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普知识阅读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跟爷爷学养鹅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十二册第十课《动物的驯化》)

爷爷今年八十多岁,搞家庭经济,他真是能手。


今年春季,他买了一百只小鹅,都是淡黄色的,毛柔柔的,走起路来一摆一摆的,好看极了,卖鹅的师傅给拾了五十只公鹅,其余的是母鹅。捡公、母鹅的时候,看起来很简单,将小鹅的两只小腿一蜷,用大拇指、食指互相配合,轻轻的一按小鹅的屁股,“公鹅”,“母鹅!”他满有把握地说,我真羡慕卖鹅师傅这神奇的本领。为了认清公、母鹅,他还用红色抹在公鹅的头上。


我帮爷爷把小鹅运送到家里,放到温暖的地方,不时听到小鹅叽叽的叫喊声,我就叫爷爷喂小鹅,怕小鹅饿死了。爷爷总是说:“明天再喂吧!”春天虽然夜比较短,对于我来说、这一夜的时间是很长的。


天蒙蒙亮,我爬起来,叫醒爷爷,让爷爷快喂鹅,爷爷不慌不忙地起来,打开门后,将两篮子小鹅搬出来,小鹅不停地叫着、喊着,像是要东西吃似的。爷爷用温水将小米浸泡一会儿,将小白菜叶用菜刀切得细细的,加点水,给小鹅吃,小鹅毫不客气地争着喝水,不大吃小米和小白菜。我对爷爷说“多加水让小鹅喝个够”。可是,爷爷不同意多给小鹅水喝。


我天天帮助爷爷泡米或切白菜,喂小鹅。趁爷爷不在家,我偷偷地模仿卖鹅师傅的动作看一看小鹅是公的还是母的。几次观察都没有看出什么门道。


十几天过去了,小鹅的翅和尾上长出了点点的白色羽毛。爷爷说:“不用再喂了,可以把小鹅放到地里去吃草就行了。”我帮爷爷将小鹅慢慢地赶到野地里,小鹅伸着长长的小脖子,叽叽地叫喊着,它们之间好象能够对话。我趁爷爷回家的时候,再次把有红记号的小鹅的肛门用力翻过来,仔细观察,我看到它们的肛门里面会露出象麻雀舌头一样的东西。我又把没有记号的小鹅的肛门翻开,无论翻多深什么东西都看不到。我高兴极了,我发现了分辨公鹅母鹅的秘密:“凡是翻开肛门后,露出象麻雀舌头一样的东西的是公鹅,否则是母鹅。”小鹅渐渐长大了,羽毛也较丰满了,放学后,我天大帮爷爷放鹅,常常帮爷爷给鹅喂药、打针。有时趁家里没有大人时,就偷偷观察哪只是公鹅,哪只是母鹅。我在公鹅的蹼脚上用剪子剪个小缺口,用来验证我总结的结论是不是正确的。我和这百只鹅真是交上了亲密的朋友,每当我走到它们跟前时,它们总要仲着长脖子,“鹅、鹅”地叫着,好象是在对我说话。


三个月过去了,这百只鹅的羽毛全丰满了.都长成大鹅了。它们也勇敢起来了。夏天,每当我在院子里乘凉时,它们总是守卫在我身边,象士兵似的,一有风吹草动,它们会高声叫喊,好象是给我报军事情报似的。红记号全没有了,爷爷也认不清这些鹅是公、还是母了。只是凭着自己的老经验:“脖子长,头上长红疙瘩的是公鹅;脖子短,腹部下垂的是母鹅。”其实,凡是我剪蹼脚的鹅大多数与爷爷经验估计的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一些反常现象,有几只本来是公鹅,爷爷总认为是母鹅,而有几只是母鹅的爷爷却总认为是公鹅。有一天,食品场的师傅到我们家买鹅,有十几只鹅爷爷分辨不清是公还是母。我抓住五十只剪蹼脚的鹅,——进行细致的观察,我告诉爷爷,公鹅、母鹅肛门里各有什么特点,我教会爷爷辩认公、母鹅的方法,爷爷可高兴了。爷爷卖掉了四十只公鹅,还留下了十只公鹅作种鹅。四十只公鹅四百多斤,卖得现金干多元。爷爷把厚厚的一叠“大团结”交给了我,作为我养鹅过程中新发现的奖学金。我对爷爷说:“这些鹅全都卖了,总共能卖三干元。”爷爷笑着说:“三千元仅仅是一半,这六十只鹅还卖六七千”。


