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7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11:5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1.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这是我国对高中课程性质的基本定位。这种转化意味着高中课程不再是为少数精英服务的教育,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成功。这种转化也意味着,在高中教育中原有的重点、示范和普通高中的界限被打破,所有的学校都能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促进所有学生成功的优质高中。高中课程改革的这种理念旨在满足社会和个体对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2.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任务被认为是升学或者升学就业兼顾。从实质上说,升学或者升学就业兼顾是工具主义教育倾向在高中教育中的反应。无论从国际还是从我国发展上来看,高中教育要超越工具性,转向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人格。这种公民素质和人格培养并不排斥升学和就业的任务,而是为学生打好终身教育的基础,为学生升学、就业或者今后的发展打基础,它是一个更为宽泛科学的任务目标:根据高中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高中培养目标,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为: (一)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和实践繁、难、偏、旧是高中课程内容的基本描述。课程内容之所以如此,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升学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学校为了应付高考,随意拔高教学大纲的要求,使课程内容超出原有国家课程内容的要求。二是知识取向价值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一致在强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对知识过于重视以及高考以纸笔考试为主的方式在客观上强化了知识的重要性和价值,使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与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被排除在课程内容之外。这样一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排斥现代知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课程知识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课程内容的陈旧也就不足为怪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课程知识改革和重建强调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所谓时代性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时代精神,与社会、科技的进步紧密相连。一些具有时代性的鲜活的知识要纳入到课程内容中,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的封闭性,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为课程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把现代知识纳入课程内容的途径有两个:通过国家课程或通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来进行。基础性是我国传统课程的基本特色,以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导致课程功能和目标异化、扭曲。在新课程改革中,基础性被赋予新的含义,其实质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一个国家公民所必需的知识、理解多元文化价值观所必需的知识。基础性反映我国对高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选择性原则主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这种选择性就是要改变以往单一、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内容,赋予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这种选择实际上是适应学生的课程理念在课程内容上的反映。选择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学会选择,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我选择,这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11:59:28 | 只看该作者
(二)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学生的个性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发展也是多种多样。以往单一的课程结构只重视学生的统一发展,忽视学生个性的养成。因而,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是一种压抑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课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课程改革从三个方面重构课程结构:1.设置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改变传统的学科占据课程主导的局面。学习领域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发展需要和学科群的发展驱使而规划的学生学习的范围。新课程规定学习领域由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和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构成。学习领域的设置体现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它一方面避免了传统学科课程之间相互隔离的状况,加强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关照了学生的发展和经验。科目是学科,是构成学习领域的基本单位。新课程中除了综合实践活动外,其他7个领域设置了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12—13个科目,新设艺术和技术科目。科目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相联系。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是围绕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生活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不同模块可以组合。模块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模块改造了原有的课程内容组织的线形的梯状序列,使课程内容得以多开端、多系列、多层级的方式组织,从而实现了课程内容之间的纵横沟通及相互联系。其次,模块为学生和教师的经验介入课程提供空间,为教师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及教学过程提供前提,也为科学技术进入课程提供整合的空间。最后,模块为学生的自主选择课程提供可能性。2.合理处理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使必修之中有选择,选修之中有规范。我国以前的高中也设置过选修课,但受应试教育影响,必修课被人为赋予了极高的学科价值,而选修课程成为必修课的装饰。新课程改革试图改变这样一种状况,充分发挥选修课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在处理必修与选修之间关系上,形成必修之中有选择,选修之中有规范的新思路。首先,新课程设置必修课、选修课Ⅰ和选修课Ⅱ。由于采用模块的方式,学生在必修课之中也有一定的选择性。选修课Ⅰ由国家研制,选修课Ⅱ由学校开发,但是国家规定选修的基本要求。其次,在开设选修和必修课时,保证学生的基础性。对选修科和必修课基本关系的处理,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偏科导致的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另一方面又赋予选修课程以重要的价值,改变了以往选修课程不受重视的局面。3.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学习经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要与学科课程相整合,以学科课程为依托,扩展、深化学科课程中提供的研究主题,使学生在自主研究和活动中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是通过研究而学习,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国家规定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必修课,三年为15学分,再加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际的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学分为23学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11:59:34 | 只看该作者
(三)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以及学生自主性主要通过学生自订学习计划来进行。学生在学校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在学校提供的课程之内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自行拟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自主选课和自订学习计划是学生主体性提升的表现。自订学习计划避免了统一课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我决定发展的意识。当然,学生制订的学习计划不是盲目的,它需要成人的指导。这种指导是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学生自订的学习计划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此外,高中新课程要求实行学分制管理,这是与学年制管理不同的弹性管理制度。学分制管理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新课程强调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建立,其目的是改变以往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功能。以往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实际上是评价功能的窄化,是对评价某一方面功能过度重视,而发展性评价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评价的功能,它包含以往评价的合理性。课程改革也要求改变传统的高考决定学校发展和学生质量的状况,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内部评价机制。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最易了解学生发展状况的地方。校本评价制度的建立,把评价的权利归还学校,学校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这样使外部评价和校本评价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外,在评价方式上,转变以往的量化评价为主的形式,逐渐走向质化评价。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把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和学生成长过程的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的功能。(五)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赋权承责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课程发展中,学校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和前沿。但在传统集权制的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成为行政机关制订的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学校作为课程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了。这种集权制管理造成的后果是,学校成为一种统一的模式,丧失自己发展的特色,同时造成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课程变革和实施。新课程改革倡导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自主权,把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权利归还学校,在归还权利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学校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承担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责任。学校的自主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合理地调整,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一是自己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发挥学校的特色,保证学生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21: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