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天外来客——陨石》公开课教案(优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外来客——陨石》公开课教案1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描写陨石知识的诗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同学了解陨石的奇妙,激发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同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同学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三、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石”激趣,导入新课。
1、谈“石”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个“石”字,谁能变个字形小魔术,在它的上、下、左、右任意一边加一局部,使其成为一个新字?(同学自由说)一个小小的“石”字就这么有趣,大自然中的石头就更有趣了。
[以游戏方式导入新课,使同学在课开始就充溢兴趣]
2、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块石头,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谈自身的发现: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它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宇宙来客”……)的确,这不是一块一般的石头,它来自浩瀚的宇宙,是天外来客(板书:天外来客)它的名字叫陨石(板书:陨石)
[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巨大的石块,赫然醒目的“宇宙来客”四个大字,给同学视觉带来巨大的冲击,同学的好奇心被激发,探索欲望增强。]
(二)展示资料,了解陨石
1、关于陨石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同学展示搜集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出示:流星雨)1976年 3月8日,在俺国吉林省下了一场奇特的雨,从天空中降落下来的不是雨滴,而是大块的石头,景象十分壮观,这就是流星雨。在这次流星雨中降落下来的石头共有100多块,最大的重达1770千克。(出示各种形状的陨石)陨石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如米粒,有的似龟壳,千姿百态。
[通过展示资料,培养了同学搜集信息的能力,使同学对陨石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诗歌做好了铺垫,由于农村同学受条件所限,搜集的资料总是有限的,教师补充一些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关于陨石俺们课本上有一首诗歌,同学们想读吗?
2、同学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识字方法独立解决,教师引导同学区分重点字词。
3、同学反复读诗歌,要求:读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收获?
4、同学汇报读书收获,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通过自读诗歌,同学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
(四)
再读,理解内容
1、同桌合作读书,要求一人读一小节,读后互相评一评。
2、同桌合作读展示,集体评议。
3、教师范读。
4、同学评价教师朗读情况。
5、同学自读:注意每句话后最后一个字的读音。
6、指名读,集体评议。
7、集体交流读懂的内容。
(教后补记:俺知道了陨石是石头也是星星、俺知道了陨石是与大气摩擦发生的、俺发现这首诗歌的每小节后的字的读起来非常顺口,让人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来……)
[注重了以读为主,读的形式多样,同桌读、教师读、自身读、指名读,使同学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让同学在读中感受陨石的奇妙。]
8、同学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后解答。
[同学的探索欲望一旦被激发,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
(五)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想像:假如你是一块陨石,你从遥远的天际来到人间,你想向大家说什么?
[以童话般的方式让同学来总结,既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同学整合信息的能力。]
2、谈自身的愿望(出示陨石图)面对天外来客—陨石,你想对它说什么?
[实现同学与文本的对话,使情感得以升华。]
3、播放歌曲《蓝猫淘气三千问》主题曲。
教师总结:是啊,只要俺们爱说爱问爱动脑,天下的事情就能明了,让俺们带着心中大大的问号,继续去探索大自然无穷的奥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22:50:00 | 只看该作者

《天外来客——陨石》公开课教案 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陨石的相关知识,激发同学对神奇的自然奇观的好奇,激发同学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诗歌押韵的简单方法。
   3.查找有关陨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并能自身从课文中了解陨石的知识。
   4.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
   课前独立查找有关陨石的资料,并鼓励同学敢于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
   陨石图片、录像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随课文识字;交流与陨石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块普通的石头)
  对,这是俺们非常熟悉的石头,你可别觉得它太平常,不起眼,石头也是形形色色的,有许多奇妙的石头,有许多奇石收藏家专门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还有许多其实展览会呢。你想不想也去看看这些奇妙的石头?
  今天俺们就要开始新的一的主题单元“奇妙的石头”。希望在学习这单元的过程中俺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一些石头的知识、资料等等,学完之后,俺们也来个“奇石展览会”,好嘛?
  俺们要认识的第一位石头朋友来了,看它是谁?(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交流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读文情况。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互相评一评,他读的好在哪儿?
  3.交流学习生字
  (1)“这些朋友你记住了吗?”屏幕出示本课生字陨石(指名读、齐读)俺们的第一位石头朋友叫陨石,你知道它是谁吗?(指名回答)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交流学法)轨道物质宇宙(出示第二组,于科学知识有关得生词,学法同上)
  (2)巩固指读生字
  (3)“看谁写得棒”先请同学交流说一说哪些生字书写
  时应该特别注意,然后在诱导字帖上将生字各写一个,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评比。
  三、再读课文,分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1.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诗歌朗读时应注意的语气。
  2.小组竞赛读课文
  3.同学们读的这么好,那你对陨石了解多少?你收集到它的资料了吗?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有交流价值的资料准备在全班交流。
  4.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收集到的陨石相关资料,并说明使用怎样的方式收集到的。
  四、安排作业
  同学们用心收集了好多有关陨石的资料,那么在初步交流之后进行整理、补充,做成一份收抄报下节课展示给俺们看。并看看你收集到的资料课文中有没有相关的介绍,有的话是哪一局部。
                     第二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教学内容:
  交流资料,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交流实践作业(手抄报)每组选出代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收集到了这么多有关陨石的知识和资料,你收集到的文中有相关的介绍嘛?谁能对应课文说一说?你读了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2.分小组交流学习,质疑问难。出示讨论内容:陨石告诉俺们哪些事情?为什么俺们称它为“天外来客”?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你发现这首诗是怎样押韵的吗?介绍有关诗歌押韵的知识。
  三、拓展
  科普书籍优秀,由查找到资料最多的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她是从哪儿找到的,优秀几本科学书籍。
  四、实践作业
  查找最新发现的陨石资料,试着查一查它过去的行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22:50:00 | 只看该作者

《天外来客——陨石》公开课教案 3
课题 天外来客——陨石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组词,会运用,并流利的在课文中朗读。
 ★2、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规范的书写课文中的10个生字,并能熟练运用。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讲的知识,在感悟讨论中,体会俺们的愿望,并能用流利的语言表述。
 △4、在讨论交流中,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准备 陨石的资料图片。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程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修改注释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
 二、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张陨石的图片,大家观察一下,它与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不同?
