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4-8 08:12
标题: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这次《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这次新课标的学习,我知道与2003年5月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相比,《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主要是从“在初中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表述”、“思想品德课程特性的具体表述”、“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等八个方面去修订。在认真学习这次课标新修订的具体内容后,我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凸现“德”字,突出了德育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初中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其中的一大亮点是在课程标准中有机渗透德育,强调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给课标修订提出了新要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有关内容明确定在标准中。
由于思想品德课涉及的知识不同于其它学科,本学科的知识学习最终指向的是指导学生过着道德的生活,因此,知识的逻辑体系在生活中情理之中,并且来源于生活。思想品德课需要触及与学生道德生长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领域,如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在课程设计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提取、组织知识模块,很好地突出了与初中生成长密切相关的“经”(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和“纬”(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各个板块之间以及具体内容之间的设计上有较量清晰的逻辑关联。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作为法制社会,普法教育是重要一环。在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中,法律部分的内容总体偏少,约占十分之一左右,相对于法治社会、公民社会中一个公民所需的最基本的法律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法律部分是修订的重点,增加了具体的三条内容标准:其中课标新增内容的最大亮点是“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这一部分统一于民族团结的内容之中。
二、以“人”为本,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育人的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它不但要求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而且要求使学生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特点的前提下,课标修订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体现以人为本,合理增加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观、公民教育三部分教育内容,注意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强调情感发展对品德培养的重要性。如:将第一条基本理念中的负责任的公民改为“合格公民”,并在具体阐述中指出要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与此同时,指出本课程在一些具体方面的任务,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等。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在“内容标准”部分,第一部分“认识自我”的内容标准所涉及到的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四部分内容的修改均属于微调。相比较而言,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两部分的内容标准所涉及到的内容做了一些较大的改动。
修订后的第二部分,增加了个人与集体的相应内容和活动设计。如增加活动设计,“搜集汶川地震中中学生勇救他人、互相救助的感人事迹,体会同学友谊的珍贵。”细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加强感恩教育,加强实践引导,进一步体现课程的智慧。
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迎合了创新的时代要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增加了课程的时代性,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结合点,坚持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的创新精神,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实在文本设计中,在改革方向上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社会要求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更好地内化”。
第三部分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里修订了1.2,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我们认为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对初中生进行适度的职业生涯教育。增加1.4,合理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对课程性质的几个特点,如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四个特性的具体表述作了一定的修改,以提高概括的准确性和指导性,目的是既符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又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其中改动比较大的有,“思想性”中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实践性”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各部分的“活动建议”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的活动建议主要涉及到了解自然灾害以及学习自护和自救、感受班级温暖、体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正确认识网络、学习志愿精神等多个方面的活动内容。修订后的第三部分,既能充分体现十七大精神,又能高度反映这一时期国家的奋斗目标。
总之,《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课程标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从内容到形式都力图打破传统的学科似框架体例,真正使教科书的编写发生实质性的转向,由面向成人世界的规范设计转而面向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实际。这就进一步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不能更新,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转变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