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培养幼儿在社会性活动中的规则意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19:5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培养幼儿在社会性活动中的规则意识
  发展心理学家谬森曾经指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他们的文化或社会中的标准、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的过程,包括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在《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在幼儿园中,一般将社会性活动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集体形式开展的教育活动,指教师按照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有计划、有自主、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的社会学习经验的一种教育途径,也称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另一种是以区域活动为主的游戏活动和自由活动,指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与材料、坏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规则意识的学习与发展。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规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管理,保障集体活动的展开;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集体责任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帮助其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获得参与集体生活的基本能力。
  不仅如此,规则意识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首先,规则可以帮助幼儿控制情绪,培养自制力。规则具有规定性,幼儿有了规则之后,在他们的生活、游戏中,必然会考虑去遵守这样的规则,在这样的过程中,即使出现冲突,也可以利用他们所遵守的规则来将其化解。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会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知道不能随心所欲,要严格遵守游戏的规则。久而久之,幼儿的自制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其次,规则可以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有了规则没用,必须需要遵守规定才可以,幼儿必须明白,制定规则简单,遵守规则才难。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段并具有延续性,所以幼儿在活动中始终都要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中途不中断,注意力要集中,不违规、不急躁等。最后,规则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规则意识的培养中,对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一种社会性任务,包括协商、讨论、决策等程序性因素,也包括公平、公正、相互理解和尊重等观念性因素。
  规则是无形的,但是遵守规则的效果却是有形的。活动中,教师通过身教言传,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于教育的无痕中施以有形的教育行为,使幼儿在感性上认知什么是规则,而不是单纯刻板的一味说教。
  那么如何在社会性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呢?
  一、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培养良好规则。
  幼儿园的主题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是全面的、启蒙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其中,对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培养也有具体的目标,而这社会性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所选取的,其中有一条是“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由此可见,规则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既然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是集体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那么,教师便可以利用社会活动来进行一些专题性教育。例如我们在中班开展了社会活动《大为不可以》,在这一个活动中,小主人公大卫有着很多不好的习惯,因此,在制定目标是时候,有两条目标我们定为让初步意识到一些不合理的行为以及能尝试说出不合理的行为,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在整个活动中,我们都是围绕目标来进行活动的,我们提问“大卫为什么这么做?”“你觉得这么做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来进行讨论,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规则。
  幼儿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为了保证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能安全、有序,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而幼儿的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幼儿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利用社会活动来进行必要的专题性教育,在此教育过程中让孩子通过讨论,自己制定各项活动的规则,在出现问题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选择解决的方法并制定新的规则,可以尝试用文字或符号语言记录下来,贴在活动室相应的位置。教师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在他们参与下建立的规则要求,能真正被其接受。幼儿在一种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里,才能快乐、满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19:57:19 | 只看该作者

  二、科学组织游戏活动,建立良好规则。
  1、利用区域环境、渗透规则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环境是我们的第三位老师”。可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可以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因此,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使他们在任何一个角落都有所收获,这对幼儿自主地形成规则意识大有作用。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偏废某一方都是不妥的。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师幼共同制订活动规则的三种有效方法:1、在讨论中共同商讨,2、在试误中逐步形成,3、在活动前明确规则。同时,在区域游戏中,我们通常会采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幼儿了解游戏中的各项规则,例如规则暗示法、图示张贴法、情境熏陶法等。例如:在阅读区边上放一张醒目的“爱护图书”的标记;在建构区的合理范围内铺上地垫等。
  2、依靠区域游戏、加强规则
  在区域活动中,常常将社会性区域分开来,幼儿在玩这些区域的时候就好像是一个真实的模拟,能更贴近生活实际。在这些区域里,教师也更应该帮助幼儿了解一些社会中真实的规则,例如在超市内有何规则?买卖物品有何规则?我们常去的小吃店又有何规则?在这些区域活动中幼儿所掌握的规则能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规则,做一名文明的小市民,对其踏入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很多地方需要他们来进行自主选择的,有了规则的约束,在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来进行游戏时,如果幼儿的游戏愿望与区角环境有冲突时,他们便会学习约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这便能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教师和幼儿两方面双管齐下,不偏颇任何一方,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规则意识的培养做好奠基。
  3、依托自主游戏、深入规则
  自主游戏的根本在于幼儿自主自发自我的天性表现,满足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的需要,从而丰富和完善幼儿的人格。在游戏中,幼儿主动和同伴交往,逐渐了解自己、熟悉他人,自由联合、相互作用,从中学习掌握生活的行为准则,理解社会和人的相互联系,形成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实现个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就如福禄贝尔所言,游戏中能使幼儿学会尊重别人、了解规则、体验快乐。
  三、抓住生活活动契机,培养日常规则
  所谓“一日生活皆教育的课堂”,教师留意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契机也是一项基本的业务技能,因此,教师于与幼儿相处的点滴中,用一双慧眼随时留意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契机,也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表现。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大家做个有心人,抓住这些机会,随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则教育,将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一日活动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利用一些儿歌等方式来进行规则的训练,如在幼儿用餐之前可以和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悯农》,用古诗的方式来教育影响幼儿要爱惜粮食,不撒饭菜。午休时,利用一些小儿歌,如“小被子,一铺好,大家都来睡午觉。不说话,不吵闹,眼睛一闭睡着了。天天午睡身体好,看谁个子长得高”,一边帮幼儿盖好被子,并用动作和眼神提醒幼儿午休的正确姿势和午休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同时也可以使幼儿在安静的状态下安然入睡。诸如此类的方法有很多,喝水、入厕、游戏等等,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教师都可以即使来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总之,我们可以于细节处、于必要处、于偶然处抓住教育的契机和切入点,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
  幼儿期的孩子们,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自主的空间、自发的探索、自由的思维驰骋,过多的、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规则定会束缚住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当前一直强调掉的自主性,遵守规则和自主活动室辩证统一的,过于强调规则,幼儿势必会太死,失去自主发展的空间;但是过分强调自主,没有规则可循,幼儿便会显得无拘无束,教育也没有相应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幼儿的自主发展,让幼儿能在一个合理的规则下全面发展。

新光幼儿园 钱小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9: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