爷爷真算得上是致富的能手;养鹅不仅能使我们学会饲养技术,而且也能发笔财。


摘自: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南常乡岩湖小学


作者:程明




摘自科学探究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跟踪蟋蟀



湖南省衡阳市城南区雁城小学科技自然兴趣小组 肖媚媚 黄强



提起蟋蟀,我们小学生是人见人爱,只可惜它在我们教材里是选学课文,尽管老师讲得少,不细致,可我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自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科技自然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对蟋蟀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跟踪观察,对蟋蟀的生活习惯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我们的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一、蟋蟀的形态及雌雄蟋蟀的区分


我们曾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捕捉过不少的蟋蟀,从颜色上看,大多是黑褐色的,也有青灰色的、灰黄色的、桔黄色的等等。尽管它们的颜色各异,但形态基本上是一样的,其身体都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身体扁平,头部的两根触角比身体还长。在放大镜下观察,头部有复眼、口器,口里有一对像镰刀一样的”大牙”。背部长有翅膀,腹部肥大,一节一节的,共有三对足。奇怪的是我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怎样也找不到蟋蟀的耳杂,这么灵巧的小东西会没有耳朵?我们不相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图书室查找了有关资料,结果我们在《动物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找到了,蟋蟀的耳朵不长在头上,而是长在前脚的胫节(小腿)上。回到家,我用放大镜仔细的观察,终于在蟋蟀的小腿上找到了它的耳朵,那上面还有薄膜,可感觉声音的振动,从而分辨同伴发出的声音。


在观察蟋蟀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秘密,有的蟋蟀能叫,有的蟋蟀却不能叫,这是什么原因?去问老师,老师告诉我们:能叫的是雄蟋蟀,不能叫的是雌蟋蟀。根据老师的指导,我们又把蟋蟀分类饲养起来,进行对比观察。我们发现,雄蟋蟀腹部末端有两根尾须,分别长在两边,雌蟋蟀腹部末端有三根尾顺,我们想,中间多的那根管子,一定是用来产卵的。在它们的翅膀上,我们也找到了不同的地方,雄蟋蟀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翅膜,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另一边翅膀长着较硬翅膜。雌蟋蟀翅膀上的花纹则不一样。通过这样的观察,我们现在不用听蟋蟀的叫声,也能准确地分辩出它们的雌雄来。


二、蟋蟀是怎样叫的


一年四季,自然界昆虫的声叫此起彼伏。其中,蟋蟀的鸣叫尤为起劲,鸣声也多种多样。雄蟋蟀孤单时,其鸣声为“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似诉孤单之惨,相思之苦。倘若找到了雌蟋蟀,其鸣为“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两短一长,似诉缠绵之情,眷恋之意。两只雄蟋蟀狭路相逢,要格斗逞雄时,其鸣声为“曲儿,曲儿,曲儿,曲儿”,高亢急促,似诉决斗之心,必胜之念。格斗结束,得胜方发出”蛐、蛐、蛐”的叫声,真是得意忘形,得意忘“声”。


老师告诉我们:蟋蟀们的叫融进了大自然昆虫界的合唱,给大自然增添了几分姿色。可是,蟋蟀们的叫声却不是从嘴里发出来的。而是利用翅膀张开闭合摩擦振动发出来的。老师的话我们似信非信。于是,我们对蟋蟀作了一次对比试验。把一只大蟋蟀的嘴用透明胶牢牢贴住,可是蟋蟀还在不停地叫。这说明蟋蟀的叫声确实不是嘴里发生来的。我们用同样一只蟋蟀,用透明胶把它的翅膀牢牢贴住,蟋蟀就一声不吭了。这一实验证实了老师的话。


