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3-29 22:04:00
|
只看该作者
《槐乡五月》课后反思3
6月9日,俺为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三明地区教学研讨活动开设一节研讨课《槐乡五月》。《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小朋友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憨厚可爱的槐乡小朋友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出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同学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资料。
这节研讨课很荣幸地得到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刘一承教授、方永华老师、陈国平老师三位专家的指导,他们亲临俺校听课、评课,给予俺热情的鼓励。刘一承教授认为这节课用理性、智慧和真情,对小学语文新课程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演绎,体现了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重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体现学科特点,教学特点鲜明,表示了作为学科带头人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事实上,这节课的设计是在俺校林品英副校长、姜冬梅老师等几位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几易其稿形成的。俺自身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也收获良多,受益匪浅。简而言之,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颇深:
一点胜利:
本文文质兼美,如诗般清新流畅,如歌般富有韵律。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同学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自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公开课教案,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同学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同学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同学在阅读实践中不时实行自俺建构。
一点尝试:
本文句式对称,节奏鲜明,语句优美,意境无穷,全文闪烁着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本课公开课教案尝试着探寻语文文本的音乐物质及在语文实践中实现文本音乐性的回归。而文本的这种音乐性将使语文教学充溢活力、灵气与意韵。鉴于教材特点,让音乐与语文结缘,追求语文与音乐学科的融合,借音乐记忆教材的内容,借音乐凸显教材的美。在轻快柔和的旋律中,小朋友们通过歌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一点困惑:
本课教学内容太多,有点贪多求全嚼不烂,有位老师说这么优美的课文教学4、5课时都有可能,假如细细挖掘,假如适度延伸,假如再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确实如此。所以,俺力图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就势必要忍痛割爱,最终这样的取舍也不知道对不对,课上完了心中仍有困惑。
一点遗憾:
改编歌词这个环节原来是设计让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创作的,其意义不只仅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一种发明潜能的开发。俺想唱着由他们自身改编的歌,他们该多么自豪啊。可惜由于时间不够,俺只好越俎代疱了。这是俺感到遗憾的一个地方。
一点缺乏:
教学进行到填空练习的时候,指名填空“五月是 ( )的季节。”俺预设的答案是“五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同学的回答是“五月是槐乡小朋友的季节。”当时俺请同学们评价谁的答案正确,小朋友们都说是那位同学正确,俺的评价是两者都可以,课后静下来想想,其实那位同学的答案的确比俺预设的答案好,因为整个片断是围绕“槐乡的小朋友”来写,用“五月是槐乡小朋友的季节”更能提示中心。俺当时没有随机应变,尊重同学的独特感悟,白白浪费了一个很好的生成资源。另外,此处将填空处留白,让小朋友发挥更多的不同见解,对于激发同学的潜能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