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5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的: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 能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同学自身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
  教学步骤:(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俺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局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俺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俺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考虑:
   1. 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 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俺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香港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平安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身的母亲,台湾回归俺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俺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考虑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十一同学门说的都不错,俺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俺们静静地等待着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设计:
    考虑: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自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29:00 | 只看该作者

《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2
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是一组诗,共有七首。诗人闻一多作于1925年。诗人把当时俺国被外国侵略者占据的七个地方(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旅顺大连),拟人化为远离母亲的“七个儿子”,一首诗写一个“儿子”,所以总称为“七子之歌”。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从当时的清华学校毕业后来到美国留学,学习美术,研究文学,并从事诗歌创作。他目睹了美国种族歧视的种种表示,深为祖国领土被外国侵略者占据,祖国同胞遭受种种屈辱而愤怒。这使他更加怀念自身的祖国,更加渴望这七个地方能回归祖国。《七子之歌》抒发了闻一多强烈的爱国情感,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尊感,表达了被占领土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归的迫切愿望,抒发了他们思乡念亲的情愫。诗歌内容直白,那一声声呜咽,足以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本课选了《七子之歌》中的三首:澳门、香港、台湾。1925年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着(1999年12月20日俺国收回澳门);香港被英国占据着(1997年7月1日俺国收回香港);台湾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后,台湾已由俺国收回。(注意: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局部。现在台湾并不是被外国侵占。现在常说的“台湾回归”,是指台湾与大陆统一。)
同学状况分析:
  经过了近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 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同时,同学搜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以辅助同学对文本的理解。随着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的回归,随着《七子之歌?澳门》一曲回旋在祖国大地,同学对于本课学习的内容并无陌生感,易于接受与理解。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法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梦寐不忘、襁褓”等词语。
  2、通过背景资料的查询和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3、引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俺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七子之歌?澳门》),谁能说说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板书课题:七子之歌)
  2、你们对这首歌有哪些了解?(板书:澳门。当同学说到作者闻一多时,出示闻一多的图片,同时问:)还有哪些同学搜集到了闻一多先生的资料?俺们来交流一下。(对闻一多,同学着重掌握:青年时留学美国、著名的学者诗人、爱国民主斗士三点即可。)
  3、了解了作者,今天俺们就来学习闻一多先生所写的《七子之歌》中的首篇《澳门》。(出示这首诗歌。)
二、学习诗歌-澳门
  1、读书释疑。
  (1)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歌,老师希望你看准字形,读准字音,把自身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在朗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觉得特别不好读的词语,来给大家提个醒。重点解决:襁褓-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偏旁相同)这说明这两个字跟什么有关?(与衣服有关)它通常用来干什么?(用来包裹婴孩的布)
  (3)字词没有问题了,俺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首诗歌。其他同学要当好小评委,看看他是否做到了看准字形,读准字音。
  (4)诗歌的朗读上看来是没有什么问题了,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俺们交流一下。
  (5)你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要求同学结合老师给的资料和自身课前查阅的资料,小组合作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6)俺们来交流一下吧。重点解决:
  ①“你可知‘妈港’不是俺的真名姓? ”
  ?“妈港”这个名字的来历。(1553年葡萄牙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在澳门的妈阁庙前登陆。后来葡萄牙人就将澳门称为“妈港”。英文写为Macao)
  ?土生土长的澳门人乃至全中国人,会喜欢这个名字吗?(不会)为什么?(这是侵略者给起的名字、屈辱历史的开始)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想法?
  ②“但是他们掳去的是俺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俺内心的灵魂。”
  ?“掳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土地、金钱、资源……)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身家乡的土地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愤怒、生气),那就读出你的愤怒与生气。
  ?是啊,虽然失去如此多的东西,但是抢不走的是俺对祖国的什么?(热爱)正如诗人所说的祖国,你依然保管着俺内心的灵魂。
  2、体会感情。
  (1)当年的闻一多先生,就是这样满怀着悲愤之情,满怀爱国情感,写下了这首《七子之歌》。让俺们一齐再来重温一下。(放朗读录音)
  (2)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感受?
