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7:1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波莲中心学校         陈世雄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教材第19页例1、20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正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竖式写法。
(3)、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中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除法竖式中商的书写位置及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为什么要植树?
2、为了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某学校三四年级的同学到山坡上去植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出示第19页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吗?(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4、提问: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算式该怎样列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并板书:42÷2=  
(二)、动手动脑,探究新知。
1、说一说,42÷2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42÷2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那你打算怎么计算?请你们同桌互相讨论交流你的算法,说说你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方法汇报:
方法一:口算。引导学生说出:因为40除以2等于20,2除以2等于1,合起来就是21,所以三年级平均每个班种21棵树。
方法二:摆小棒。42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法三:笔算。
(1)、学生在本子上自己练习写竖式。
(2)、请几个学生上台板书竖式。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42÷2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明确:42÷2应从高位除起。因为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竖式中,用除数2去乘商的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的2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在商的个位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商1,积是2,写在落下来的2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3)、再同桌互说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4)、试算:做对题目就可以看到和植树相关的对联(上联)。
46÷2=     63÷3=     48÷4=    55÷5=
3、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列式:52÷2   这又该怎么计算?
学生口算,结合学生再课件演示分小棒。
(1)、尝试用竖式计算52÷2,并汇报交流,教师用课件演示。
强调从高位算起;十位余下的数和个位相加再除;
(2)、练一练。做对题目就可以看到和植树相关的对联(下联)。
64÷4=     91÷7=     72÷6=     85÷5=
4、比一比42÷2和52÷2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归纳总结计算方法:说一说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笔算除法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三)、反馈练习,效果评价。
1、课件出示练习四第2题(改错题)。树伯伯们遇到了问题,身上长了虫子,你们帮帮他们吧。
说一说在笔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强调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笔算的方法:(1)、紧紧围绕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比除数小和十位上有余数要与个位落下来的数合起来继续除。(2)、明确每求一位商要经过除、乘、减三步,并根据余数来决定商是否合适。(3)、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书写格式要正确。
2、课件出示练习四第1题(笔算题)。帮助青蛙过河来观赏小朋友们种的树。
(四)、全课小结: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表现真棒!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01: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