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好的教育,应该让人心灵充满温暖读李政涛《教育常识》随想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4-2 12:32
标题: 好的教育,应该让人心灵充满温暖读李政涛《教育常识》随想
好的教育,应该让人心灵充满温暖读李政涛《教育常识》随想

初识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政涛教授,是因为他去年暑期来学校作了关于“有效教学”和“如何成长为名师”的两场报告。而学校推荐阅读的他的专著《教育常识》,则让我有了深入了解他的教育思想的机会。

刚拿到书的时候,我注意到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着这样三句话:“此书写给天下所有教育者。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基本道理和知识。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我非常诧异于一位造诣精深的教育专家为什么会和读者聊一些教育常识,他会谈哪些、怎样谈教育的常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步了解到李教授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他认识到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教育中最可怕的缺失,是对“常识的敬畏”的缺失。进而,他认为“当代中国的各种教育改革,它们为中国教育带来的首要改变,是让教育回到了常识,把已往对常识的违背变成对常识的遵守,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成为教育生活的基础;诸多新理念或新观念,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基”等等,都是常识意义上的观念,是对长期被遗忘的教育常识的重新唤醒。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另一位教育大师、北京十一中学的校长李希贵,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做的,其实都是中外教育家已经说过、已经做过的。李希贵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五十几年来,中国的教育一直不正常,一会儿“左”得不正常,一会儿又“洋”得不正常,教育离“常识”也越来越远。所以,他认为中国教育迫切需要的不是“创新”,而是回归“常识”。李政涛教授和李希贵校长一样,认为教育要回归“常识”——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培养“工具”的;教育是“自由呼吸”的、自为的,而不是“灌输”的。两位大师都力图让教育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

教育要培养“人”,而不是培养“工具”,就是说教育要使人成人,要帮助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好的教育,应该保持一条底线,那就是——让人心灵充满温暖。一位学生的母亲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每天都批评孩子,我都感觉累了,今天晚上孩子对我说:‘妈妈,为什么你从来不对我笑,你就没笑过,天天都批评我……’说着就一个劲地哭,我听了真的也很难受,是的,我好像真是习惯了批评他,检查作业也是,不管做对多少题,首先告诉他错了多少 ,拿去订正……我一直很严厉地跟孩子说话,吝啬夸奖他,就像孩子说的一样,我对别人笑,唯独看见他就不笑了……”我告诉这位妈妈,孩子的内心是向善的,虽然他调皮好动了些,学习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辅导孩子时应该多鼓励,严中有爱。作为一个能得到家长信任的老师,我还告诉她——好的教育应该是让人心灵充满温暖的,她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给孩子心灵以温暖,这个信念会让这位家长有更多的信心,理解孩子暂时的不足,相信孩子发展的可塑性,坚持和老师携手,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乃至健全的人格。

“每个人都是宇宙间的独一无二/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育立场即学生立场/好教育,是宽大、审慎和温暖的教育/懂教育过程,才是懂教育/把儿童当儿童/学生是种子,不是石头/做享受职业尊严和欢乐的创造者/教师是熬炼教育智慧的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教学充满生长的气息/把课堂还给学生……”再读李政涛教授《教育常识》中的一些观点,我的内心也倍感温暖,既为他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寻,更为他字里行间弥漫着的悲悯之心、人文情怀。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