  (3)(放音乐)随同着悠扬的音乐声,试着用俺们的朗读表示出俺们种种的感受来。你可以自身练习朗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朗读。(指名读。)
  (4)一声声的呼唤,一次次的期盼,终于,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这个游子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出示图片,解说)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美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升起,高高飘扬的时候,当澳门特别行政区长官何厚铧宣誓就职的时候,澳门欢腾了!濠江沸腾了!庆典的礼炮,又一次为祖国的盛事鸣响;美丽的礼花,再一次为民族的团圆怒放。大街小巷处处充溢浓烈的喜庆气氛,到处是欢庆的人群。人们尽情地抒发满腔的喜悦,已是凌晨4点多,澳门依然是人声鼎沸,一片欢声笑语。
  (5)假如此时你就在庆祝澳门回归的现场,你会怎样?那就让俺们带着这种情感一起诵读这首《七子之歌?澳门》。
三、小结
  今天,俺们可以告慰闻一多先生的是,他梦寐不忘的“七子”回归,已逐一实现。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祖国强大的结果;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这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七子之歌》,让俺们永远记住它所带给俺们的震撼。(放歌曲,一起唱)
课后反思:
  一、感悟与质疑和谐相生。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 陶行知在《发明的儿童教育》中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舍得给同学时间,让同学充沛表达出自身的疑问。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读通顺诗歌的基础上,俺给予同学质疑的时间:“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同学充沛表达自身的疑惑与疑惑。提倡让同学质疑,并不意味着让同学的疑问左右课堂,把阅读课上成质疑问难课。俺紧紧掌握好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的目的进程做到了心中有数,将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纳入自身的教学思路中,如同学提出的为什么称为“妈港”?掳去肉体是什么意思?对同学提出的枝节问题如生词的意思,俺灵活处置, 让同学互相解决,从而牢牢掌握课文的中心。
  二、想像入手,读中悟情。想像是同学把文字变成形象的再发明过程。教学中引导同学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及时切入朗读,引导同学把自身想像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同学根据语言文字进行想像,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更深的体会了感情,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又通过朗读,进一步品味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现了语文特点。如俺引导同学想像在澳门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让同学体会不只仅是生命、是财富,更重要的是尊严、是主权……在此基础上俺追问:“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身家乡的土地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使同学不由的发生与当时澳门民众一样的悲愤之情,一样的伤心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读中悟境,读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这样的朗读才会“有声有色”,这样的朗读才干使同学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生生流动着的感情。
  三、创设情境,激趣生情。兴趣是调动同学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同学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同学的全面发展。
  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让同学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同学学习的欲望,发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因为这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同学的第一感知,因此,俺十分注重它的吸引力,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俺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让同学在这首歌的背景音乐下,充沛谈谈对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的了解,任何角度、任何方面都可以,因为课前有预习,因为没有固定答案,同学很兴趣高昂,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俺和同学一起学习过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广大民众渴望回归的迫切愿望之后,在音乐声中,在一幅幅洋溢着回归的喜悦的图片中,俺声情并茂的讲述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这个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的那一幕。人民的欢声笑语,人民的喜极而舞深深感染了同学,使得同学在后来的朗读中是那样的入情入境。
  创设情境能将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式教学进一步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教学中,只要俺们留心找情(情即教材中的一些因素),精心设境(境即特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就会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29:00 | 只看该作者

《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3
  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诗歌的阅读,更应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利于准确掌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在诵读与表达中,给同学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至3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介绍作者,创景激趣
  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和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果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其间,他刻苦学习,成果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与了多种同学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1919年,“五四运动”迸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3、教师补充谈话。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今天俺们就来一起学习。(教师板书:七子之歌,生齐读。)
  4、理解课题。(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之际,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大型记录片《澳门岁月》,其中的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门》。“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就让俺们一同来欣赏这首感人至深的主题曲吧!
