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1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多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特殊原因没办法在音乐教室中学习。我带着"怎样能使学生在班内上得轻松自在呢?"这个问题走进二(1)班。歌词按照节奏会读之后,刚一打开录音机听范唱,一个孩子听到音乐后就脱口而出:"开始唱戏了!"随后使劲地在"咚咚咚咚呛"这一句"呛"的字音上用铅笔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一下。这一举动提醒了我,何不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这样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兴趣。于是我提出了:大家认真听音乐,当你听到"呛"字时,就用铅笔敲一下文具盒。这一来教室沸腾了,又很快静了下来。第一次没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衬词"咚咚咚咚呛"全敲了起来;第二次在教师强调了要求之后,95%的学生能够作到。学生的兴趣极度浓厚,每个学生都特别投入地听着音乐,嘴里唱着歌词,惟恐再漏敲掉一个"呛"字。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再要求"再敲一遍"。
  我的教研专题是"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以动激情的实验研究",就是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通过让学生身体、情感、思维等等多方面的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之中。我在实验研究期间,尽量运用一些可以让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如:说,动,表演等等。
  《过新年》一课,我的教学思路的设计是通过发现问题的方法来引入教学→教唱1、3、5乐句→学唱全曲→学生自由表现你听到的歌曲内容→在尽情的表演中学生不断的重复歌曲的旋律,让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
  分析:课后,仔细想想这节课,我觉得非常有收获。它让我在认为最适合自己实验方法之外又发现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最普遍、最简单的事物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灵活变化,两种教学方法的得出,使我的实验方案中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同时也使我知道了:只有适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才乐于接受,音乐课才能让学生喜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从而在情操上接受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得到启迪。
  一、音乐教学可以育“其人”
  1.是音乐自身的因素决定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对学生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2.是音乐教材的特点决定的。音乐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是音乐教学的目标决定的。音乐教学中主要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多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人格。
  二、音乐教学如何育“其人”
  1.以乐为本培养情操
  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小学音乐教材中含有这方面内容的歌曲很多,如《歌唱祖国》、《祖国祖国多美丽》、《爱我中华》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学雷锋》、《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都是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因此,在音乐教学时,就要以乐为本,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2.以乐为镜净化心灵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它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使人们在音乐的熏陶中,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从而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将德育教育寓于音乐教学之中,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进意识,让他们的心灵深处绽开绚丽的精神文明之花。
  如:《小孔雀,告诉你》是一首很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歌曲,曲调优美,具有傣族风情。通过歌曲的讲评、范唱、学唱和表演,不仅使学生能用优美、纯真的声音唱好歌曲,而且使他们从优美的旋律中懂得好孩子“不比穿戴比学习”,对学生进行了艰苦朴素的传统教育和爱学习的良好教育。
  3.以乐为线健全心理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只教会孩子唱几首歌,学一些乐理知识而已,而是能够让学生去感受、体验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发展健康的审美情感和情趣,塑造完美的人格。
  ①心理的调控剂。音乐教育特别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中我就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用相应的音乐来调控,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及时调整。如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后,我就播放一曲轻快的音乐,有助于放松人脑神经,使其在课堂上能够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听一曲激昂奋进的乐曲,有利于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当学生情绪低落时,一曲忧伤的音乐,有利于情绪的宣泄,使他们尽快摆脱低落的心境,回到乐观积极的状态中来。
  ②打开心锁的钥匙。音乐教学是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作为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心理承受能力,及每个孩子的潜在才能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学习的成功。比如,我在对待一个胆怯、害羞、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时,首先引导他加入集体,并适时创造机会,让他成功地表现一次,并给予及时鼓励,促使他的自信心增长(音乐表演的成功会比其他学科的成功更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而这一次的成功,也许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有利于净化他们的心灵,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我将努力探索,勇于实践,使音乐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培养道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而尽心尽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07:46:0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音乐教育的新老师,在培育孩子幼小心灵的时候,不仅需要将音乐的种子播入孩子的心中,更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觉音乐不是一种无生命的缥缈,而是一种有生命的跳动。
  作为一名小学的音乐老师,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把音乐从头到尾一句不落的灌输给学生,机械的运作往往只能导致孩子的一脸茫然;而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考虑如何将音乐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的东西去把握,也就是说如何把音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扎根。
  马斯洛指出:人的一生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满足。人的需要是不断地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向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中发展。在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环境下,人民安居乐业,这就造就了我们现在在追求不是低层次的需要,而是如何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实现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孩子天真的童趣,正是因为童贞,难免少不了的就是感性。孩子在学音乐的过程中,会将音乐教育的本身看作是一种新鲜而神奇的东西,因为他能感受到音乐的神秘。也许孩子天生就喜欢音乐,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开始,在其肆意哭啼时听到美妙音乐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寻找这天籁之音的发音源,这就让音乐在很小的幼儿心灵种产生了一种触摸不到的感觉。