  2、今天就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天外来客——陨石3、看到这些石头,你想知道些什么?(让俺们带着问题到课文中看看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大家认真听,课文中的生字,句子有没有读准确。
  3、认读新的生字朋友。(出示生字卡片)这些生字朋友谁已经认识他们了?
  4、(课件出示所有生字)说一说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有没有好方法能协助记忆?
  5、在初读课文后,你对陨石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6、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
 四、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带着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合作读书,结合自身课前查找的资料,讨论交流,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2、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其他同学认真听,假如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一会儿可以加以补充。(陨石在宇宙中是一些星体,沿着自身的轨道不停的航行,当它和大气接触时,由于分裂变成了小碎快来到了地球上。)(它们在天上其实自身也不会发光,是太阳的光照在它们身上,俺们才感觉它一闪一闪的。)
  3、(出示)“它是一块沉睡的物体,还没有被生命唤醒。”
   (1) 理解“沉睡,唤醒”
   (2) 课文为什么这样说,你从中体会出什么?(它们来地球可以让俺们研究宇宙中星体的结构。)
  4、大家想一想,从陨石身上俺们还可以研究出些什么?它还能告诉俺们一些什么事情?
  5、齐读课文最后两小节。
   (1)你觉得它会在回忆什么?
   (2)理解“信使”的意思。
   (3) 一块石头又怎么能当信使呢?
   (4)你们想知道陨石过去的哪些行踪?俺们来问问陨石吧!
   (5)问了这么多,又怎么能得到答案呢?(只有去不时的探索和研究)
 五、作业设置。
   课后继续查找资料,准备下节课讲陨石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讲陨石的故事。
   把自身找到的关于陨石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二、写字。
  1、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位置。
  2、组内分析字的结构。
  3、你觉得哪个字难写,指出来大家协助。
  4、教师范写“熄、睡、默”三个难写的字。
  5、同学练习写这三个字。
  6、在字帖上练习写字。强调写字的姿势,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同学在课前查阅有关陨石的资料,初步掌握有关陨石的知识。
  同学观察陨石图片,从而发现问题,与大家交流。
  同学齐读课题,读后提出自身特别想知道的问题。(1)陨石在天上也是石头吗?(2)为什么会来俺们地球,来地球干什么?……同学  自由读课文,在读书中认识生字,并能把句子读的正确通顺。
  同学听读课文,在听读中,集体纠正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同学认识新朋友。
  在认读中发现难记的字,并在集体的交流中加强记忆。
  同学发现:原来陨石既是石头也是星星。
  同学指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1)它是星星时在天上什么样?为什么来俺们地球?(2)星星在天上是一闪一闪的,为什么来到地球就成了不发光的石头?(3)它来地球干什么?
  同学在小组中合作学习,通过反复的朗读,交流体会不明白的问题。汇报学习收获,组与组之间相互补充。一起探究。
  同学读句子,理解“沉睡,唤醒”的意思。从而体会,有所感悟。(原来这里的“沉睡”指的是那些没有被俺们研究的陨石,而“唤醒”是正等着俺们去研究。)
  同学根据自身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从陨石的身上,俺们人类还可以发现什么?它究竟还能告诉俺们些什么?
  同学齐读 最后两小节。理解“信使”的意思。根据前面了解的知识,说一说这块天外来石的确能带来宇宙的信息。同学展开想象,问陨石自身想知道的天外的事。从而感受只有不时探索,才干找到想知道的答案。
  同学在课后继续查找资料,准备陨石的故事。
  同学讲陨石的故事。
  同学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位置。
  指出难写的字,集体指导。
  同学练写三个难字。
  在字帖上练习写字。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同学在课前查阅资料,能够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课文很有协助。
  同学自觉的质疑,能激发想象,锻炼同学的分析思维能力.
  把生字当成朋友,能激发同学的识字兴趣。发现难记的字,想方法,能培养同学独立识字,喜欢识字。
  让同学的思维一直处在提问的状态中,有利于同学对知识的探究。
  小组的合作学习,能让每个小朋友有发表想法的机会,小组的学习汇报,是大家一起的智慧,效果会比较好。
  同学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激发了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同学在自主交流中指出难写的笔画,比老师一味的讲效果要好的多。
作业设置  必做作业:
  1、 誊写生字,并练习组词。
  2、 有感情朗读课文,把陨石告诉你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
  3、 读后考虑,发现诗歌在写法上的规律。
 选做作业:
    继续查找陨石的资料,准备陨石故事交流。
板书设计             星星
             ↓
      天外来客——陨石
             ↓  信使 :带来宇宙的信息
             石头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8: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