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美丽的小兴安岭》公开课教案3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22: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丽的小兴安岭》公开课教案1
  本课描写的是俺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全文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述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这是全文的中心。第二段(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进行具体介绍。作者从色彩、景物、物产几个方面来写的。第三段(第6自然段)在分述的基础上,用“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作总结。紧扣题目,洋溢着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准备
   1.一幅《中国地图》。
   2.课文插图。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人:俺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俺国著名的山脉之一。(板书课题)
   2.同学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教师说:让俺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i1 r6ng XIan Snen SUOn
      融化献出人参酸甜可口
    (2)字形难点
      融、溪、大、献、散、鼠
    (3)理解词语。
      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
      欣赏:观赏美好的事物,感到愉快。
      葱茏:草木等深绿的颜色。
      宝库:贮藏珍贵物品的地方。课文中指的是物产丰富的地方。
      葱葱茏茏: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严严实实:很严密很结实。
  三、再读课文,考虑: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自然段。
   2.理解“景色诱人”、“巨大的宝库”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本段。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说: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考虑: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读后讨论。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占据的面积很大)
   3.读后,俺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树海)
  三、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读本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示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中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防止了和下——分句语言的重复。同学可体会“汇成”、“淙淙’,等同语,)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小结本段学习方法:通过读、画、找、析的方法来理解、体会。
   3.运用上段学法分组选学自身认为最美的季节。
   4.集体汇报,重点体会。
    (1)“夏天美”: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示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2)“秋天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表示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5.选读你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生练渎、评读)
  总结:
    1.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看出什么?(虽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一起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2.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景美、物美、有价值、有贡献几方面来回答。)
    3.总结语: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俺们不时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俺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22:42:00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小兴安岭》公开课教案2
  教学要求
   1、引导同学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同学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同学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小节。
   4、指导同学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
    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同学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 1、挂图、生字卡片;
        2、同学收集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1小节。
   2、自同学字、新词,读通课文。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同学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同学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考虑,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同学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协助。
    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考虑: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特点,从而激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协助同学再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局部生字卡片,同学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一小节。(板书: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考虑:这些景物什么样?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同学自学汇报。
   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
   6、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
   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__”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读,考虑这些怎么样,怎么美?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同学自学汇报。
   4、练习朗读。
  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五、六小节。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2、同学自学:
    (1)体会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读这两段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秋天。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4、冬天。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六、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
  七、齐读最后一小节。
  八、学习拓展:
    两者任选一道
   1、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2、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板书:
                  9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夏   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  美丽的花园
          绿色的海洋  秋   落叶飞舞  野果幼稚  巨大的宝库
                 冬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22:42:00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小兴安岭》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同学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置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同学分析:同学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同学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同学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同学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置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俺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俺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同学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俺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1、根据同学预习情况,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同学有选择地读自身喜欢的局部。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同学研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一起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讨论后填写研究报告单)
   2、同学汇报结果,指导同学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一起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研究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同学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身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俺们生活的环境,珍惜俺们生存的空间。
  六、板书
           9、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夏   根据同学的情况随机出示
         秋
         夏
  课后点评
  授课者本着“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思想,竭诚为同学提供热情而合适的服务,为同学创设了自主、合作、宽松的学习氛围。同学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协助在研究学习中取得了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7: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