  所以,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在了解孩子天性的同时,更要注意如何在课堂上将这种天性激发出来。这就需要一种互动式的音乐教育,用心和对音乐的憧憬去和孩子沟通,达到乐此不疲的感觉。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交流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精心安排好情境,在把握好音乐环境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音乐中来,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的参与到互动的音乐教育中来,达到以音激情,以乐感人,激发孩子本身喜爱音乐的天性。
  因此,在教学中过程中,一要注意用音乐的语境来激发孩子参与互动的音乐教育中来,发挥音乐课堂的团队效应,将分散的孩子的千姿的心境集聚到自己的周围,与孩子心灵碰撞,融入其中,发掘孩子对音乐的想法,然后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二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个人潜能,让孩子尽其所能去放开歌喉展现自己,挖掘孩子心灵深处的东西,并给予发自内心的鼓励。三要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音乐的课堂不是简单数理化的理性综合,而是一种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需要不断为学生营造无拘无束的愉悦的课堂环境,而不是去营造紧张的氛围,让孩子体会婴儿般对天籁之音的追求。四,通过音乐的课堂,让孩子去感受审美的意境,培养孩子享受成功的欢愉,发挥孩子音乐的潜能,挖掘孩子对音乐的创造力,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07:47:00 | 只看该作者
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我在教授〈〈波斯市场〉〉一课中,同学们就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这种优势。我先以颇受大家喜爱的流行歌手组合S.H.E的一曲〈〈波斯猫〉〉为开场曲,学生的兴致立刻高昂了起来,因为此曲的主题音乐与本课相同,同学们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学起来也是格外的专心。曲中那优柔委婉的“公主主题”让女生们很是舒心,随着音乐也窈窈袅袅起来;而辉煌坚定的“酋长主题”让男生们顿时豪迈了几分,昂首阔步(有同学已在座位边走动了),很有“领导”风范;而曲中学生最熟悉的旋律描写的是“乞丐”,这一主题一出现,马上让活泼调皮的孩子们兴致盎然,纷纷表现出一副“可怜忧郁”的神情。在乐曲进行了分析后,便有学生毛遂自荐,要求一展表演风采。即兴表演引来了许多的掌声,特别是“乞丐”一角,演得真是入木三分。只见他顺手将外衣脱了下来,斜扎在身上,席地而坐,缩着脖子,驼着背,伸着刚在地上擦过的手向“路人”行乞。而就在音乐变化成别的角色时,他也随之变化,而其他“演员”也在他的带领下,不再不好意思了,个个施展出自己的“表演魅力”。这个学生被大家一致推选为“最嘉主、配角”。后来我问这位学生,在演“乞丐”时有没有“难为情”?他说:“根本没想那么多,音乐让我就要这么做!”有位语文老师说,孩子们确实很喜欢音乐课,在一次作文课中,有十几个学生不约而同地写了〈〈音乐,让我着迷〉〉。这是对我的教学最好的赞赏和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07:47:00 | 只看该作者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在音乐教学第一线上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我,仅有的这点优势(老经验)也不存在了。我充分认识到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的紧迫性,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作为实验区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将首当其冲转化为行动。下面我谈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也是自己实验过程中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获得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音乐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现个性、创造潜能。获得音乐美感和享受。具体做法:
  1、改变生硬的课堂提问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常常会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些问题。如曲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样?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审问式的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因为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使课堂出现“冷场”现象,而影响课堂效率。
  我尝试着改变这生硬的提问方式,设制题目的语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我能感受曲子美在哪里”;“我感觉到了曲子的情绪及速度、力度的变化”;“我能分析曲子的结构”等,让学生欣赏音乐后选项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题目形式和语气,便于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有利于引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师生平等互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备课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如我教学“采茶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体裁的歌曲,让学生课前去寻找同类体裁的曲子,通过交流听赏、筛选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案。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二、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是开发学生音乐潜能的有效举措
  新课程呼唤着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音乐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我根据自身的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整体水平与基本素质,根据新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以及教室的设备与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梨园金曲》戏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有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深入进行审美的体验。
  2、以游戏化的方式,融知识技能的学习于审美体验的活动中
  新课程强调了教学的活动性,而音乐课程又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教师必须创设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如教学“采茶舞曲”引导学生感受区别顿音与连音在情感表现上不同的艺术效果时,我遵循音乐教学愉悦性的原则,创设游戏化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画若干棵茶树,每棵茶树分别代表一条旋律,让学生根据音乐听辨先采哪棵树的茶叶。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既训练听力,熟悉歌谱,掌握连音与顿音的表现方法,又获得了审美愉悦的体验。
  3、重组教材内容,创设专题性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以专题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我以作品的体裁为线索,组合教学内容,比如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二胡协奏曲《春天的故事》(片断),让学生逐一听辨,逐一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出协奏曲音乐体裁的特点,及其演奏形式。在一堂课内感受不同风格作品带给学生不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一会儿进入《梁祝》真挚爱情的故事里,一会儿又加入到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中,然后走进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种课堂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概念,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参与音乐课改实验两年来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最深的体会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比以前更高、兴趣更浓了。同时更觉得任重而道远,教学上有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研究:如怎样更好的处理音乐审美与技能训练;如何使学科综合性与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对课堂上让学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9 06: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