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1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惠崇<春江晓景>》、《清明》板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22: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明》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俺国古代绚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发明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同学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同学: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考虑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quot;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quot;天街小雨润如酥&quot;
         夏雨:&quot;如倾如注&quot;
         秋雨:&quot;淅淅沥沥&quot;
      小结:揭示了春雨&quot;做冷欺花,将烟困柳&quot;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quot;做冷欺花,将烟困柳&quot;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quot;纷纷&quot;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quot;纷纷&quot;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quot;景&quot;:春雨的特点与境界。&quot;纷纷&quot;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quot;行人&quot;&quot;断魂&quot;: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quot;情&quot;: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身却孤身行路,难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quot;纷纷&quot;、&quot;行人&quot;和&quot;断魂&quot;,俺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quot;这正是俺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quot;遥&quot;
     联想:《红楼梦》:&quot;杏帘在望&quot; 《小放牛》
     揭示了&quot;遥&quot;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括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quot;杏花村&quot;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俺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俺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考虑
    同学: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资料。其他同学记录和自身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同学的潜能,促使同学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同学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同学: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身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同学,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同学,让同学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同学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发明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同学: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同学的思路,让同学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同学:考虑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1、&quot;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quot;与&quot;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quot;,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俺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quot;一切景语皆情语&quot;,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发明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俺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quot;味外之味&quot;。
    3、一首好诗,要能够&quot;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quot;,而俺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掌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需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22:39:00 | 只看该作者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同,理解其在古诗中的意思。
   2.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重点难点
    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了解作者(8)
   1.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介绍你看过的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
   2.想知道古人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吗?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
   3.读题,简介苏轼和杜牧。
  二、初读古诗,熟读成诵(12)
   1.同学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古诗,相机指导认读生字,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
   3.齐读。
  三、背诵古诗,默写古诗(15)
   1.多种形式背诵古诗,并交流自身的记忆方法。
   2.指导同学书写生字。
   3.默写古诗。
  四、安排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5)
    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0)
   1.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⑴想。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⑵看。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自身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
    ⑶猜。根据自身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⑷议。师生对同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说。同学说出诗句的意思。
    ⑹悟。感悟诗中包括的思想感情。
    ⑺诵。感情朗读并背诵。
   2.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
    ⑴师生一起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
    ⑵同学小组内研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师生一起评议。
  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10)
   1.说说自身知道的写春天的名句。
   2.师生互相介绍自身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开展课外读书竞赛。
  四、作业设计
   1.比一比,组词语。
     芦( ) 借( ) 放( ) 蒌( )
     户( ) 惜( ) 牧( ) 楼( )
   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22:39:00 | 只看该作者

《惠崇〈春江晓景〉》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同学展开想象
   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身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俺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23: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