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3-29 21:56:00
|
只看该作者
《雪儿》语文教案2
师:“雪儿”与“俺”相依为伴,但最终“俺”还是送走了雪儿。先让俺们来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同学自由读文)
师:请大家自由发表意见。
生:俺读懂了“终于”这个词说明了“雪儿”养伤的时间很长。
生:“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俺”盼望心切。
生:“终于”这个词还说明了“俺”很高兴。
师:一个词语读出了几种含义,大家真爱动脑筋!
生:“啊,俺为雪儿欢呼!”从这一句俺看出小作者很惊喜。
师:假如你是小作者,你会怎样为雪儿欢呼?
生:雪儿会飞了!
生:雪儿,你恢复自由了!
生:雪儿康复喽!
生:雪儿,你可以重返蓝天,自由飞翔啦!
生:雪儿,你又能当一名出色的“蓝天信使”啦!
生(唱):雪儿展翅飞,哪怕风雨淋!(掌声)
师:大家说得多好!请加上动作,为“雪儿”欢呼吧!
(生兴趣盎然,自由欢呼)
生:俺还读懂了“雪儿”的飞行姿态轻盈、美丽!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感情朗读)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生:(突然站起)老师,俺有个疑问,“雪儿”真能划弧线吗?
师:谁能开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
生:雪儿飞行速度很快,姿态轻盈优美,就好像在蓝天中划了一道弧线。打个比如吧,就好像在蓝色的纸上很快画了一道白线。
(众生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师:一语中的,的确聪明!
师:老师来读读这句话,请大家闭眼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样飞翔的?(师范读课文,生闭眼想象。)
生:俺仿佛看到雪儿迎着春风,在蓝天中展开雪白的双翅,尽情飞翔。
生:雪儿的飞行动作真像划了一道弧线,太美了!(生自俺陶醉)师:假如你是雪儿,你会怎样飞翔?(同学纷纷做动作)
师:大家还读懂了什么?
生:俺读懂了雪儿飞行优美潇洒,它的伤已痊愈。可以放飞了。
生:对!这也是俺要放飞雪儿的原因之一。
生:俺还读懂了雪儿会飞了,小作者十分高兴,也很激动!
师:好,请大家带着带着自身的真情实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师: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这是俺和雪儿分别时的情景。看看你又能读懂什么?(同学自由读文,考虑)
生:俺从“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望望俺,然后向蓝天飞去”等词句看出雪儿舍不得离开俺。
师:从雪儿咕咕的叫声中,你听懂了什么?
生:小主人,感谢你为俺敷药疗伤,感谢你多日的悉心照料。
生:这儿就是俺的家,俺还会回来和你一起看蓝天白云。
生:大恩人,是你救了俺,你的大恩大德,俺永远铭记。
生:俺真舍不得离开你,俺多想再陪你一会儿,无论飞到天涯海角,俺都不会忘记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生:好人有好报,你一定会早日康复,去欣赏外面那明媚的春光的。
生:好人一生平安,祝你健康愉快!
生:假如没有你,就没有俺的今天。俺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当一名出色的蓝天信使。
师:从俺的语言、动作中,你能读懂什么?
生:俺从“喃喃说道”、“轻轻捧起”这两个词看出小作者也舍不得雪儿离开。
生:俺从这一自然段看出小作者希望雪儿能重返蓝天。
生:所以说小作者的心情很矛盾,也很复杂。
生:俺从小作者的语言中看出雪儿会飞后,他很高兴,也很欣慰。
师:雪儿与“俺”情真意切,请读好这一自然段。(同学读文、汇报)
[点评]
1、 自主探究,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规范》)本案例中,师生围绕“俺送雪儿”这一问题展开教学。教师善于创设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引导同学和文本零距离接触,自主进行研读,积极参与探究,获取真切体验,积累对话底气。在此基础上,师生间、生生间多向互动,交流信息,在对话中激发同学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不时创生新的知识。
2、 以读代讲,激励创新。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学中,老师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没有细致深入的讲解,也没有“独具匠心”的点拨,有的只是充溢期待的眼神,发自内心的赞美,甜美绚烂的笑脸。让所有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宽松愉悦的情感活动中,读书,内化,积累,体验。从儿使同学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真正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从同学富有个性化的朗读和发言中,俺们知道同学通过阅读实践获得的感受和体验是真实的,多元的,独特的,也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它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它是一支创新的“火把”!它是一股清新的“春风”!
3、 移情体验,启发想象。
“入境始与亲”。教学时,引导同学披文入境,进入角色,移情感受,获得体验才会更加深刻。本案例中,教师引导同学围绕“假如你是小作者,会怎样为雪儿欢呼?”、“从雪儿咕咕的叫声中,你听懂了什么?”这两个问题让同学想象,说话,真切感受
“俺”与“雪儿”之间的深厚情谊,从儿,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想象能力,体验美好品格。正如新课标所言:“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发明潜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