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接近、丰碑”等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协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誊写课文中的“精彩段”。
  教学重点:
    学会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对学习的渴望。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1、活动:“开火车”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
   2、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运用自身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位小姑娘的眼睛。
     (师:俺们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双眼睛?他又是如何来描述这双眼睛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2、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同学熟读课文。
   3、引导同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名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向同学们优秀课后的“金钥匙”栏目。)师:找找课文中的哪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同学说出这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山里的小朋友上学条件是怎样的?等等。)
    (2)再读课文,并谈谈当你知道这张照片是这样拍到的以后,你对小姑娘的这双眼睛有新的看法了吗?能否描述一下?(师:俺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双大眼睛的。)
   2、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体会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是多么渴望上学、渴望读书。
    (1)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正在专心地听课呢。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渴望读书,可是却担心着什么。
       师:她会担心什么呢?生:她可能担心没钱继续上学吧。
       生:作者还联想到这双大眼睛在看着很多人,希望俺们协助像她这样的小朋友。
    (2)从课文中的两个“生怕”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同学感悟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
       生:俺体会到小女孩听课十分认真。生:俺体会到小女孩很爱学习。
       生:俺还体会到小女孩很珍惜学习的机会。……
    (3)从课文中的两个“虽然”和一个“可是”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同学体会山区小朋友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内心充溢忧郁的原因。)
       生:俺体会到小女孩为了上学不怕条件差。生:俺体会到小女孩怕迟到连头发都没梳。
       生:俺体会到小女孩上学不容易。生:俺想小女孩只要能上学什么都不顾了。
    (4)作者为什么能从这双眼睛联想到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山区小朋友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呢?(引导同学理解作者因为了解了山区小朋友上学的不易,才会由此联想到这些内容的,从而知道了解背景是协助同学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也是习作表达的一种方法。)
    (5)你看到这双大眼睛还联想到了什么?
      生:俺想这个小女孩平时的作业一定完成的很认真。
      生:俺想她的作业本一定用的一点地方都不剩才不用了。
      生:俺想她的铅笔用的都拿不住了才不用了。
      生:俺补充,俺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山里的小朋友平时都舍不得用铅笔,都是在地上用树棍写,只有写课堂作业时才舍得用铅笔。……
    (6)有语气地朗读2-5自然段,把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画出来,并试着读一读。
    (7)在2-5自然段中选自身喜欢的段落誊写。
   3、学习课文6-7自然段。
    (1)读了这局部内容后,你都了解了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社会引起了哪些关注?其他人看到这张照片会怎样呢?边读边画出有关内容。作者运用了什么方式介绍的?(引导同学找出这张照片的巨大反响。作者运用了具体的数据来真实地报道了这张照片的社会作用。)
    (2)朗读课文6-7自然段,考虑:“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引导同学理解这双大眼睛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以及因此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许多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学校。)
    (3)看到“大眼睛”这张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同学结合本校搞的“百日节俭献爱心”活动说说自身的想法。)
      生:俺觉得俺的学习条件太好了,俺以后要节约用本子和铅笔。
      生:俺不再乱花钱了,把零用钱积攒起来寄给贫困地区的同学。
      生:俺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建学校,让那些穷小朋友也能上学。……
  三、课外延伸:
    再查找一些关于这双“大眼睛”的资料,更加详细地了解关于“希望工程”或是照片中的这位姑娘的情况。
  四、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虽然……虽然……可是……
             “希望工程”
              努力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02:00 | 只看该作者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语文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幻灯1、2)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照片中的眼睛吗?(充溢幸福、欢乐……)
   2、(放幻灯:“大眼睛”)你怎样来形容这张照片中的眼睛?
     (同学谈想法或体会:明亮的、专注的、水汪汪的、渴望的、忧郁的……)
   3、的确,这是不寻常的照片,作者看到这张照片也想到了很多,让俺们来读课文。
     (由眼睛导入,可紧扣本单元主题,也可形成强烈地对比,让同学从情感上首先体会两种眼神的不同,在心中留下一个疑问。)
  二、理解体会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作者看到这张照片后想到了什麽?
    (1)同学自由读课文。
    (2)作者怎么想的,谁来朗读第一段?(同学朗读)
    (3)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体会?(同学谈体会)
    (4)想到这些,你是一种什么心情?你能读出来吗?(同学个别朗读,配乐朗读)
      (在同学整体感知课文后,这样一张不同寻常的照片会让自身发生什么联想,作者由此想到了什么,通过朗读让同学在情感上和作者达到共鸣,同时在此指导同学朗读。)
   2、这样一张照片,为什么能让俺们、让作者这样感动,由此联想到这么多呢?让俺们从第一段中了解一下这张照片的来历和背景吧!
