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习作教学《漫画:文明只差一步》想开去
文昌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黄艳
2014年11月5日,在昌洒中心小学听了林雪娇老师一节课五年级的习作课:漫画《文明只差一步》。其间,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谈话导入:
1、大家有见过漫画吗?是怎么样的?(生汇报自己阅读过的漫画)
2、师展示“漫画”的定义。让生读习作内容。
二、看图说话:
1、看漫画要注意什么?(生说要注意事项:看图明意)
2、师引入习作要求阅读
3、明确习作要求:
A.直接写漫画带来的启示
B.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漫画的含义。
4、自主看图,同桌交流:
画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A.生汇报:(生汇报中所看到的都是比较细碎的画面)
B.师引导生逐一把四幅图进行解析
5.把四幅图联系起来进行观察,说说故事的梗概。
(生看图,师强调看图方法。)
三、解析图意
1、师引导生说漫画的内容,从“神态”“动作”“心理”“语言”进行大胆想象。
2、解析题目:文明只差一步
生侧重从“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进行阐述
3、解析主题:
生侧重从:“赞扬爱护环境的行为”进行阐述
4、你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生侧重从“爱护环境,多走一步,世界将变得更美好”进行表达。
四、整理写作
1、师引习作内容
2、生写,师巡视指导(约2分钟)
课后交流:
去年,听过林雪娇老师的课,是录像课评比中选送上来的《跑进家来的松树》,是一篇略读课,当时整体感觉这位老师的素养还是不错的,语音面貌不错,教态落落大方,思路明朗清晰,板书规整有序。只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课型的把握不是很精准,没有更好地区别精读课和略读课的课型,是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时隔一年,亲临林老师的课堂,如沐春风的微笑,亲切温柔的举止,课前充分的准备,让我感受到林老师对学生,对教学的用心。
在引导学生看图的时候,林老师循循善诱,有序细致,学生也在老师的引导一步步感知和理解图意,基本把握几幅漫画的内容及主题。
我的思考:
这节课后,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听课记录,觉得这节课以及这节课以外的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一、把握所授的课型要精准
教学之初,首先要清楚课型,清楚各种课型的教学特点。比如,优美的散文和诗歌,侧重在吟读和背诵,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引导学生读出诗文的韵味就尤其重要;而说明文,要帮助学生明确文本说明的是一件什么物品,采用几种说明方法,在字里行间是如何采用这些说明方法的。课型不一样,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因文而异,不一而同。即使是相同或相似的体裁,放在不同年级段,它对处理教材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我以为,五年级的观察漫画的教学与低年级段的看图写话应该是有区别的,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只要能读懂图意。
而漫画的定义是什么?——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或幽默的绘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也有纯为娱乐的作品,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创造两种。
也就是说,看漫画,是要透过图片中的现象追溯其隐藏的思想本质或潜在的情感,不在于叙述,而在于议论。正如教材中所明确要求的习作范围:“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漫画的含义。”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所强调是“启示”“含义”,是故事背后的作者的想要传递的思想和情感,而不仅仅是故事本身。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把漫画的教学定位为看图写话,就会相对浅薄地处理教材,就没有更好地把握住课型,失去了观察漫画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引导学会思考的教学价值。
二、学生认知的起点要清楚
近日,我们文昌市第三小学的杨佳慧老师代表海南参加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我带队前往参加。在聆听评委老师特级教师王雷英校长的点评时,她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研究孩子,研究语文。是啊,仅就这一句话,我感觉到这是一位理论和实践融会贯的实干家,是一位心中有孩子的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内心装有孩子的语文教学研究才是接地气的研究。
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初,对学情的把握就非常重要。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哪些?知识的盲区在哪儿?需要给他们架设几个台阶他们才可以达到学习目标?这都是我们在备课时需要重点考虑的。
在这节课中的导入部分,我觉得老师如果能顺应学生对漫画熟悉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一两幅漫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漫画的绘画特点,引导学生明确漫画所隐含的思想和情感,再归纳出“漫画的定义”,学生就会接受到老师在传授知识时所搭建的台阶,一步步就会走得更加扎实和稳妥。
无独有偶,下午在昌洒联成小学听了王教导的《学写建议书》,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王教导的教学思路很清晰,很流畅,重点也很突出。但是,乡村学生因为阅读量比较少,对建议书的写作比较陌生,老师单靠对建议书写法的分析讲解,这一单纯理论灌输的方式,很容易让乡村孩子听得云里雾里的,晕头转向,老师在讲台是头头是道,学生在课堂中却是一知半解。
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心中要有学生,要清楚学生的知识结构,要知道他们的知识起点,要了解他们的认知盲区,这样才能设计出针对性强的,有实效的教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