么平均分?②举例解释3/4。③根据例子,你能说说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吗?三个问题步步递进,让学生记忆深刻。

3、来自南城县的刘春莲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

本节课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在情境教学中完成由感知到认知的迁移。设计中,利用“相框”引出面积,又用摸数学书、凳子面、涂色比赛初步感知面积。到底什么是面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层面的碰撞,从而全面揭示出面积的含义。②以生活为背景准备教学活动。概念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而本节课刘老师利用生活中情境,如:利用相框、数学书、凳子面等素材入手,在课堂中找灵感,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同时,让他们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猜测、归纳、类比、交流等活动。

我所理解的对于本节课的“读懂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在此学习之前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他们初步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等,已经认识了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经验。也正是因为已经认识了周长,才容易混淆周长及面积的概念。因此,教师在设计中体现出了让学生谈谈相框玻璃与什么有关?从而向学生暗示此处要找的“玻璃的大小”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除此之外,刘老师利用一系列的活动——“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涂一涂”,帮助学生在深厚的感性经验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积的表象,这也正符合了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

在三节课之后,三位专家及三位执教老师也针对本节课,并围绕“读懂学生”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的点评。不难看出,这三节课,其中有两节是三年级的内容,还有一节《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专家分析及自我理解,让我认识到这三节课在“读懂学生”方面的设计特点:①在设计教学之前,必须弄清楚学生已知的认知水平。如:进行前测、学情分析等。②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情境,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会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经历思维碰撞的过程。只有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敢于尝试,才能让他们从三年级的感知上升到认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提升至逻辑思维。以上才是创设出真实课堂的必经之路。



5月28日下午第一节课——《填数游戏》。

执教老师是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的高烨。她亲切平实自然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填数游戏这节课,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这一单元中的一堂课。本节课从与数学相关的游戏中领略其中的奥妙。让学生体验一下其中的乐趣。倒不失为让他们迈进数学大门的一种手段。在做这些游戏过程中,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创造一些新的数学游戏。

高老师在课堂中,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通过合作闯关,更上一层,数字迷宫的三个环节,让学生在游戏时,进行合理的推理,分析,判断,采取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留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

高老师确立了用小组活动的方式,突破难点,让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之下,每个人都要有发现,有发展,通过小组研究,小组汇报,小组间的比赛,来推动学习过程。在5乘5的格子图里,问学生这4个格子里填的是几?怎么填出来的,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看哪个小组填的准确。讲的明白,充分的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体现出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时效性。

第二节课《图形中的规律》

执教老师是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小学部张艳辉,是吉林省骨干教师。她民主平等,简约风趣,热情的教学风格,值得新教师学习。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运用多种策略决绝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急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探究阶段中,张老师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探究新知,先让学生独立操作,用画一画,摆一摆,探索发现规律。让学生亲历一个探索的过程,注重以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在不断的操作观察讨论,概括和验证的学生活动中,探索图形排列中的规律。

课后有的老师提出疑问,本节课小组合作室,十人一组,这样的大组,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么?小组汇报演示时,上台的人是否过多?影响台下学生听讲观看。

第三节课《天安门广场》执教老师是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陈洁。

陈老师热情严谨,不乏幽默。本节课是在大场景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材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组图片。让学生根据建筑物的位置关系,确定照片的拍摄位置,体会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陈老师上课时由课题引入,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学生透过二维画面解决三维空间的问题,有一定难度。陈老师利用摄像头的演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观察表象,通过直观观察体会画面中物体的位置变化,为后面的继续观察判断做好有力支撑。接下来陈老师让学生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这种大方向进行判断,再去判断同一侧不同位置的两张照片的拍摄位置,接着借助摄像头的及时拍摄来验证同样是在左侧面的2和3号位置拍摄的画面中,物体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帮助学生丰富观察经验,不但可以通过关注物体的大小来判断,还能利用画面中物体之间的位置改变来判断,同时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提升,进而利用这种观察经验,解决后面的问题。

课后专家调查统计了与会老师中曾经讲过这类课型的人数,发现很少有老师挑战这样的课型,对于陈老师的勇气给予肯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7: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