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兴趣小组毛笔书法教学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3:4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经过几千年的衍变、  发展、  积淀,  群星璀璨,  名家辈出,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  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因此,  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  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  欣赏和收存价值,  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书法课要讲究字  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二、教学目标     
1  、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  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  书法教学作为培  养特长一面来讲,  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  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  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  从小养成喜好、  爱好艺术的  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2  、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  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图人人都  能当小书法家,  但求个个参与,  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  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  养人才,  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  给他们机会,  教他们正确的  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  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  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  好基础。     
3  、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      

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必有时日来保证。  “冰冻三尺并  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     
① 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要天  天坚持不懈,如同做事,要有始有终。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一点时间(三二十  分)练习巩固自己所喜爱的书法。     
②开展书法兴趣活动,在活动中比进步,比质量,比速度,比特色,并将  学生的书法作业进行展评,  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方可达到日久功成  的目的。教诲学生:自古学艺无捷径,更不能如行人走路,三步并两步行。天赋  自来是有,但不学无术,形同废物而无用。   
4  、书法教学要具有发展性     我们教书法的目标是:           
(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特长,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观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借鉴、引用、  学习。     
(三)能使整体进步,部分学生有为,并终身受益。     
(四)教必有成,学必有果,培养学生自信,展示自己、发挥才能、发表作  品。最终达到学生自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之目的。   
5  、书法教学要具有兴趣性      

书法本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艺术,下有根上无顶,无人书写水平达到顶峰。  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四种格体,  初步认识真  (楷书)  、  草、隶、篆,大致区分各体的字形特点,尤其是了解楷书中柳、颜、欧三体,倡  导积极尝试、  习练爱好之精神,  让学生观赏一些书法刊物,  开阔眼界、  欣赏佳品、  品评杰作、学会审美、勤学苦练、效仿名人,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平  时注意用毛笔示范学生,引导学生在“看、识、品、学、练”五点上下功夫。经  启发诱导,渐渐使学生被书法艺术的美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步入书法之门。     
三、学生情况         
学生基础差,练习的少,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四、采取措施。      

自来学艺均有百日之功,无论成效大小,观其自晓。时久习练,可以使眼高  手自高,功到自成,耗日太多使学生情绪低落。可也不能急于求成,对小学生来  说,要使他们循序渐进,初见成效,也有以下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自己喜爱的字体去练;      
(二)按字形的要求,正规严格去指导习练;     
(三)学会比较和鉴别的方法;     
(四)  教学生掌握运笔和写字的章法,  一步一步练习,  分步检查书写效果强  化过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01: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