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走,俺们去植树》教案及课后反思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俺们去植树》教案1
教材分析: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生机勃勃。身处于美好的春光里,俺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诗歌《走,俺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建议:“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俺们一起去植树!”
教学目标
1、读懂树木的对人类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有韵味性的朗读,感受在春色烂漫的大自然中快乐植树的情景。
3、自同学字新词,能有情感地背诵这篇课文。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这一课时应让同学读得准,读出诗歌的节奏,理解树木的作用,还得认认真真地把生字写好。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俺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已经快发出了新芽,再过些日子,俺们的世界将会是……(尽可能让同学来形容这种景象,板书相关词语,调动同学已有的积累,既是文本情景的创设,也是对以前学习效果的回顾。)
2、当看到绿意盎然树木时,俺们会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舒适,那你们知不知道,树木对俺们有什么作用吗?
(联系课外知识,让他们尽情地说出树木的作用。)
3、总结,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朗读课文。目标:读准,读出节奏,并学好生字词。
1、顺上一环节,激发同学朗读。
(……既然树木对俺们这么重要,那俺们抓紧去植树吧!)
2、读前安排任务
A、读准每个字音,把不太理解的字词作好记号。
B、再读一遍,尽可能读通顺些,对自身不理解的地方结合课文内容或工具书或同桌交流解决。
(教师收集同学学习的一些信息)
3、指名读。
字字过关,句句通顺,并鼓励读出节奏感。
针对一些难的生字新词进行点拨指引,板书“渠、栽、版”辨析。
(同时注意教给方法。)
三、读懂文本内容
1、你们能不能用诗歌中的语句来告诉俺树木都有哪些作用呀?(选择读,有目的地读,读仔细了。)
A、给同学考虑自读的时间。
B、交流读,鼓励把找到的语句读得更好。
2、师生交流,讨论如何读好这些句子。
四、指导写字
1、简要总结上学期的写字情况,并回顾写字时应注意什么。
2、自身观察,体会写法。
3、教师有针对性指导。
4、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完成习字练习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这一课时重点是引导同学再次深入地朗读,走入文本的情境,并能熟读成诵,让文本的思想春风化雨般进入小朋友们的心灵之中。另外,完成相关课堂作业。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俺们知道了树木对俺们有哪些好处?谁能比较完整地告诉大家?(鼓励同学不看书,并用书上的语句说出。)
2、同学们,多植树对俺们大好益处,俺们得用自身的双手去植树-俺们的身边,荒山、野岭还都等着俺们去植树呢!现在就让俺们一起去植树。
二、深入品读,感受情境
1、(接上)教师先放声有情色地引读“迎着和煦的春风……”
(示意同学用这种有节奏,有情味的朗读,完整地感受诗歌的情境。)
2、分节指导朗读
A、形象性地读好第一节。
如感受迎面而来的春风,感受怎样地行走(感受“迈”的形象性。)
另外,这里的“走”很有号召力,要读出号召力。
B、指导读出第二节。
前四个词语表处所,很形象,要一个一个慢慢读出,读出时,眼前出现这个地方(想象读)。
C、指导读出3-5小节
充沛体会植树的作用,可分一下形式朗读。
D、最后一节
用齐读的方式引领同学感受。
三、背诵指导
1、帮同学理清一下诗歌的脉络。
1-2节写的是俺们“一起去植树”的情景。3-5写植树的作用好处。最后一节总写俺们离不开树木,号召去植树。
2、可以分段落背诵。
3、指名背,针对具体情况再加以指导。
四、作业指导
1、完成课后第五题。
(选一种树,了解它的名字、外形特征以及作用,试着讲一讲,在课堂中与同学交流。)
2、指导同学完成补充习题上的习题。
课后反思:
《走,俺们去植树》这不是一篇假诗,不是一首想像诗,而是一首实践加考虑的诗,是一首通过实践来说理的一首诗。植树是为自身、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发明,俺们应该让同学拥有这种发明。作者用自身的智慧头脑展示了小朋友们的希望,展示了人类需要的环境。这一句句发明之语,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同学,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城市的植树往往是由专门的劳动者来做,而农村的小朋友这种体验还是有的,因为大多数的农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树的活动,他们摸一摸,看一看,也会有着灵动。但不论是有,还是没有,但能以诗的方式主动表达自身的感动的同学却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课上,特别对于四年级同学来说,也应该引导他们学着用诗的方式记下自身的感动。课后有第五题是: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其实也可以模仿着课文的形式,让同学以诗的方式介绍,也许更能够激起同学的发明欲望。
课前考虑:
植树是为自身、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发明,俺们应该让同学拥有这种发明。作者用自身的智慧头脑展示了小朋友们的希望,展示了人类需要的环境。这一句句发明之语,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同学,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对于四年级同学来说,也应该引导他们学着用诗的方式记下自身的感动。课后有第五题是: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其实也可以模仿着课文的形式,让同学以诗的方式介绍,也许更能够激起同学的发明欲望。
教学反思:
原想在精讲多练上下功夫,没想到一到上课就担心同学这里不懂,那里不明白,啰嗦了半天,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同学练习的时间却少了,仔细看看补充习题上的题目,上课假如一带而过,那同学能做出来吗?有时发现教学真的很无奈,讲多了又没时间写作业,讲少了,一些练习同学又不懂了。本课俺觉得在植树好处的掌握上较准确,大局部同学能完整、准确地表达。文中“绿色工厂”“绿色宝库”“绿色的希望”三个词组所指的内容上课时要让同学明确一下。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多一些疑问,俺们一起来讨论。
课前考虑:
这篇课文比较浅显,同学容易掌握,在教学中,俺采用“三读”教学,一读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是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赛读;三读是读透,将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合作,假如还是不能够解决,则集体一起解决。课文中同学可能不太理解“绿色工厂”(这是光合作用,让同学在第一课时后去查阅资料,以空虚学习内容)还有“四化”,可由老师讲解,假如时间富余,也可以让他们自身去查阅。
授后小记:
今天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同学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在讲解时,俺结合寒假作业中同学所写的日记本,让他们更贴切地感受到写日记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注意日记的内容,语句的通顺等。
今年俺们实施免费向同学提供教科书,还要进行循环使用,这与“保护图书”有着相同之处:即不损坏教科书,不随意乱画、不卷角,所有记号用钢笔来做等。通过图画的学习,同学能够比较自觉地讲出来,再由老师进行总结。结合俺们学校每周都要开放图书,让同学借阅,俺们也知道如何去维护图书,只是,图书利用的程度还有待提高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走,俺们去植树》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同学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知道植树的重要性,能说说植树的好处。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中的比喻用法。培养同学的环保意识。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出示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去干什?要求看图说一段话。  2.板书课题:1 走,俺们去植树
