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公开课教案和说课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0: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同学增加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沛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同学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烘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澎湃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同学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小朋友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只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同学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第二遍不定格,使同学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考虑;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效果。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教学过程中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和充沛调动同学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考虑;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沛的时间让同学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同学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置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局部,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同学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依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同学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发明情境,激发情感。放录像—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
  2.教学难点:
  由于同学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发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示方法也不易体会。因此只有让同学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干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示力。
  突破难点的方法:
  (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资料,协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同学带入情境,协助同学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用具:
  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5分钟)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激发同学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同学,训练听、思、说能力。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只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惊涛骇浪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考虑。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依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同学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知道作者是依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依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依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考虑: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同学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局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
  要求同学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学习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澎湃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同学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录像
  教学方法: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
  教学形式:同学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①指名同学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考虑: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同学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a.作者是依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
  让同学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
  ③引导同学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协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④导入同学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同学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
  ⑤组织同学讨论。
  边讨论边自由读。
  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b.“横贯”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
  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示出什么?
  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
  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
  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看录像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
  学习第三段。
  ①指名同学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
  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④小结
  假如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
  教师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俺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俺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四)再读全文。
  方式:指两名同学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
  板书设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观潮》公开课教案之二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俺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
  2.自身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同学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同学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抖起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身布置,开展竞赛)
  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
  五.理清写作顺序。(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1)自身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课件演示:由远及近)
  2.师生分读。(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俺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自身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看着屏幕)
  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俺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
  七.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
  2.开展竞赛。(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八.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3.同学交流
  九.总结全文。
  今天,俺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下节课……
 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  潮来时        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公开课教案之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俺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一起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协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身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和: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同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俺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俺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俺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发明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俺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同学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同学的生活经验,谈自身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同学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身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布置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同学背诵:背自身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同学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同学谈自身的想法。
  四、总结
  1、俺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假如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身收集的资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和: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5: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