  [利用资料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为体会诗意做铺垫。]
  二、了解背景,点燃激情
  1、伴着《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教师播放背景知识课件。
  2、说说你观看后有什么感受?(同学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相继沦陷,广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压,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早一天回到祖国的怀抱!
  下面俺们就来学习这几首诗,体会这种思想感情。
  [听歌曲、看课件、谈感受,既充沛了解了诗歌的时代背景,又点燃了同学的学习激情,为更好的体会诗意奠定了基础]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师配乐范读。
  2、自由朗读;同座互读互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4、重点读准以下字音。
    qiǎngbǎo lǔ mèi què níng dàn
    襁褓掳去梦寐凤阙狞恶啖着
    zhīgāo háotáo yīnyūn
    脂膏号啕氤氲
  [这首诗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词较多,教师先范读,有利于同学的正确朗读;配乐朗读可以更好地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同学阅读的情趣。]
  四、指导阅读,教给方法。
  1、指名同学朗读《澳门》。
  2、说说“妈港、襁褓、掳去、梦寐不忘”等词语意思。
  3、再细读这首诗,想想诗歌表达了什么意思?你读完后,有什么体会?(生自由发言说意思,谈体会。)
  4、教师小结:“澳门”离开祖国已经三百年了,它怎能不渴望回归呢?
  请同学们再认真自学后面的两首诗歌,进一步体会。
  五、自学交流,体会诗意
  1、安排学习要求:用刚才的方式学习《香港》和《台湾》,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自学,教师巡查,适时给予指导点拨。)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教师积极参与到小组之中,掌握各组讨论情况。
  3、逐首交流。(1)指名读,评议。
  (2)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风阙、狞恶、啖着、脂膏、号啕、琉球、氤氲等)
  (3)自由发言,谈谈自身学完以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离开祖国,就好像失去母亲多年的子女一样,他们多么渴望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呀!特别是每首诗歌中的那句“母亲,俺要回来,母亲!”,应该怎样读,才干表达出这种情感来?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同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现了同学个性化阅读与理解;教师对同学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对同学独特感受的珍视与鼓励,更有助于同学准确掌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品读体悟,演唱表达。
  1、指导朗读。(1)师范读其中的一首诗歌。(2)生选择自身最喜欢的一首诗练习朗读。
  2、展开朗读竞赛。播放《七子之歌?澳门》乐曲,指名同学朗读,评议。
  3、齐读三首诗歌。4、学唱《七子之歌?澳门》。
  [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学唱歌曲,抒发激情,启迪思想。]
  七、拓展思维,改写诗歌。
  1、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俺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当家作主,帝国主义列强再也不敢来侵略俺们。香港、澳门两地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被赶出台湾,台湾回到中国的主权范围之内。但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俺们深信,最终定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3、看完以后,同学们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骄傲……)
  4、那么,请你们设想一下,假如闻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场,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5、生自由发言。(不必要求统一答案,同学畅所欲言,怎么想,怎么说都可以。)
  6、港、澳门已经回归。台湾与大陆最终也将实现统一,那这几首诗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请同学们试着改写其中的一首诗歌吧!
  7、生改写诗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8、展示。指名同学朗读自身改写的诗。评议。
  [通过观看影像资料、设想以及改写等学习方式,激发同学的想象力,进一步同作者发生共鸣,从而使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八、试背诗歌。
   1、个人背诵。
   2、同桌互背,检查。
   3、教师背诵。
   4、全班齐声背诵。
  九、安排作业。誊写诗中最喜欢的一首。
  点评:
  本课设计主要体现了三个“注重”。
  首先,注重了信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阅读是搜集处置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前安排同学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实际就是让同学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同学处置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其次,注重了同学思想情感的启迪和熏陶。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同学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同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设计旨在通过大量的学习实践活动,采用品读与演唱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所获得的情感体验逐步加深,进而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在感受与理解诗歌的过程中,提高欣赏与评价能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第三,课内外有机结合,注重同学思维的拓展。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设想闻一多先生的感受,改写诗歌以及搜集其它几首诗来阅读,都是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的有效方法,使同学进一步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19: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