三、蟋蟀是怎样斗架的


听大人说,公鸡好斗。观察了一年的蟋蟀之后,觉得大人的话不完全对。公鸡好斗不如雄蟋蟀好斗。公鸡成群结队,往往有和平相处的时候。而两只雄蟋蟀在一起,很少有和平相处的时候,动不动就打斗。有时为食物而斗,有时为情侣而斗,有时为巢穴而斗。蟋蟀争斗时,中间的两条腿用来支撑身体,其余的腿、触角、尾须、牙齿都是锋利的兵器。罗乐同学饲养了一只大蟋蟀,取名“乌龙驹”,黄强同学饲养了一只大蟋蟀,取名叫“玉色青”。一个星期天,我们约上几位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让“乌龙驹”和“玉色青”斗上几个回合,我们在树荫底下放好一只椭圆形的蟋蟀盆,盆上还垫上一张白纸,把“乌龙驹”和“玉色青”同时放入盆里,根本不用蟋蟀草鞭去“浇油”。它俩互相虎视耽耽一阵之后,就张牙舞爪地干上了,“玉色青”来势凶猛,“乌龙驹”沉着应战,双方在扑腾、翻咬……使尽十八般武艺,打得难解难分。最后不知怎么回事,“乌龙驹”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玉色青”高兴得拍打着翅膀,发出得胜的叫声,洋洋得意地踱过来,嗅了嗅“乌龙驹”,正想吞下这胜利果实时,说时迟,那时候,只见“乌龙驹”一跃而起,狠狠咬了“玉色青”一口,把“玉色青”紧紧按住,直到活活把“玉色青”咬死,哟,这“乌龙驹”原来是假死诱敌。看到“乌龙驹”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战败者的尸体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蟋蟀们的战争太恐怖骇人了。蟋蟀们啊!为什么不可以和睦相处呢?


四、蟋蟀是益虫还是害虫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捕捉了两只大蟋蟀放在纸盒里,进行对比实验:先在纸盒里放些蝗虫、青菜虫、飞娥,两只蟋蟀活跃了一阵子后,就对里面的食物再也不屑一顾。接着我们又在纸盒里放了些植物的嫩叶、嫩茎、根、果实(黄瓜、苹果、茄子)等食物,两只蟋蟀吃的津津有味,还互相你争我夺抢着吃。于是,我们得出:“蟋蟀是害虫”的结论。


得出这个结论后,就有好几个同学提出来,蟋蟀是害虫,我们没有必要再研究它了。老师听了我们的汇报,笑着说:“研究一种昆虫,不能单看它是益虫还是害虫,而要看它是否有研究的价值。蟋蟀虽然是害虫,但它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属于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我们有责任对它进行研究、探索。下面我还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蟋蟀的躯壳还可以入药,能为人类治病呢。”老师的一席话,又激起了我们继续探究蟋蟀秘密的欲望,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继续饲养蟋蟀,观察它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它的躯壳能治人类的什么病。


总之,蟋蟀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有待我们去结继续观察、发现。通过这次蟋蟀的跟踪观察,我们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去发现新问题,研究新事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观察日记一则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三册第一课《蚂蚁》)

1997年10月12日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实验。


我先找来了3只蚂蚁,然后,又拿来了3只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放进水、糖和盐。把3只蚂蚁分别放进3只玻璃杯里,就认真地观察起来。我看见那只放在水里的蚂蚁浮在水面胡乱地挣扎,从这里可以看出蚂蚁很怕水。难怪,每到下雨前,蚂蚁都要把洞堵住或搬到高处去呢!我又看见放在糖杯里的那只蚂蚁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糖呢,这说明蚂蚁喜欢吃甜食。我再看那只放在盐里的小蚂蚁,它好像在着急地寻找出路,从这里可以看出蚂蚁不能在有盐的地方生活。


(指导老师 方惠娟)


作者: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三年级 陶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旱地园田覆盖稻草好处多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十一册第一课《动物和环境》)

今年四月初,我们学习了《动物与环境》一课后,我懂得了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蚯蚓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经常在土壤里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粪便含有很多的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的上等肥料。我想,蚯蚓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好处,何不就在地里人工饲养繁殖蚯蚓呢?


