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21:4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资料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设计
山东省阳谷第三中学 高级教师 王文芳
教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二生物教材第二章的第一节。本节教材内容,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明白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来源,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科学方法,知道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设想:针对本节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知识比较条理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资料分析、查阅图表、自学课本、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然后通过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真正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提问的权力以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本节内容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三大有机物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第二课时学习水、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相关知识。

借助的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2、能举例说出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

3、知道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

能力目标:1、学会信息资料、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在自学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教学准备

学生:花生米、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莴笋;卢柑。(分别装在八个小塑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课前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21:47:19 | 只看该作者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课程引入
据调查,我国中学生中有29%的人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食品。但专家指出,洋快餐是导致人们发胖并诱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997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颁布了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共包括8条内容: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如引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学生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实例
引起疑问: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引申出食物中营养的重要作用,为本节内容的深入作好铺垫。






食物的营养物质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表格。在学生研讨时教师巡视指导。
研讨题:
1、你们组所确定的1-2种常吃的食物中各含有那些营养物质?
2、      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是否相同?数量呢?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3)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有什么关系?
(4)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归根结底来源于什么?


学生查阅教课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以小组为单位研讨教师提出的思考题,相互交流,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对相关内容进行质疑、释疑。
1、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掌握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   通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源于什么,体现人与生物圈的统一性。
3、   使学生认识到良好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4、   在学生研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查阅、分析、团结协作及表达交流能力。体验学习的快感。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书。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释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举出含糖类、脂肪、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的旁边,并利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 常见的问题。



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了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其对肥胖、减肥形成一些正确的认识和看法。

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指导学生完善探究方案。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指导。






各小组根据教材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区别。
充分讨论后作出假设。
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自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操作。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
小组间进行交流,对误差大的进行反思。
掌握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培育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
水与无机盐
维生素的种类,
缺乏时的病症和相应的食物治疗,膳食纤维。
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组织、引导学生诊断、讨论
结合当地富含维生素和富含无机盐的食物种类,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积极、踊跃通过“医生看病”的角色扮演,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根据角色扮演情况,将相关知识填入P25表1及P26表2。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掌握水与无机盐、维生素的种类,及缺乏时的病症

