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龙》语文教案1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那俺们就来猜一猜吧!
(出示第一条谜语)请同学们模仿它的叫声告诉俺,它是谁呢?
(生模仿公鸡的叫声。)
师:原来是公鸡在催人早起呀。第二条谜语请模仿它的动作告诉俺们吧!
(生学小白兔跳。)
师:一只、两只、三只……好可爱的小兔!第三条谜语请在俺的描述中抢答:在两亿年前,有一种动物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他们是目前为止地球上出现的最大的动物,既可爱又充溢神秘感,这种动物是什么呢?
生:恐龙!
师:见过恐龙吗?
生:在电视上见过。
生:在书上见过。
师:那俺们就先到影片中见见吧。
(播放视频《恐龙》
师:能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吗?
生:俺觉得好像来到了恐龙世界。
生:俺觉得恐龙世界真的很奇妙!
生:俺觉得恐龙千奇百怪,种类繁多!
生:俺觉得影片中的恐龙比书上的恐龙写得真实多了!
师:那是因为这段影片给你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等会俺们一起研读了课文之后,你会发现文字更会给你带来思维和想象的快乐!今天这节课俺们不只要从影片中走进恐龙,更要从文字中走进恐龙!
(板书课题 齐读)
师:认真读书的小朋友是最可爱的!拿起课文快速地读一遍,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课文主要写了恐龙的特点。
生:课文主要写了几种恐龙的代表。
生:课文主要写了恐龙千奇百怪,种类很多。
师:课文到底写了哪几种恐龙呢?请同学们再次拿起书用心默读课文,圈出恐龙的名称,划出描写恐龙特点的句子。读完以后可以和同座交流一下。
(生默读、勾画、交流)
师:大家这么喜欢恐龙,俺们的恐龙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见面了,俺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
(依次出现五种恐龙的图片,同学说出它们的名称。)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恐龙?把描写它的句子读一读。
生:俺喜欢霸王龙。(读写霸王龙的句子。声音较轻柔)
师:你是一只好温柔的霸王龙。谁是一只比较凶猛的霸王龙?
(生再读)
师:有点凶猛了。
生:俺喜欢三角龙,(读描写三角龙的句子。)
生:老师,俺有个问题,望而生畏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解答这个难题?
生:就是一看见就害怕。
师:刚才那位同学读得让你害怕吗?
生:有一点点。
师: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让俺们大家一听就有点害怕?
(生读)
生:俺喜欢雷龙,(读描写雷龙的句子,读得很有感情,同学鼓掌)
师:听了你的朗读,俺也忍不住喜欢雷龙了。
生:俺喜欢梁龙。(读描写梁龙的句子)
师:听出梁龙的什么特点?
生:很长,有二十多米长。
师:让俺们看看今天上课的阶梯教室,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长,想象一下这么长的梁龙。(生惊讶地发出“啊”的叫声)俺们可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齐读)
生:俺喜欢剑龙。(读写剑龙的句子)
师:俺们已经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可是这还不够,俺们还要善于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身的语言。俺们一起来玩个“小小魔术师”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个魔术箱,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恐龙。俺要请同学们当魔术师把他们变出来!不过变出来以后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介绍恐龙。
(出示要求: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介绍恐龙的特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2) 当小解说员。
(3) 以第一人称自俺介绍。
(4) 召开记者招待会。)
生:(摸出梁龙)俺想邀请俺的好朋友一起来召开记者招待会。
师:下面的小记者们,赶快提问呀!
生:请问你们有多长?
生:俺们身体足有二十多米。
生:请问你们的身体像什么?
生:俺们走起路来像移动的吊桥。
生:请问你们用什么防御敌人?
生:尾巴呗!
师:其实梁龙是很温和的恐龙。好,谢谢俺们的形象大使。还有哪位同学想担任魔术师?
生:(摸出三角龙)俺选择做自俺介绍。
师:现在你是谁?
生:俺是三角龙。(众笑)
师:那就请你介绍一下自身吧!
生:俺是三角龙。俺的头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眼睛上方,另外两只长在鼻子上方。别看俺的脸型很恐怖,其实俺一点都不凶猛,俺是温柔的恐龙之一。
师:你怎么知道三角龙很温柔?
生:俺从《动物世界》中看到的。
师:你很棒,善于从电视节目中获取知识。
生:(摸出霸王龙)俺想当解说员。
师:那俺们就有请博物馆的解说员给俺们介绍一下吧。
生:大家好!俺来给大家介绍霸王龙。霸王龙脑袋大,身子小,牙齿像锋利的匕首。别看它的前肢短小,跑起来速度很快。
师:谢谢俺们的解说员。
生:俺也想召开记者招待会。
师:老师提个要求,挑选一名女同学与你合作。
生:(两人一起摸出剑龙)
师:同学们,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你们要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考考他们哟!
生:请问你们的剑板有什么用?
生:防御敌人呗!
生:还可以当空调呢!
生:你们为什么长有尾刺呢?
生:(为难)俺也不知道。(众笑)
师:老师想提示一下,俺们的小记者提问时要注意礼貌哟!回答不上来可以找人帮助呀!
生:也是用来防御敌人的。
生:请问你们的剑板怎么这么短?