我想起爸爸每次钓鱼前,总是在屋旁的稻草渣下的土壤中挖蚯蚓做鱼饵,我这才明白了稻草既可以遮光,又可以保湿,蚯蚓当然爱生活在这里了。于是我就有了一个好主意,在旱地园田的农作物的间隙里铺上一层稻草。这样,稻草下就成了蚯蚓的舒适的家了,它们就可以在这里大量的繁殖了。


刚好第二天是四月十日,星期六,妈妈买回了一些辣椒秧,茄子秧等栽在菜园里,我给妈妈说明了情况,想做一个对比实验来繁殖蚯蚓。得到了妈妈的支持后,我把一块辣椒地平均分成了两块,每块地大约四平方米,再把其中的一块地铺上稻草,厚约十厘米。还告诉妈妈这两块地要一样管理。


这个实验的观察记录,整理后如下:


时间    没覆盖稻草的地里   覆盖了稻草的地里


4月10日 栽种辣椒秧         栽种辣椒秧。


5月13日 有许多杂草芽儿     没有杂草芽儿,开始开花。


5月19日 锄杂草,开始开花    开始结果实。


5月26日 开始结果实          部分果实已长大,开始食用。


10月初 辣椒一直长得比较短小、瘦弱,辣椒叶开始变黄,花大量减少,果实小、少,生长仍然旺盛,郁郁葱葱、很有精神。


10月底 不再开花,快要枯死了   开花很少,叶子开始变黄。


11月3日 扯掉辣椒秧,翻地后得到8条蚯蚓,扯掉辣椒秧,翻地后得到17条蚯蚓。


最后,我从实验中归纳出旱地园田覆盖稻草至少有以下几种好处:一、天旱时,可以保湿。二、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三、可以使农作物提前成熟,推迟衰老。四、它是蚯蚓舒适的“家”,使蚯蚓大量地繁殖。五、翻地以后,稻草埋在地下腐烂,既可变成肥料,又可使土质疏松,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我又想,在农村里还有许多的麦草,玉米秆等许多农作物的秸秆,农民们大多把它们焚烧在地里,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污染了空气。我想,把它们覆盖在旱地园里,是不是也能取得同稻草一样的效果呢?我决定用不同的作物秸秆,再做做这个实验。


湖北省宜都市南沙套小学六年级 刘巧莲


指导老师 孙家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揭开“观音显身”之谜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六(1)班(215511) 汤中杰.指导老师:陈昭东



  好朋友王欢病了,星期天我去看望他。恰巧他奶奶不知从哪儿请了个中年妇女,来给王欢看病。说她是仙人,我好奇地在旁边看。首先她拿出一支香,竖在放有香灰的碗中,念到香快烧完时,她就从布包中取出一支蜡烛、一张白纸与一瓶墨水。她点燃了蜡烛,把纸在蜡烛上晃了几下,嘴里嘀嘀咕咕念了一阵子,最后把墨水涂在纸上,纸上不知怎么显出了一个“观音像”。“观音显身大吉大利,你们的孩子过几天就没事了。”她嘴中念道。王欢家人一听总算松了口气……过了几天,王欢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不得不送进医院,还花了上千元钱。


我一直不信什么鬼神,知道这事是假的,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去问大人,大人也说不清楚。有一天,我在家拖地时,发现有一处凸起的地方一直不湿,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有蜡在上面,我顿时想起昨天夜里停电,点蜡烛时烛油滴到了地上。蜡内含油脂,放水上去会从上面滑落。这时我不禁想起了巫婆的那件事。于是我在一张白纸上用蜡写了个“禾”字,再用墨水涂在上面,不一会儿,“禾”字就显出来了。“果然是这样!”我兴奋地说道,于是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围的邻居,并把实验做给大家看,大家看了都夸我聪明。


“观音显身”之谜被解开了,但我还是高兴不起来。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竟还有一部分人仍然相信或者从事迷信活动,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携起手来,破除迷信,总有一天它就会没有生存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3:46:00 | 只看该作者
揭开竹子断、脆的秘密



湖北省松滋市大岩咀乡大岩咀小学四(1)班:肖斌




听老奶奶说,我家屋后有一片很好的竹林,长得又高又粗壮,一年四季枝叶茂盛、叶青喜人,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是我家的“绿色银行”。可后来一根根竹子的上部老是断顶,下部老是变脆,无法划篾编织各种用具。我问这是什么原因,老奶奶总是说,这是怀有孩子的妇女到竹园去过的,只要发竹笋的时候,不让女人进园就行了。