二、自读课文 检查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 提示:读书做记号。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利用熟字自同学字和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教师行间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渎音。如:煦、渠、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指导书写。
    煦: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符:与“和”比较。
    版:与“板”比较。      乖:与“乘”比较。
  (3)交流词语的意思。
   和煦:温暖。
   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乖乖:不淘气,听话。
   (4)指名说说自身没读懂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放录音范读全文。
  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俺们什么。
指名读课文。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3.读—读,再誊写。(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3月12日是植树节。在那一天,一群少先队员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相互喊着:走,俺们去植树,让俺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到那里去植树。
学习课文第一局部。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
    ①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
    (“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俺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②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
     引导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
     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
   ③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二)学习第二局部:
  1、植树是全世界人民一起关注的一件事,那么植树到底有何价值?答案就在课文第二局部。请把课本打开。读一读,并在自身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同学自读,并相应做上记号。)
  2、同学交流,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随时记下。
  3、看样子大家的问题还真不少。有问题俺们就要想方法解决。现在请大家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先把课文读一读,然后结合自身搜集到的资料,找一个自身感兴趣的话题,一起议一议。呆会儿俺们再交流。
  4、同学四人小组学习。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①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俺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②绿色宝库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③绿色的希望指的是什么。联系插图,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后的景象。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语设计:①原来树木能够 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而释放生产出氧气,净化了空气。怪不得被称为绿色工厂。
 ②你种一棵树,俺种一棵树……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献出自身的以份微薄之力,总有一天,俺们能染率祖国的版图,为大地披上一件绿色的衣服。
 ③土地沙漠化、鸟儿等动物因失去家园而日渐消失等问题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而植树造林却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于是种下一棵树,也就等于埋下了一个愿明天的世界更美好的愿望。
 ④原来树木竟有这么多用处,所以人们称它为绿色宝库。
  7、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千秋大业,俺们国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号召全民植树。同学们不只要积极响应还要动员其他少年朋友。怎么动员呢?这首诗就是最好的动员资料。现在俺们一起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能背的就背。
  8、拓展练习:现在俺们把第1课学完了,又听了其他同学补充了那么多有关树木的知识,你可有什么想法?
(三) 总结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俺们都积极行动起来,用你的微薄之力,为世界增添一份绿,集大家一起的力量,还地球一件绿色的衣裳。
板书设计:
             1 走,俺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
              绿色宝库
              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
作业设计
一. 在()里天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小树 染绿 ( ) ( )的大树 增添( )
( )的春风 栽下( ) ( )的宝库 迈开( )
二. 在课文中摘录两句比喻句,并填空。
1 ——————————————————————————
这句是把——————比喻成——————————————
2——————————————————————————
这句是把 ————比喻成————————————————
三. 在课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
1. 形容极轻快地跳舞。( )
2. 高耸在天空的树木。( )
教后记: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往往语浅易明,字面上不难理解,教学时俺由看图入手,揭示课题。重点探究少先队员植树的情景和植树的好处。继而联系学校内树木的名称、外形、用途,组织同学讲叙、交流、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走,俺们去植树》课后反思3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上课时,俺在板书课题后提出了两个问题引导同学考虑:(1)课题由两局部组成,假如把前面一个字“走”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2)读了这个课题,大致猜想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问题,同学通过反复诵读,发现了“加上一个‘走’字,有叫他人一起去植树的意思;没有‘走’字,只是讲‘俺们去植树’这件事,没有叫他人一起去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读一读课题,猜一猜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不难了。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首诗歌是写与植树有关的。”“这首诗是号召他人一起去植树的。”
此时让同学自由读一读诗歌,看看自身猜得对不对。读后以后,有同学提出了补充意见:“这首诗除了叫人们去植树,还写了植树的好处。”于是,俺让同学拿起笔来找一找,哪几个小节写了植树的好处,在这个小节前面作个记号。同学很快找到了第3、4、5、6小节。“那么剩下1、2两个小节又是写什么的呢?让俺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诵读感悟”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5: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