激发学习兴趣。
小结
练习
小结有关内容
积极发言,回忆所学知识。
完成练习,
使知识得到巩固、反馈。
课堂片段实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吃过哪些食物?它们都来自哪些生物?
  生:肉、蛋、奶、白面……
  生: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来自植物、肉、奶等来自动物。
  师: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进食呢?
  生:食物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
  师: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师:每个同学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并通过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把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填入P21资料分析的表格中。
  生:(学生写出两种食物,查阅教科书第41-42“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填写资料分析中的表格)
  生:写出的食物有米饭、面、猪肉等。
  师:指导学生查阅表格。
  师:这两种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们所占比例相同吗?请同学们讨论。
  生:这两种食物中都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六类营养物质。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多少不同。
  师:糖类、蛋白质、脂肪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第22页的课文,在书上划出来。也可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划出重点,举出例子,写在书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看书和完成讨论,并给予表扬。
  师: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启发学生进行讨论。
  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所含物质的来源。
  师:食物中含有能量, 这一结论是仅仅靠推测得出的吗?能不能通过实验来测定呢?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请同学们看教材P23页中的插图,你们小组想知道什么呢?
  生:小组同学通过看插图并讨论后,提出探究的问题。各个小组的探究问题可能不一样。
  生:食物中是否确实含有能量?
  生:花生种子中含有多少能量?
  生:核桃仁和花生仁含的哪个能量多?
  师:(让学生明确探究过程中,问题不同,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不同)。
  生:各小组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能否作出假设。如能,则各小组积极讨论,作出假设。
  师:巡视、指导,纠错。
  师:请将课前准备的实验装置向同学们展示,并说出它的优点。
  生:(有的用白塑料筒,有的用倒置漏斗,有的用透明的玻璃管,并外套一层铝箔。)
  师:肯定学生的制作及丰富的想象力。
  师:请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各自设计的探究方案,并按方案进行操作。
  生:各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利用谭前自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探究。
 师:巡视并对探究过程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教师留下15分钟左右给各小组学生进行实验和对数据的处理。
  生: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交流,说出实验结论。
  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或改进方案中的一些步骤。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和对探究过程的反思。
  生: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
(第二课时)  师:上一节课主要了解了营养物质中富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食物中还有哪些并不含有能量,但对健康也很重要的物质呢?
  生:有,如水……
  题:为什么水分对我们的生命这么重呢?
  生:因为水分是人体细胞的一种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生: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废物也只有溶角在水中才能运送出动。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产,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
  (以看病的方式,学习无机盐与维生素的知识)
  师:要保持健康,只多补充水分可不够。有两类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少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生: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完全正确。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都非常多。如果同学们有挑食的赞美,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某种无机盐而营养良或患病。大家看,有一位同学就患病了。
生:(课前挑选了一名学生以角色形式,自说自演一位缺碘的病人。)
  师:看来这位同学病得不轻。同学们都是“小医生”能帮这位病人下他得了什么病吗?
  生:缺钙。
  生:我觉得不对,缺钙只影响骨骼发育,不会影响智力。而且他的脖子也很大,应该是缺碘。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但当医生不能只看病不开药呀!你觉得要治好他的病,应该多补充哪些食物呢?
  生:海白菜。
  生:海带。
  生:海中的鱼虾。
  师:对,如果病人缺碘,可多食用海带等海产品。我们内陆地区食海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为了补充足够的碘,我们吃的盐都是“加碘盐”。
  师:还有“小患者”愿意上同学们帮助诊断的吗?
  生:(气氛活动,台上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发言踊跃,热烈,查食物成分表积极。)
  师:(注意引导学生做诊断,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
  生:(根据同学的表演和老师的板书,填写表一和表二。
  师:除同学们说到的一些症状,还有一位同学,经常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大家觉得应补充哪类食物呢?
  生:我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我妈妈让我多吃水果和笋子,这种情况就消失了。
  生:多吃新鲜蔬菜也可以。
  师:为何多吃水果、蔬菜,就能帮助排便呢?
  生: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师:纤维素除了能帮助排便外,对身体还有许多好处,所以一些科学家将它称为“和七类营养素”。
  (引导学生看书P28-29)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有的同学表演能力非常强,有的同学自学能力也很好,而有的同学简直就是小辩论家,让老师刮目相看。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同学们觉得自己有哪睦收获呢?
  生:原来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这么多,这么重要。
  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的种类吗?
  生:(回忆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
  生:我们应该改掉偏食的毛病。
  生:我觉得我的胆子比以前大了。
  师:只要大家有收获,我们就成功了。希望大家了解了各类营养物质后,能自觉地合理饮食,健康快乐地成长。
课堂练习
1.有些人一生食素,但却并没得夜盲症,这是因为(  )
A.因为植物性食物里有维生素A
B.因为其他维生素也能预防这种病
C.有些植物性食物内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为维生素A
D.人体内可以自行产生维生素A
分析 此题考查维生素A的缺乏症及哪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A一般来源于动物的肝脏,植物性食物里不含维生素A,虽然胡萝卜、黄色玉米等植物性食物里不含维生素A,但是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能转变成维生素A。所以本题正确的答案是C。
2.下列哪种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
A.脂肪  B.水  C.维生素  D.糖类
分析 此题是考查食物中的几种成分的主要作用,在食物中,脂肪和糖类都可以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但是它们的作用又不完全一样,脂肪主要储存能量,而糖类才是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维生素虽然是有机物,但不为人体提供能量。水不是有机物,也不能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本题正确的答案是D。
例3.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往往存在,因此需要设,同一个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实验结果应取多次实验的值。
分析 在科学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往往出现误差,误差并不是错误,误差越小越准确,但是在实验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想使误差减小,要就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几次,如果重复的数据十分接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准确,科学实验的数据结果应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
正确答案:误差、重复组、平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6-21 17:22:02 | 只看该作者
的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7: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