难道事情是这样的吗?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去年发竹笋时,我天天带小伙伴们到竹园里“站岗”,一是当“哨兵”,不准怀有孩子的妇女进园,二是当“卫士”,除每天观察记录每根竹笋的生长情况外,还专门调查竹笋有没有被害虫侵袭。就这样,经过好几天的探索,我和小伙伴们终于发现了“情况”。这天下午,我又照例给竹林“放哨”,突然看到一根竹笋上有好几只身披甲壳、长约1.5厘米、红褐色的虫子,我去捉它,有几只飞走了,还有几只紧紧地叮在竹笋上,用力才能从竹笋上取下来。我观察这种虫停过的地方,笋壳上都有一个小洞,再观察这种虫子,头、胸、腹和四肢都是硬硬的,嘴又尖又长,说明这种虫子是专门吃笋肉的。从那以后,我天天到竹林里捉这种虫子,一只两只,有时候一天能捉上百只。另外,我还发现竹笋被虫咬过的地方,笋尖停止了生长,断笋处有粪便和小小的幼虫。这是不是虫子产的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呢?当时我一点儿也不懂,反正天天当“哨兵”,遇到这种虫子就歼灭。从开始发笋到新竹成林,大约要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也忙了一个多月。可事情也巧,虫子捉多了,断顶的新笋也少了,竹林也更加兴旺了。看到竹林的变化,老奶奶再也没有说别的话,只是称赞我,为保护竹林做了一件好事。


为了探究竹子断顶的真正原因,求得科学的答案,今年春季我写信给《少年百科知识报》,编辑大叔叔来信称赞我,说我注意观察肯动脑筋。并说我发现的这种害虫叫竹笋象鼻虫,它是专门危害竹林的。这种害虫冬天在竹林中过冬,每年发笋时便从土中钻出来,先在笋壳上咬一个洞,然后在洞里产一个至数个卵,经过5天左右的时间,卵变成幼虫,在竹笋内蛀食笋肉,使竹子变形脆断,不能成材。要防治这种害虫,方法有两个,一是每年发笋时组织人员捕捉,成虫不大爱飞,也不大爱活动,容易捉到。二是冬季给竹林松土,这样可以捣毁土中越冬成虫的窝穴,使它冻死。只要这样坚持几年,就可以把竹笋象鼻虫消灭干净。


看到编辑大叔叔的来信,我真是太激动了。因为我用科学作武器,发现了真理,揭开了竹子断、脆的秘密。竹子断、脆并不是孕妇所为,而是竹笋象鼻虫的危害。我要刻苦学习生物百项知识,努力实践、努力探索,长大了为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作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3:46:00 | 只看该作者
解救公螳螂



管 鑫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在门外草丛里捉了两只螳螂,把它们带回家养在丝瓜叶上。我经常给它们捉蚂蚁和苍蝇吃,它们自己也捉丝瓜叶上的小虫吃。


到了秋天,两只小螳螂变成了两只大螳螂。爸爸告诉我,这是一公一母。有一天,我正在给它们捉蚂蚁吃,忽然发现母螳螂举起“两把镰刀”直扑向公螳螂,公螳螂既不逃跑,也不反抗。母螳螂一扑上去就吃公螳螂的翅膀,刚吃了一口,我赶紧走过去把母螳螂拿起来。它使劲地挣扎着,还回头咬了我的手。我一疼,把它扔到地上,我想:“母螳螂为什么要吃公螳啷呢?”这时我忽然想起《黑猫警长》中的故事:母螳螂在怀小宝宝时,因缺少营养,会把自己的“丈夫”吃掉。对了,我何不给母螳螂打吊针,为它增加点营养以解救它的“丈夫”呢?


说干就干。我找出吊针,又捉了几只蚂蚁、蜘蛛,把它们捏碎,兑上一点水,放进小瓶里。把小瓶一摇,只见小瓶里的“水”变成了黄色。我把吊针轻轻地插入母螳螂的肚子里,直到看见“药水”往它肚子里滴才放心。忽然母螳螂翻来覆去地滚动,只见它肚子越来越大,嗨!这下母螳螂不用吃它“丈夫”了!过了一会儿,正当我暗自得意的时候,它的肚子破了,母螳螂死了,我傻眼了……


想起这事,就觉得自己真傻。但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自然界里的生物有它们自己的生活习性,有些是人类所改变不了的;而能够改变的,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3: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