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1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维护大自然,维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办,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原先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的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是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教学重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明白为什么要维护大自然。
 
【教学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教学准备】
  《黄河颂》录音带和抗洪资料。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黄河颂》录音带导入
  黄河是母亲河,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俺们一起来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
 
二、初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变化
  1、学会本课生字词:
   ⑴ 读字,读准音,记住形。
   ⑵ 读读词,明其义。
  2、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黄河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有哪些变化?想象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以自身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
 
三、汇报学习效果,理解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汇报形式:
  1、资料展示(抗洪)。
  2、绘画演示。
 
四、设计治理方案,增强环保意识
  1、说说科学家为治理黄河所设计的方案。
  2、小组合作,为治理黄河提建议。
 
【板书】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原来    现在
气候温暖 自 人 含沙量大
森林茂密 然 为 河床抬高
土地肥沃 因 原 经常决口
素 因
(摇篮)  原因  (祸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48:00 | 只看该作者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2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同学维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办。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资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预习”局部
  1、黄河是俺国第几条大河?
  2、俺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俺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示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
    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誊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自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方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⑴ 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⑵ 维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⑶ 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⑷ 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维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办)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维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有感《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公开课教案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身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而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规范》中明确提出了一个语文学习活动的全新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各界都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教学整合,身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俺也在不时的实践着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语文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下面就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公开课教案,谈谈自身的几点想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研究问题
  问题是研究学习的核心,是凝聚、汇集、激活同学知识技能的“触发点”,它更依赖于同学对实际生活的感悟、掌握和理解。作为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有些课文内容不是同学能直接面对的实际生活,这就需要俺们充沛利用网络技术去创设一个基于问题的情境。
  1、制作网络教材,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俺把与课文有关的黄河资料用网页的形式制作成为网络教材。那么,在网络教材中怎样创设一个基于问题的情境呢?俺把课文内容与黄河的资料进行链接,如“黄河综述”、“绚烂文化”、“黄河变化”、“治河之道”等,只需在这些词语上轻轻一点,就进入集文字、图片、影片于一体的丰富的网页中。同学通过网络教材的阅读,能够在了解与黄河有关的所有知识,把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通过网络技术联系起来,从而发明出足以让同学提出问题的情境。
  2、结合资料初读,提出研究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教学中,俺让同学通过网络教材初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身的问题。同学初读课文后提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教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同学在课堂上研究。如黄河以前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今又成了“祸河”,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是怎样治理黄河的?等等,对于同学提出的其他问题可引导同学课后进一步研究。
  3、提供研究场所,合作探究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同学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方法是让同学到实际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老师对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教学中,俺为同学进一步研究问题、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便于研究的场所,通过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一个研究的平台,实现教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4、自主合作学习,深入探究问题:
    同学有了问题,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同学应当如何去解决,而是由教师向同学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引导同学自身去解决。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教学中,俺让同学围绕自身研究的问题去朗读课文,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身去解决这些问题。当代信息技术导致俺们阅读方式也发生了革新: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从笼统化的文字扩展为图片、声音、动画、影片,这就是信息时代“超媒体”阅读。在制作《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网络教材中,俺通过采集、编辑制作了“黄河图库”、“泥沙流失”、“当今黄河”、“黄河灾难”等影片,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把同学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俺还搜集了大量的黄河风光、古迹遗址、风土民情的图片,让同学对照图片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另外,在网络教材中,俺整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有著名诗人吟咏黄河的诗篇,有黄河的历史、传说、典故、风俗等人文景观,有对黄河灾难的具体说明,及治理黄河的举措……这种“超媒体”的阅读方式,使阅读与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将阅读的触角伸向更广袤的空间,便于同学去探索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力培养同学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资料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虚拟生活空间,架设展示平台
  同学在实际生活中要想把自身的想法和作品展示、发表出来,会受到时间、空间和途径的制约,而用信息技术给同学虚拟一个展示自身的生活空间就比较容易了。这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展示同学自身的研究效果,不只可以促进研究学习的深入,而且可以满足同学展示自身的需求,提高同学研究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1、虚拟生活空间,激发发明情感:
    培养同学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语文教学的核心。俺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网络教材中设置了“黄河论坛室”这个栏目,教学中先通过“黄河论坛室”激发同学的发明情绪:“通过网络教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学习,你是否已被黄河着惊天动地的变化所震慑了呢?你是否已深深地感受到人们这种肆意破坏环境的危机了呢?你是否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发生一种强烈的维护欲望了呢?那俺们就为黄河写一则公益广告吧,让更多的人都来维护这——俺们赖依生存的母亲河。请你根据‘发明天地’的提示去研究、去完成。”这种通过信息技术虚拟的生活空间提出研究的问题,对于同学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能激发起同学去探究、去完成的激情。
  2、搜集整理资料,汲取内化积淀:
    探究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置与整合。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中,俺把同学要研究的内容(变化、原因、治理)和网络教材链接起来,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教会同学搜集、整理资料的一般方法:
   ⑴ 确定自身研究的主题,即研究一个有关黄河的最感兴趣的问题,根据主题去广泛地阅读有关资料。
   ⑵ 搜集自身需要的有关资料并做必要的记录,可以摘录原句,也可以用自身的语言加以概括、整理。
   ⑶ 根据自身研究的主题把相关的资料和图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同学学会了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学会了将资料进行内化积累;学会了将自身的亲身体验与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从而提高了同学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了同学的发明力。
  3、架设展示平台,鼓励发表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认为“自俺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成绩需要与自俺理想实现的需要。教学中教师就要给同学架设一个展示的平台,用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互联网等设施给同学提供一个表示自俺、展示自俺的天地,让同学品尝到自身努力后的胜利喜悦。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中,俺鼓励同学展示自身、推销自身的效果,指导他们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与交流。可以用自制PP(幻灯)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可以用朗读的方式汇报,可以用Email将自身的作品发送给朋友,也可以将作品通过网络提交给老师,还可以将作品在网络上发表等。在组织同学交流时,教师要努力给同学营造交流的机会,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已不再仅仅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跨越时空的多种交流形式了。
  综上所述,俺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同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领航者、组织者。全体师生参与到探索、研究、发明的活动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学与网络互动,培养了同学积极探索、敢于发明的情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了信息时代同学的基本学习技能,如:浏览的技能,获取、过滤、分析、处置信息的技能,交流、沟通的技能,信息发布的技能和网络参与的技能,为同学将来投身信息化时代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性学习,不只可以促使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而且可以促使同学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丰富语文学科的情境、协作、交流与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内容,能够充沛发挥同学的聪明才智与发明潜能,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同学的语文学习质量、语文学习能力和创新愿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4-8 16:57:25 | 只看该作者
我不会练习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7: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