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2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角形的认识》学案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20:5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课前调查。

1、请你到生活中找一找,看看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把它们记录下来,准备在课堂中展示。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仔细阅读课本第22页例1前面的情境图。说说从这幅情境图中,你能找出哪些以前学过的图形?

二、自主探究。

活动一: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做一做。你能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吗? 试试看。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再对照课本22页,看课本上是怎么做三角形的。

2、画一画。请你在脑子里想一想,三角形是什么形状的,再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个三角形。

3、自学课本22页,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讨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准备在课堂中展示。

活动二:探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1、请你准备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每次从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中任意选三根,试着围三角形,并且记录好每次选用的小棒的长度以及能否围成三角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20:51:34 | 只看该作者
填写好下面的表格。
第一根小棒的长度
第二根小棒的长度
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能否围成三角形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2、思考。选的都是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比较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你的实验操作你能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应该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准备在小组里交流?
你准备在课堂中展示的精彩发现是:                                    
一、      试一试
1、通过上面的学习,请你完成第23页的想想做做。
2、试着在书本上完成第24页的第2、第3题。
四、自学质疑
1、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吗?如果有请你及时记录下来,老师同学愿意帮助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20:51:56 | 只看该作者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22-23页的例题,第24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学习活动,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让学生在由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中,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
教学难点
在操作活动中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包括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长的小棒)、三角板、钉子板、饮料吸管一根、剪刀等。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围绕学案的的第一部分“课前调查”,让学生说一说。
师:你在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高压线杆、自行车、房屋的人字梁等):
师: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可真是无处不在。
2、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22页例1前的教学情景图。
教师:从这幅情境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学过的图形?(当学生回答能找到三角形时,多媒体闪动图中的一个三角形的边)
3、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积累感性材料。)
二、合作探究,体验感悟。
(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作业。
1、做三角形。
学生做三角形,在小组内交流做三角形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用以下四种方法:(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2)、在钉子板上围成三角形;(3)、直接沿着三角尺的边画三角形;(4)、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
展示学生制作的三角形,并指名说说做的过程和想法。
2、画三角形。
请学生先在头脑里想一想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在作业本上画出三角形。
3、学生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小组内说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
交流后明确: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教师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4、 在点子图上画两个三角形。
提示:以点子图中的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学生试画,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平台,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呈现出来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位置也不同,使学生由不同发现了相同,在做数学中感知了三角形的特征。)
(二)、探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1、设疑。
师:几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三条线段一定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讨论,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合作探究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信封,内有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1)、小组合作,任意取三根小棒围三角形,并且记录好每次选用的小棒的长度以及能否围成三角形。
学生小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第一根小棒的长度
第二根小棒的长度
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能否围成三角形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2)汇报交流结果。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10厘米、6厘米、5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第二种:10厘米、6厘米、4厘米,10厘米、5厘米、4厘米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思考一下:三根小棒的长度,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小组讨论)
三、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小结。
(1)、 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思考一下:三根小棒的长度,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可以提醒点拨。看看三根小棒中任意两根的和与第三根的关系。它的两边之和与第三条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计算,发现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
(2) 哪组来说说看: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你们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应该有什么关系?
讨论交流后,展示学生的发现: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
(设计意图: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的实践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的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质疑问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昨天预习过程中的困难都能解决吗?你现在有新的困惑吗?老师同学愿意帮助你。
五、矫正反馈,应用新知
1、下面哪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为什么?    (2厘米、4厘米、6厘米),(5厘米、2厘米、5厘米),(6厘米、2厘米、5厘米)
让学生根据每组中的三条线段的长度直接做出判断,并简要的说明理由。
六、迁移应用,深化新知
1、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线最近?(多媒体出示24页书上第三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从学校到少年宫的不同路线,并回答第一个问题;再让学生找出最近的路线,并要求解释理由。
3、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2厘米和7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第三根小棒可以有多少种情况?
学生通过操作会发现: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在6厘米与8厘米之间,它有无数种可能。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练习设计层层深入,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10厘米、6厘米、5厘米、能围成三角形
6厘米、5厘米、4厘米、 能围成三角形
10厘米、6厘米、4厘米、不能围成三角形
10厘米、5厘米、4厘米、不能围成三角形
  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20:52:0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不是把知识结论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在“做”、“围”三角形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了主动获取新知的实践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思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我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课前我做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让每一位学生都有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四根小棒,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动手操作做一个三角形,在操作中体验到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在围三角形的过程中体验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

第二,课上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课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小棒,充分地围,经历围成与围不成三角形的过程,并给学生提供思考“为什么”的时间,这样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是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既理解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第三,引导学生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在用小棒围的时候,学生的直觉感受是如果这两根较短的小棒的另一端能够碰到一起,就围成三角形;如果不能够碰到一起,就围不成三角形。学生的这种直觉感受是必要的,但不是最终的。要在直觉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根小棒的长度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这才是“数学化”的过程,学生才能在获得数学结论的同时又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7: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