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言文教学略谈以《湖心亭看雪》一文为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6:5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言文教学略谈以《湖心亭看雪》一文为例
文昌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  邢益育


文言文教学到底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大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的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一点,讲得全面一些、细致一些,生怕自己不讲了学生就不会,就考不好;有的老师也知道要根据学情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也希望自己的课堂学生学得活一些、有趣一些,但总苦于找不着恰当的尺度来定位,教学付出很多,但效果自己都不满意。我想,这里面存在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没有抓准的问题。

入选教材的文言课文,应该说可教可学的内容很多。也正因为多,教师就需要对“教什么”这个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
我以为,一篇文言课文,可以选择三个方面的内容来教,即文字、文学、文化三方面,简称“三文”教学。
也就是说,思考一篇文言课文要“教什么”,教师不妨重点考虑:教点文字方面的知识,充实学生的积累,增强文言语感;教点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提升 学生的阅读赏析、体验感悟能力;教点文化方面知识,增进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丰富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怀。
当然,就“三文”而言,一篇文言课文,不论篇幅长短,均有许多可以积累、可以深悟和可以挖掘的内容。因此,在教学处理时,我们仍然需要作重点的选择、难易的区别和深浅的定位。用过去的话说,所教学的内容,每一个方面都应当“精要、有用、好懂”的。要做到这一点,非教师下苦功夫不可,如逐渐梳理和清晰自己的教学理念,深入透彻解读课文,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若此,文言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方能得到明晰、适当和有效的解决。

“怎么教”的问题较复杂,涉及到教学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法手段选择,以及面对不同学情的应变处理等等。
下面,仅以初中《湖心亭看雪》一课为例,具体谈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上第六单元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导读文字,对学生学习有两点要求:“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处理和设计教学的内容定位。编者从学和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其实,教师的教也是要与之对应的,这也是一种“以学定教”。
在这里,“教什么”的问题似乎明确了。用“三文”的观点看,即文字方面,强调借助工具学习和积累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文学方面,重视了对课文情景交融的感受和体验。虽然编者没有具体谈及“文化”方面的学习,但教师可以依据学情与时间,可做适当的挖掘教学。
有了以上的分析、定位,接下来重点工作就是如何设计本课的教学了。
就《湖心亭看雪》一文,可以粗略作如下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依据“三文”教学主张,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可以确定为如下三点:学习叙事描写类文章的诵读;揣摩想象课文优美的意境;体悟课文叙事描写的语言美。
以上三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三个目标,学生一节课不可能都能掌握,但教学抓到了这几个重难点,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就是明确的,学习过程也会有一定的收获。
(二)教学过程
我以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抓两个核心点: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的安排。
很多专家学者及诸多的成功课例告诉我们:教学环节宜少不宜多。就本课教学,可以拟定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活动安排:
环节一:熟读成诵
学习文言文,读,永远是第一位的。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这是首要任务。如何读,教师可以八仙过海。读的形式可以多样,但读的教学,主要达成两个目标:一是学习叙事类文言文的读法,如学习、揣摩体会叙事类文言文的口吻、语调、语气和节奏等;二是通过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体悟文章的境界之美。这当中,当然自然包括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的理解。也只有读出自己的感觉,学生才能整体的感知课文,接受对课文的学习。
环节二:揣摩想象
阅读精美的文章,如果没有了阅读者的揣摩和想象的,这种阅读学习一定是不到位的,也是不会有所收获的。
这篇课文,作者写的是在西湖看雪景,在文章中,作者到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精美画面?这个画面,其构图如何,其美在何处?这些都需要教师结合语句,重点启发和引导,让学生通过对文中的字、词、句的细心揣摩体会,产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方能体验和感悟到课文情景交融的境界美:作者写雪景,落笔极精,在巧妙的对比和点缀之下,呈现给读者的是,在一幅阔大之景下,突显着“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一芥”“人两三粒”的画面对比。学生通过揣摩和想象,达到“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的学习收获。
环节三:鉴赏体悟
阅读教学,一定要尽量做到让阅读者对文本产生自己的理解感受。教师任何精讲细析,只要学生接受不了,都只能说“爵烂了喂给学生”,学生当然是“食之无味”了。
而要让学生自己来“爵”、自己来体验感悟,就得做到两点:一是巧妙引导,二是把体验与感悟还给学生。
巧妙引导,就要有恰当的问题导引。这个问题,似乎不难解决,只要用好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编者设计的问题,便可。
本课的“研讨与练习”有两个要求:“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2、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如能把这两个问题当作学生赏析课文的导引,我看就足够了。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怕还达到这样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做适当的难度下降。
体验与感悟,是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互动起来,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不失为好的做法。也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进行体验、感悟和交流,学生的鉴赏才是有意义的、有收获的。如果学生能力较高,教师可适当增加学习的拓展,如让学生对“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作深入的思考与体悟,在比较学习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就文言文教学,细思下来,我有两点很深的感触:
(一)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由于缺乏新的教学理论指引和新的教学理念支持,我们的教学一直在“字字落实、句句分析、串讲灌输”的旧套套里打转,教学实效不高。而今天,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新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纷呈更新,又让我们一些教师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教学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问题的原因,我想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即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文言文到底如何教?我想,教师有无想法、如何想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教学想法和教学坚持,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
(二)要用好教材、落实要求
“用教材教”已经提了很多年,可我们“用”的情况如何呢?情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不会用教材的建议、要求和问题设计来教学。如单元和课文的导读文字、课后练习设计等,教材这些现成的好东西,常常被老师们忽视,甚至抛弃。常听老师说“不会教”“不知如何教才好”,其实是教师不理解教材,更不会运用现成的教材资源所至。
另一方面,总想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无限的学习内容。教学内容贪多求全,教学过程只能是以讲代学,不然时间不够。其实,教材编者多在单元导读里提到了具体的教与学的具体要求,只是教师放不下,生怕不讲或少讲了学生就学不会、也考不好所至。
叶老早就说过,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那么,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做到“一课一得”,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16: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