生:假如太长了不就扎到自身的头了吗?(众笑)
师:书上写了五种恐龙,俺们已经变出来了四种,看来里面还藏着最后一种,请最后那个没有举手的女同学上来!
生:(摸了又摸)老师,没有了。
师:(作惊讶状)怎么会没有呢?俺明明放进去的呀!怎么办?帮老师一个忙,用你的朗读把它读出来好不好?
(生读描写雷龙的句子)
师:谢谢你让俺们看见了雷龙。(出示一只小小的雷龙的图片)
生:老师,怎么这么小呀?
师:书上说雷龙有多大?
生:有六头大象那么大。
师:那请俺们全班的小伙子们一起把它读大一点吧。
(男生读,声音很大)
师:(出示变大一点的雷龙)确实变大了,可是老师想提醒你们,想把雷龙读大并不是把声音变大就可以了。老师也想来读读。(师范读)
(生齐读)
师:(出示庞大的雷龙的图片)啊,谢谢同学们,通过朗读再现了庞大的雷龙!
认识了大恐龙,俺们去见见小恐龙吧。过节了,恐龙妈妈要派小恐龙到亲戚访问,可是小恐龙不认识它的亲戚呀,你能告诉小恐龙吗?
生:小恐龙,俺告诉你,你的亲戚是鱼龙和翼龙。鱼龙长得很象今天的海豚,翼龙展翅高飞时好像一架飞翔的飞机。
师:谢谢你帮了小恐龙的忙。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介绍的翼龙呀?
生:比喻的方法
生:老师,俺有个问题,恐龙时代根本就没有飞机,作者为什么要写飞机呀?
师: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恐龙距离俺们很遥远,谁也没有见过,作者就用俺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飞机打比如,让俺们如见其行,如闻其声了。
课文当中藏着很多这样的比喻句,细心的同学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
生: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有六头大象那么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师: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雷龙比作雷鸣。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是把雷龙走起路时发出的声音比作雷鸣。
生:霸王龙的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匕首。
师: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霸王龙的牙齿比作锋利的匕首。
生: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这句话是把梁龙走路的样子比作移动的吊桥。
生: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这句话是把剑龙的尾刺比作利剑。
师:有人说,善于发现问题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小朋友。大家读读屏幕上的比喻句,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俺发现作者把恐龙比作俺们实际生活中的东西。
生:俺发现每个比喻句都有一个“像”字。
师:是吗?再仔细看看。
生:有的有,有的没有。
师:看来比喻词可不止一个呀!
生:把这些恐龙比成现代的东西就可以让俺们了解恐龙是什么样子。
师:(出现森林龙的图片)来了一只森林龙,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来介绍一下吗?
生:森林龙的尾巴很像一把大锤子。
生:森林龙的背上好像战士们打仗时穿的盔甲。
生:森林龙的牙齿很像俺们用的西瓜刀。(众笑)
生:森林龙的耳朵很像一把短剑。
……
师:除了各种各样可爱的大恐龙外,还有恐龙小婴幼儿呢!现在让俺们一起去期待一只小生命的降生吧!(观看小恐龙出生的图片。)
多可爱的小恐龙呀,多慈祥的恐龙妈妈呀!俺们一起轻柔地读读这一段好吗?注意别惊扰了刚出生的恐龙婴幼儿呀!
(生轻读)
师:这些恐龙婴幼儿诞生以后就会成为地球的主人。课文哪个局部描述了这些恐龙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画面呀?
生:是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老师,俺有一个问题,森林既然这么茂密,雷龙的身体那么庞大,怎么在森林里行走?
生:老师,俺知道。雷龙平时在水里生活,肚子饿得时候才到森林里找食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俺从书上知道的。
师:好,善于从课外书中获取知识。课文哪一自然段介绍了这个庞大家族的凄惨结局呢?
生: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师:读了这迥然不同的两个自然段,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重要呢!
生:两亿年前,恐龙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为什么在六千五百万年突然地消失了呢?
师:同学们,根据自身查阅的资料和同学一起研究一下吧。
(生分组讨论)
师:小科学们,汇报一下自身的研究效果吧!
生:俺认为是在一亿年前,地球上下了强烈的酸雨,酸雨有毒,恐龙喝了以后就中毒死了。
生:俺认为是恐龙吃了有毒的食物被毒死了。
生:那时候地球上的哺乳动物越来越多了,他们偷吃了恐龙蛋,恐龙就灭绝了。
生:俺们研究发现,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巨大的行星撞击了地球,引起大爆炸,恐龙就全部死了。
生:俺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发生的灰尘挡住了阳光,阳光照射不了植物,植物就死了,吃植物的恐龙就饿死了,那食肉恐龙也就跟着饿死了。
师:你真了不起,竟然找出了一条食物链的规律。
生:是火山迸发掉下来的石头把恐龙砸死了。
生:是地球发生了地震,裂开了一个大口,恐龙掉进去摔死了。
……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可是这些仅仅都是猜想,至今俺们人类尚未解开这个谜团。不只是这个谜团,还有很多很多的谜团。就要*俺们在座的每个同学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时地探索,去揭开更多的奥妙!
师:老师有个建议,课后同学们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自身感兴趣的一种恐龙,用上俺们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今天俺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