    (1)默读第一段。
    (2)谁来用最简洁的话说一说照片的来历?
      (同学说。引导同学从文中提取出信息,并用自身的话表达出来。)
    (3)“大眼睛”是在什麽情况下上学的?
    (4)你还知道哪些失学儿童的故事?讲一讲。(同学交流)
    (5)老师这里也有几张照片,请大家看大屏幕。(放幻灯:贫困儿童照片)
    (6)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同学谈感受)
      (在此处,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让同学了解了照片的背景,对背景知识的批注和补充,有意识的培养同学提取信息的能力,使课后“金钥匙”的要求得以体现。同时,这些令人为之感动的、真实的照片和老师所创设的情景让同学了解了那些贫困地区小朋友们的学习状况和条件,使他们从心底同情这些小朋友们。)
   3、这些贫困儿童的境况和“大眼睛”一样,让人同情,让人感动,他们对读书的渴望和“大眼睛”一样的强烈。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许许多多接近失学的贫困儿童都有的,“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俺……”大家一起来读第5、6自然段。
    (1)同学朗读第5、6自然段。
    (2)社会上的单位、团体、个人给予这些小朋友无私协助和关怀。请大家看这些俺们并不陌生的镜头。(放幻灯)
      (同学和那些失学的小朋友们感受了同样的关爱和温暖,感受爱心的可贵。)
   4、“大眼睛”激起了人们的同情和爱心,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让俺们来看一看“希望工程”开展十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吧!
    (1)请大家自由读第6自然段,画出文中的数字。
    (2)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同学说)
      (在这里,通过前面的体会和理解,同学很容易的理解了这些数据的含义。但要将文章的主题和精神在这里得到总结和升华,需要同学通过相互补充来完成。)
  三、拓展升华
   1、直到今天,“希望工程”仍在继续,人们的爱心还在延续,俺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1)同学同桌交流。(2)汇报。
   2、小结:今天,在俺国的一些地方还有许多这样的因贫困而失学的小朋友们,同时社会上也有许多充溢爱心的人们,在人们的关怀下,小朋友们又获得了希望,让俺们也加入其中,一起关注这一双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四、俺来试一试:
   1、搜集“希望工程”的有关资料;
   2、摘录有关描写眼睛的词、句、段;
   3、观察你家长或同学的眼睛,抓住特点描写一段。
    (同学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题目完成)(通过拓展和升华,让同学了解希望工程十几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了解希望工程的宗旨和意义,感受爱心的可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完成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眼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怎样才干把这种美读出来?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对希望工程有了新的理解吗?(同学谈)
   3、师生配合,随音乐读文。
  二、课堂延伸
    眼睛,自古以来都是诗文作者赞美的对象。古今中外,有许多描写眼睛的诗词、画作、歌曲、乐曲,你都知道哪些?(最好能够展示作品。)
  三、小练笔:观察周围熟悉的同学的眼睛,以“眼睛”为专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渴望
           忧郁   大眼睛    读书
           明亮
  教学反思:
  当俺们把书翻到这一页时,俺们首先会去关注课文中的这幅插图“大眼睛”。看到这张照片时,会想去解读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这眼神中包括着什么,然后才想知道它的来历及其它的情况。本着这样的想法去设计了教学,并准备了许多的图片和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升华;同时,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同学感受体会贫困地区的儿童在恶劣的条件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从同学的反映和课堂的效果来看,结果是很好的。首先,直观的图片导入、音乐的渲染、深情地朗读,让同学很快理解了作者的联想,并由此逐步去了解照片的来历、希望工程、人们的爱心援助等;接着,相关的补充图片、老师的情景铺设,更使同学的情感在这一刻深深地被震撼,好多同学热泪盈眶,大多数同学默默地深思;之后,在讨论中同学真挚地谈了自身的想法,表示要尽自身所能协助他们,并反思了自身的学习行为。俺认为圆满地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02:00 | 只看该作者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誊写文章的“华彩段”。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激发同学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同学的想象思维能力。
   4、培养同学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同学搜集“大眼睛”小朋友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铺垫情感。
   1、透过同学们一双双甜美无比、炯炯有神的眼睛,俺能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同时也让俺想到,在俺国西部的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小朋友,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停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今天就让俺们走进西部,走近这些贫困山区的小朋友。
   2、(课件播放贫困山区小朋友学习生活的图像,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激情描述。)
   3、此时此刻,你内心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同学畅谈感受。)
  二、解说背景,导入新课。
   1、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小朋友。在众多的小朋友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小朋友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论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获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她叫苏明娟。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打开课本。
  三、初读感知,渗透识字。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教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蜿蜒、跋涉。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识记的方法,并理解词义。)
   2、(检查读课文,让同学选择自身喜欢或感触深的段落读一读,评议读书情况。)
  四、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专心、忧郁、渴望读书)
   2、是啊,小姑娘这双专心、忧郁、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她渴望读书的?划出相关的语句,读给同桌听听,说说自身的体会。
   3、(同学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身的研读效果,进行交流,谈体会。)
   4、(汇报交流,同学自由表达,在对话交流中,教师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掌握重点。)
    (1)“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读着这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同学想象小姑娘上学的情景并叙说,教师相机点拨:)初升的红日拥抱着她,晨雾笼罩着她。虽然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危险重重,但是年龄幼小的她却十分坚强,不论刮风下雨,总是按时到校,她是多么的好学啊!
