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2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花的勇气》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花的勇气》教学案例1
  师:谁来说说文中哪一段话使你感受最深?
  生: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使俺感受最深。
  师:(出示最后一段话)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俺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俺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师: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画出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  ),因为(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  ),因为(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  ),因为(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因为(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  ),因为(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19:00 | 只看该作者

《花的勇气》课后反思2
 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时应充沛放手让同学自读自悟。教学时,俺首先引导同学披文入情: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依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画出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同学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认真研读课文:把自身喜欢的局部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找出自身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反复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研讨。这篇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如“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俺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俺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俺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俺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俺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教学时,俺让同学找出自身喜欢的词语进行赏析,引导同学感受语言的优美,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努力达到增强同学语感,积累语言之目的。教学时应以读为主线,特别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引导同学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之后,又让同学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读出失望──惊讶──遗憾──惊奇──震撼,使同学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由于经验缺乏,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缺乏,需要进一步改正:
  1、教师放手不够,担心同学找不出说不到。
  2、在引导同学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时未能掌握好课文的两条线索,忽视了两条线索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同学在体会上有困难。
  3、同学的朗读浮于外表,没有深入到文本情境中。
  整改措施:
  1、紧紧抓住两条线索之间的密切关系,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引导同学领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引导同学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3、遵照略读课文的要求,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充沛放手让同学自读自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19:00 | 只看该作者

《花的勇气》课后反思3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发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惊讶,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进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课文中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身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俺放弃了原来的抓作者心情变化这一条情感线,主要抓住花的变化过程──从美到更美展开教学,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词句的读悟,使同学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在说话、写话中升华同学对生命的感悟。整堂课采用线性设计,层层铺垫下来,导入、过渡自然而又巧妙,在教材的处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读悟结合、学习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有自身的思想与相应的战略。课上下来,觉得同学的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离预设的目标还是有那么一点距离,除了教材的因素和同学因素(使用老教材的四年级同学可能不适应新教材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掌握好机会及时地进行引领也是一个原因。例如:在同学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只能简单地重复同学的回答或不应对,缺少评价和适度的指引,使同学对文本的理解只能“平面开移”而缺少“纵深开掘”。在研读重点句段时,能注重读悟结合起来,但怎样引导同学以读促悟,领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又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08: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