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学习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别让朗读流于形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08:2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文章  别让朗读流于形式
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 姜晓伟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正如“四辆马车”并驾齐驱,其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学习,在读中培养语感”,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同时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经过改革之后一大批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系列朗读的好方法: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赛读、小组读、领读、接读、复沓式朗读等。现在的语文课堂较以前来说确实活跃了很多,课堂学习的主人公也逐渐转变为学生。但是,笔者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往往仅仅是嘴在动,而脑子动的很少或者根本就是在“念经”似地读。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学生把朗读当作任务来完成。老师让读,那就照着课本一字一字念完,念准确,读完整,就万事大吉了。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读完一遍就停下,抬头看着老师,即使还有时间也不再读了。如果学生真会读书,他读完一遍肯定会在思考: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二是教师引导学生读书不利或者顺序错误。大多数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首先会让学生把这篇课文的生字词画出来,这种方法看似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每次让学生这样做的时候,学生都会认认真真地在课文中寻找生字词,甚至把朗读的任务丢到一边。这样难免会造成学生停留在课文中的字词层面而不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所在,也最终导致学生根本不能走进课文,体会不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朗读不应只是形式,朗读应该成为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走进文本的重要途径,这样才能为教师的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和进一步教学打下基础。所以,笔者认为首先应让学生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和乐趣,让他们愿意读,喜欢读;其次,调整朗读目标的顺序,让学生先走进文本再掌握字词。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一、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让他们有兴趣、有信心读

学生才是朗读的主体,因此,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这就要引导学生朗读不是仅仅读准字音而已,更多的是要读懂意思,领悟内容,体会情感,感受文字之美。所以,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应找一些好的课文朗读视频给学生示范朗读或者教师自己示范朗读,读的时候一定要声情并茂,声音优美,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和感人之处,从而将学生带入情景,走进文本。以我自己的教学经历而言,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山沟的孩子》这篇文章时,我给学生配乐示范朗读,播放的乐曲是《天空之城》,这本来就是一支伤感的曲子,正好与课文的情感基调相一致,再加上动情的朗读,在我读的时候我就发现很多同学眼睛湿润了,有的同学在小声跟着我读。随后,我让学生齐读课文,他们读得真是声情并茂,估计他们自己都被感动了。有了这次经验后,我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朗读的兴趣,每次都给他们找一些优秀范读或者自己范读,我发现学生们对朗读越来越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原来朗读也可以读得那么美,那么感人!老师读得那么美,我是不是也可以读得很美呢?这样就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有勇气,越来越有自信心。

二、适当调整阅读顺序和目标任务,让学生做到“五读”

一读,走进文本,体会情感。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跟读。目标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主人公的心里,细心体会:如果你是课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样?如在《山沟的孩子》的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示范朗读过后,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到山沟孩子上学的艰难和他们那种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只是他们心中有数,但是却表达不出来。教师相机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大部分都会说:“山沟的孩子上学的事情。”这时候教师启发学生的情感,问:“山沟的孩子上学的路怎么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真艰难!”“这样的路换做是你们走,你们怕不怕?那山沟的孩子怎么做?”学生会说:“他们不怕困难!”这样,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就在读中领悟到了,然后再让学生齐读,再一次体会课文情感,然后再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划分段落。

二读,做到“三画”,解决字词。

学生快速默读,做到“三画”:在课文中把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并查字典;把本课的生字词画出来;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先自己尝试理解。这样做的好处其一培养了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加深了学生对字典的熟悉程度;其二,加深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印象和认知程度;其三,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四年级上册课文《给予树》中最后一段中出现了一个词“如愿以偿”,这个词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好理解,但是结合上下文我们就能够知道,课文是说那个陌生的小女孩想要一个布娃娃,而金吉娅帮助她实现了愿望。因此,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而事实上,“如愿以偿”的意思就是愿望得到了满足,这样学生就能够结合课文自己理解词语的意思了。

三读,学生自读,品味语言。

学生自己的个性化朗读,并画出自己认为课文中写得很美或者感人的词语或者句子,划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如ABB式词语、AABB式词语、ABAB式词语、ABAC式词语以及优美的词语和四字短语、成语等。在画词语的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对这些词语加深认知度,增加学生的词语积累。再画出文中运用特殊句式的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让学生思考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还可以把本体比喻成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选用这个喻体,这里运用的反问句式有什么作用等问题,让学生真正动起脑来,品味作者语言的魅力。

四读,小组朗读,研读句子。

学生小组朗读,随后讨论:“你对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不理解?”小组讨论,小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得出答案。如果讨论不出答案,再由其他小组或者教师帮助解答。讨论之后,教师先让每一组说说:“你们小组都找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吗?如何解决的?”如果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则问其他小组:“其他小组能够帮助他们吗?”如果还是没有学生能够回答,那么教师再给学生讲解。然后,把每一个段落中的重点语句以及学生发现有问题的语句都打在课件上,让学生带着自己获得的理解再读句子,必要时可使用复沓式朗读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五读,最后齐读,升华感情。

最后,学生带着对全文的理解和获得的情感再齐读课文,重新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心里,达到感情的升华。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学过课文后的感受,或者对课文中的主人公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可作为课堂后的小练笔,下节课再做讨论,导入新课。

总之,朗读作为学习课文,培养学生有效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绝对不能只停留在朗读的表面形式上。朗读的目的在于深入文本,体会情感,品味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而不仅仅在于会认字,会读字。希望朗读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尽情挥洒,通过朗读能够让每个学生走进课文,爱上语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7: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