    (2)体会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求。她还“生怕”什么?(放开,让同学想象)
    (3)“忧郁”是什么意思?小姑娘为什么忧郁?
    (4)观察照片,从她的注视里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很会读书。能结合故事背景来展开联想,联想得很丰富,也很合理。是啊!这双大眼睛,它是那样专心,因为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又是那样忧郁,因为她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是那样强烈地渴望着读书,即使学习条件是这样得艰苦、恶劣。
    (5)(引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小姑娘的专心、忧郁、对读书的渴望,指导同学正确掌握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重音等。同学练读,指名读。)
   5、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这双大眼睛是不计其数接近失学的儿童的缩影,它向世人喊出了俺要读书的心声。(课件出示贫困地区小朋友失学、停学的资料)
    (2)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作何感想?(同学畅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感受再读一读这双“大眼睛”吧!(同学练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读出感动,读出渴望。)
    (3)指名朗读,配乐朗读,教师引读: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引读“它注视着前方……”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溢着忧郁――引读“虽然清晨教室光线……”
      这双大眼睛,向俺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像在看着你,看着俺……”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小朋友……”
   6、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俺们很多很多……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发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五、自主读文,感受“大眼睛”魅力。
   1、自读课文后两局部,通过读,自身了解了什么,知道了哪些?
   2、(同学汇报自身读书的收获。)
   3、是啊!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小朋友读书的梦想!让俺们走进希望小学,再次去看看这些小朋友们!(出示希望小学的图片)看到小朋友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俺们为之兴奋,为之高兴。
   4、(出示“大眼睛”的近照)她是谁?还认识她吗?啊――依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是啊!已不再忧郁,而是充溢了幸福和快乐。同学们一定很关心“大眼睛”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吧?谁能根据自身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苏明娟的近况呢?
   5、(同学简介、交流资料。)
  六、畅谈体会,逾越升华。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生长了起来。苏明娟生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小朋友,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溢着读书的渴望。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小朋友,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
   2、(同学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同学们,当俺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你可曾想到因交不起学费而停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困苦;当俺们在家长怀里撒娇时,可曾想到那些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自强自立的小朋友们,他们多么令人怜爱!给予它他们关爱与温暖,俺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俺们应该做到。只要俺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1、用自身的行动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互通书信、捐款捐物……)
   2、复述课文,誊写“华彩段”。
   3、观察周围熟悉的一个人,以“眼睛”为题写一篇日记。
  总评:
  本课设计充沛掌握了教材的特点,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同学步步深入文本,与“大眼睛”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同学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设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纵观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处置教材干练,从文本动身,从学情动身,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布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串联组合得比较巧妙,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整体结构,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2、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为同学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全课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整体感知时的浏览,突破难点局部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次要局部的默读等……以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同学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通过有声有色地读文,使同学更多、更直接地语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性,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形成又一教学亮点。
  本课设计,还体现了以下特点:
  1、努力创设情境,为同学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同学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与文本进行丰富、深入地对话。如:贫困地区小朋友艰苦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这些背景距离同学实际生活较远,同学缺乏这方面的体验。而教师适时地引进现代媒体,展示贫困山区小朋友学习、生活的情景图片以及出示他们失学、停学的资料,直观的形象,鲜活的画面,给同学以强烈的冲击,协助同学走入课文描述的背景之中,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2、发展了同学的思维,培养了同学的想象能力。在解读“大眼睛”内涵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同学融情想象:她还生怕什么?从她的注视里,你还联想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不但重视了同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想象能力的培植,而且体悟出了平面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使情感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当然,这堂课中,也有一些需要考虑改进的地方。整堂课的教学,教师的预设、引导多了些,同学的自主发挥少了些,与文本情感的交流还不够深入、丰富。此外,怎样结合阅读让同学学会揣测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也需要加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4: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